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電視劇心居徵文#

導演過《失戀33天》的滕華濤這次又帶來了一部新劇《心居》,主演有海清、童謠、張頌文,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公認的演技派。海清張頌文不必多説,妥妥的品質保障。童謠資歷較淺,這兩年憑藉《三十而已》和《大江大河》硬生生在85花裏殺出重圍,《三十而已》還為她贏得了白玉蘭視後。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既然都是演技派,演起戲來自然不缺看點。海清飾演的馮曉琴是外地媳婦,努力融入上海,期間沒少受冷眼。她的大姑子顧清俞(童謠飾)則是高傲的上海女人,細緻入微,目下無塵。本來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無事,直到顧磊意外身亡,這才點燃了導火索。

顧清俞本意是想幫弟弟分析問題,結果被馮曉琴無意間聽到,一氣之下要離家出走。顧磊在挽留媳婦的過程不慎摔下樓梯,送到醫院沒能搶救成功。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一個失去了丈夫,一個失去了弟弟,兩個人都悲痛不已。也就在這時,爭吵一觸即發。海清和童謠的這段吵架堪稱精彩,沒有哭得昏天暗地,也沒有惡語相向,幾句話就將難過、無奈與悔恨的心情盡數呈現,用教科書級演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不過,對於這場戲,網友們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覺得各有特色,有人覺得童謠沒接住海清的戲。雖然都是實力演員,海清和童謠的戲路和風格卻大有差異。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海清作為國民媳婦專業户,演的戲以家庭倫理劇居多。13年前的《蝸居》使她名聲大噪,這部劇也是滕華濤導演,主演還有張嘉益、文章、李念。海清演的海萍市儈、不切實際、心比天高,明知妹妹海藻當第三者不道德,卻只顧着宋思明給的眼前利益,對海藻的行為無動於衷。

《媳婦的美好年代》海清改頭換面,出演善良孝順的毛豆豆。她是地道的城裏媳婦,和餘味算是不打不相識。婚後毛豆豆勤儉持家,雖然要面對兩個難纏的婆婆,但她生性樂觀,在和婆婆鬥智鬥勇中逐漸磨礪出智慧,不僅從中協調了兩位婆婆的關係,還將自己的小家庭經營得有滋有味。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到了《小別離》和《小歡喜》,海清化身為“虎媽”,為了提升孩子成績拼命雞娃,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為孩子前途發愁的家長們

演了這麼多國民媳婦,這回海清在《心居》裏演馮曉琴更像是信手拈來,與從前的角色相比又多了幾分爆發力。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童謠則是另一種路數,身為85花,童謠入圈不算晚,卻遲遲和紅無緣。《如懿傳》高晞月一角讓觀眾記住了她的名字,然而,《三十而已》才是她真正大放異彩的作品。

劇中她扮演的是顧佳,精明能幹,不僅能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能充當老公的事業顧問,在公司擁有不容忽視的話語權。

對內能一手操辦家務、老公着裝和孩子教育,對外能為公司拓展人脈,完全可以用“硬核太太”來形容。童謠的確演出了精英媽媽的氣質,這個角色是她演員履歷上不可忽略的一筆。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不過這同樣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恰恰是因為顧佳太出彩,這就導致童謠後面演什麼都自帶顧佳的影子,《大江大河》如此,《心居》就更不必多説。那股精英的幹練氣場好像沉澱在演員本人的骨子裏,之後的任何角色都無法剝離這種感覺。

好比《心居》裏的這段爭吵戲,海清並沒有通過聲嘶力竭的方式展示馮曉琴喪夫的痛苦,而是由淺入深地呈現出人物的情緒。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從一開始的質問,到情緒逐漸失控,越説越憤怒,海清沒有落淚,但觀眾已經從她憤懣的眼神,抽搐的面孔感受到她對於顧清俞的敵意。無需多言,情緒就能力透屏幕。

而反觀童謠這邊,在聽到海清的質問的那一刻起,的確有片刻的錯愕,緊接着就是不知所措。和海清的激動相比,童謠則顯得分外冷靜。雖然能看出眼神和情感的變化,但歸根結底情緒仍然醖釀不足。這邊海清已經漸入佳境開始傳遞情緒了,童謠還是無比淡然的樣子,眼神不夠有戲,兩相對比就顯得呆若木雞。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不過這或許更符合顧清俞的定位:體面得體,時刻注重情緒管理,不讓自己失態。如果從這一角度來看,童謠的發揮在正常範疇內。

俗話説,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普通人家尚且如此,更不用説馮曉琴和顧清俞這對本就自帶階級差距的姑嫂了。況且雙方都是有個性的人,日後相處起來難免摩擦不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5 字。

轉載請註明: 童謠和海清演繹教科書式爭吵,《心居》姑嫂大戰誰才是獲益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