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WEMONEY研究室,作者|劉雙霞
在疫情、監管環境、行業趨勢等諸多因素作用下,消費金融行業格局生變,機構之間座次重排。WEMONEY研究室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老牌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正尋求股權出售。這意味着,這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有望引入中資股東。
作為原銀監會首批四家消費金融試點企業之一,也是第一家外資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最早以人海戰術佔據國內消費金融老大地位,但其近幾年發展遇阻,不論是資產規模還是利潤水平均出現縮水,老大地位不保,同時又因缺乏互聯網基因等因素,線上化轉型之路不暢。
01、欲尋求新投資人WEMONEY研究室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捷信消費金融正尋求股權出售,目前尚不知整體股權出售還是引入新股東。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捷信消費金融正與一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接觸。
這也意味着,捷信消費金融股權結構有可能迎來變化。捷信消費金融是一家老牌消費金融公司,於2010年11月10日成立,註冊資本70億元,是原銀監會批准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其股東為國際領先的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捷信集團。
捷信集團成立於1997年,總部位於捷克,為全球9個國家超1.4億客户提供了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公開信息顯示,2004年,捷信消費金融業務正式進入中國,2010年獲得中國消費金融牌照。
捷信最早以人海戰術佔據國內消費金融老大地位。從2010年成立以來,捷信依靠大量銷售人員線下地推的模式快速發展,巔峯時期員工人數一度達到8萬人,不過隨着線上消費金融業務不斷髮展,線下模式弊端凸顯,運營成本飆升,捷信消費金融開啓大規模裁員。
據報道,過去三年裏,捷信消費金融為從線下轉型線上,合計裁員達5萬人。
另據WEMONEY研究室瞭解,2022年春節過後,捷信消費金融又開啓新一輪裁員,被裁人員包括職能部門、CTO等高管。
02、老牌消金巨頭跌落從2010年至今,捷信消費金融已走過12個年頭,其發展趨勢和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環境變化息息相關。
2010——2019年十年間,消費金融憑藉在服務消費者即時與潛在消費需求上的優勢,整體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到2019年底整體行業貸款規模接近10萬億元。
在這一階段,捷信消費金融藉助大量鋪設一線銷售和駐店業務點的地推模式快速發展。2018年,捷信消費金融以1.7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98億元)的淨利潤,穩坐24家已開業消費金融公司頭把交椅。
快速增長的業務規模使得捷信消費金融一度想要衝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第一股。在2019年,捷信集團曾計劃赴港交所IPO。2019年年末,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突破千億元,成為當時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唯一一家千億級公司,一時風頭無兩。
彼時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捷信旗下捷信消費金融的總貸款為132.61億歐元,同比增長10.25%;經營收入為12.76億歐元,同比增長3.4%;收入淨額為1.05億歐元。
但之後,捷信集團宣佈撤回上市申請,並表示由於一系列不可預見的挑戰影響了全球宏觀經濟環境,撤回上市申請是市場環境所致,公司資本充足,尚不需要通過上市保持業務增長。
事實上,當時行業環境也已發生變化。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各行各業的線上化趨勢不可逆轉,也影響了消費金融行業的市場格局,行業由最初的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運營模式轉變。
與之同時,在趨嚴的監管環境下,消費金融公司的競爭比較優勢正在發生變化。隨着各大商業銀行加速向零售業務轉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憑藉更低資金成本、較高的風控管理和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等優勢,快速崛起。
在此背景下,以線下模式為主的捷信消費金融痛失老大地位。
2020年,捷信消費金融資產規模出現了大幅“跳水”。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為652.07億元,較2019年末的1045.36億元,下滑37.62%;總負債為537.61億元,較2019年末的932.27億元,下滑42.33%。2020年,該公司實現淨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88.1%;營業收入112.32億元,同比下降35.2%。
而其競爭對手招聯消費金融2020年末總資產1083.11億元,同比增長16.84%,一舉超越捷信消費金融,成為持牌消金行業新龍頭。2020年,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128.16億元,淨利潤16.68億元。
2021年,聯合資信發佈評級公告表示,經綜合考慮,決定將捷信消費金融主體及“19捷信消費金融債01”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該評級公司認為,捷信2020年經營業績表現暴露出其業務處在轉型期,受到業務策略和外部環境雙重影響,存在業務規模收縮趨勢較明顯、高管穩定性呈現一定波動、資產質量下行壓力較大、盈利水平承壓、未來經營發展趨勢尚不明朗等問題。同時,母公司捷信集團大幅虧損及實控人離世等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母公司對捷信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
03、線上化轉型陣痛早前較為粗放的線下模式、重營銷輕服務的經營策略,使得捷信消費金融資產質量和用户體驗受到影響。
招股書顯示,捷信中國地區業務自2016年至2019年6月30日的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4.3%、7.2%、9.7%、9.6%。據披露,捷信集團曾擁有一支多達2210人的催收團隊。這也使得捷信消費金融成為各大投訴平台的“常客”,關於其高利貸、暴力催收的客訴不斷。
事實上,捷信消費金融也早已意識到危機所在,其早在2017年就開始謀求向線上模式轉型。
據報道,自2017年末至今,捷信在深圳、天津、長沙等地分批次地進行人員優化,開啓批量裁員。
2020年2月,藉助疫情契機,捷信CEO發內部信稱公司的轉型之旅已經開啓,啓動“2023戰略”,全面佈局線上,同時也削減了人力成本,謀求讓業務變輕。
在捷信消費金融線上化轉型背後,是一輪輪殘酷的裁員,曾為捷信輝煌貢獻力量的員工也與公司對簿公堂。與捷信有關的案件中,案由為勞動合同糾紛、勞動爭議、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的案件屢見不鮮。
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一則案例顯示,李某於2018年11月入職捷信公司,任銷售一職,2020年5月捷信公司向李某發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通知書顯示,因李某已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公司決定解除勞動合同關係,並不予以任何經濟補償。
捷信公司主張的李某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行為系其向捷信公司後台上傳的客户提貨照片為手機翻拍截圖照片,而非使用公司辦單設備現場拍攝,且上傳提貨照片的時間是辦單次日,而非在當日當場上傳。對此法院認為,捷信公司解除與李某的勞動合同缺乏事實依據,屬違法解除,最終判定捷信應向李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因業務轉型所帶來的裁員本無可厚非,但這家老牌消費金融公司應更人性化的處理好裁員事宜。目前來看,捷信消費金融已開啓了以數字化和以客户為中心的業務轉型戰略,動作頻頻。
據披露,捷信消費金融推出了首款循環額度貸款產品“捷信惠購”,佈局新一代智能客服中心,打造的樂易購客户自助服務模式2020年覆蓋約14萬商户,同時也在推廣線上APP、線上商城,佈局數字人民幣等。
業績層面,捷信消費金融總經理翁德雷·弗裏德里奇披露稱,捷信中國2021年1至5月的盈利已超2020年全年。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捷信消費金融互聯網基因不強,風控也不具優勢,要在中國本土實現數字化轉型並非易事。捷信消費金融在此時引進一家中資、有流量、有技術優勢的金融科技公司股東,對於其線上化轉型將起到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