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福田:成年人的選擇,就得自己買單
迫不及待宣佈的都是好消息。
“重卡銷量增137%,輕卡銷量增31%,大客暴增261%” ,這是一份羨煞旁人的捷報書。
7月3日,福田汽車發佈2020年6月份各產品產銷數據,數據顯示,6月汽車銷量為6.61萬輛,上年同期為4.47萬輛,同比漲52.13%。今年上半年汽車累計銷量為32.02萬輛,同比上漲17.60%。
賣了虧損的,主攻盈利的福田汽車總算是回了血。
作為商用車的尖子生,卻不滿足擅長領域,非要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而六年的闖蕩,沒有學到藝掘到金,反而遍體鱗傷。
2014年,專注商用車領域的福田汽車,看到了乘用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冒出“三心兩意”的想法。
而正是這個想法,開啓了一場“轉型的悲劇”。
那一年,一個海外歸來的德國品牌寶沃被北汽福田奉為“商轉乘”的敲門磚,並花重金將其納入門下。
寶沃汽車作為上世紀誕生的汽車品牌,有過輝煌的歷史,但自從1960年正式宣佈破產後,就消失在了公眾視野中。
直到2014年,福田汽車出價500萬歐元(當時約合人民幣4175萬元)收購後,寶沃汽車才得以重新復活,併成為福田乘用車的“落地牌”。
不過,一個消失超過50年的汽車品牌,復活之後還能擁有多少戰鬥力?
事實上,自2016年寶沃首款車型上市後,銷量就一直不佳,總銷量長期徘徊在2000輛左右。這樣的成績再輔以愈加艱難的市場大環境,顯然是場敗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野心之戰不僅打輸了,還打傷了福田的元氣。
扉旅汽車查閲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寶沃汽車分別虧損了4.84億元、9.85億元、25.45億元,3年裏一共虧損了40.14億元,而福田汽車這三年對其的投入更是高達60多億元。
巨大的虧損,讓福田汽車“力不能支”,而商用車銷量之首的寶座,在此之間,也早已換人。
2018年12月,福田剝離所持有的寶沃股份,最終得以“扭虧為盈”。數據顯示,2019年,寶沃67%股權出售及一攬子交易實現投資收益17.33億元,權益法核算確認投資收益-9.67億元,共增加利潤總額7.66億元。
而這一“賣”,終是驚醒了沉睡的夢中人。
隨後,福田汽車就開始提高了資產出清速度,與核心主業無關的資產逐步被清理出去。
2020年以來,福田汽車已先後出售了旗下全資子公司河北雷薩重型工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51%股權,轉讓了懷柔重型機械工廠的部分資產、旗下衝壓工廠衝壓業務涉及的資產及負債, 以及6月5日公告的掛牌轉讓安徽安凱福田曙光車橋有限公司30%股權。
這一系列資產出售給福田汽車帶來近5億元的收入,同時也向市場傳達了明確的信號:福田汽車已經交夠了學費,不準備再搞多元化了。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頗有野心的福田,準備踏實幹主業了。
事實上,早在2018年5月,福田汽車就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加快非主營、虧損業務的改革調整,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一攬子行動。按照規劃,福田汽車要通過系列整合,實現在重卡、輕卡以及乘用車領域的領先。
“雖然商用車這個市場的規模小於乘用車,但卻是福田汽車最擅長的領域。”
重回商用車,最終成為了福田汽車的救命稻草。
外債要不回,出海路不順成年人的選擇,就得自己買單。
自瑞幸暴雷後,北汽福田便以債主的身份,走上了一條漫長的討債路。(瑞幸、寶沃同屬神州系。)
經過公開掛牌等系列程序,2019年1月15日,福田出售北京寶沃67%股權事項正式完成。
本次交易涉及兩筆款項,一筆是39.73億元股權轉讓款,分期付款,轉讓合同生效後5日內支付11.92億元,剩餘的27.81億元在合同生效日起12個月內。
另一筆是則是福田汽車向北京寶沃提供的42.71億元股東借款。根據約定,北京寶沃應3年內償還這些借款本金和利息。兩筆款項合計達82.44億元。
但交易已過一年多,福田汽車收回了多少呢?
日前,根據福田汽車對交易所問詢的回覆顯示,經過資產交割後,北京寶沃在借款協議項下的剩餘本金及利息合計為18.43億元,此外尚有14.81億元股權轉讓款拖欠。(此前,北京寶沃還曾用固定資產衝抵其約40億元債務。)
只是如今,這33.24億元能夠收回多少?以資抵債到底價值多少?福田汽車已是“一頭霧水”。
更糟糕的是,據財報披露,截至2019年,福田汽車還對寶沃汽車有約8.1億元的擔保,一旦寶沃汽車陷入債務危機,對福田來説也是一個沉重打擊。
除了要債的不容易,北汽福田出海也頗為不順。
近日,因中印兩國在邊境發生對峙,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政府暫停了三筆來自中國的投資,其中一個就是北汽福田。
隨着國內汽車市場增長進入停滯期,中國車企海外擴張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市場前景廣大的印度成為了熱門之地。
早在2011年,北汽福田就發佈戰略“計劃投資印度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95億元),將其商用車引入印度市場,使印度成為福田全球最大市場之一”。
但是這一計劃一直沒能順利進行,複雜的文化、政治和競爭形勢,令福田印度項目陷入停滯。直至印度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才讓北汽福田抓到一絲絲生機。
去年11月,北汽福田與印度北部哈里亞納邦(Haryana)的客車製造公司PMI達成合資協議,雙方將共同在塔萊加建立一家價值10億盧比(摺合人民幣約9000萬元)的電動客車製造廠,並創造約1500個就業崗位。
在福田官方看來,此次合作,是福田汽車開拓印度電動客車市場的重要契機,將加速實現福田汽車印度產業化發展。
但該計劃的擱淺,讓北汽福田的印度之夢再度生變。
“當前全球貿易壁壘處於歷史高位,再加上疫情影響,可能會促使更多國家利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為中國車企設置更多障礙。“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中國車企來説,如何克服“走出去”過程中的各種阻礙,也是一堂必修課。長遠來看,中國車企要想成為全球化品牌,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要債不易,出海難,但重回商用車領域的福田汽車,有了打持久戰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