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23年後,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市終於實質牽手!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郝菁、沈寅飛)近日,人民銀行、證監會聯合發佈《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20〕第7號)》,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至此,銀行與債市長達23年的割裂終於結束,業內認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切實落地,將為銀行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進行“協議交易”掃清障礙。

  我國是從1981年開始恢復國債發行,1988年開始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無記名實物券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由於大量銀行信貸資金通過交易所國債回購違規進入股市,加劇股市炒作,導致股市過熱產生嚴重泡沫,中國人民銀行在1997年出台《關於各商業銀行停止在證券交易所證券回購及現券交易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退出交易所債券市場,同年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

  此後,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兩大市場間形成了相互獨立的審批、託管、交易、清算、監管等兩套體系。這些年來,央行、證監會和銀保監會根據市場不同階段的需要,發佈了相關通知。

  金融監管研究院報告分析,關於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隔離,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的分割:監管框架、發行及後續管理、交易和登記結算。這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監管框架分別有中國人民銀行和證監會兩大體系,導致部門間的利益徹底將中國債券市場分割開,不利於提高交易效率,對於部分創新業務形成一定阻礙。

  金融監管研究院孫海波指出,總體互聯互通此前已經有了很多鋪墊,比如證監會針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執法權,最高院司法解釋對債券範圍的確認。不過此次互聯互通是真正從交易到登記託管結算層面,是更加具體實質性的突破。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擴大兩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利於壓縮債券利率中的流動性利差,降低發債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同時也為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2020年6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23.5萬億元,日均成交1.12萬億元,同比增長36.49%;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成交1.4萬億元,日均成交688.5億元,同比增長105.88%。截至6月末,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為107.8萬億元。債券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

  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推動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都非常有利,有助於金融機構更便捷地在兩個市場中進行產品設計和投資運作,提升資金使用效率、讓金融工具更加高效。由於過去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在結構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因此需要重點關注資金和個券如何跨市場流通。

  張旭分析指出,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信息披露標準的統一、債券違約處置機制的完善,有利於為發債企業營造出規範統一、低成本的融資環境。尤其是在一些具體的業務上,互聯互通也可以為機構提供更多便利。如互聯互通之後有助於減少機構參與債市障礙,特別是對於境外交易者而言,可以吸引境外資金更多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央行表示,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有利於切實便利債券跨市場發行與交易,促進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價格,為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也有利於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效率,推動構建以客户為中心、適度競爭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2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財經|23年後,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市終於實質牽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