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線、12集、雙線敍事,《十日遊戲》的懸疑劇2.0時代

“屋裏有根頭髮很容易被人看見,屋裏有隻大象反而不會被人看見”,《十日遊戲》劇情更新到現在,綁匪和“人質”設下的一場綁架遊戲,逐漸合理化。一場因為遊戲中止投資事件和家庭關係糾纏,而引發的“假”綁架案,因為警方接到一個女人死亡的報案,產生了相差十天的時空聯繫。

表面上,《十日遊戲》追問“誰是殺死”真兇的謎題,暗湧之下,這部劇還原給觀眾的是人性的脆弱與複雜。集合了東野圭吾、愛情、綁架推理、美式短劇的懸疑作品,豆瓣8.1開分,《十日遊戲》成了“迷霧劇場”射出的第一支利箭。

《十日遊戲》是愛奇藝聯手新鋭製作公司打造的第一個重頭戲。自5月19日愛奇藝發佈“迷霧劇場”首款概念海報,宣佈平台全新的懸疑類型劇場正式啓動後,聚集了懸疑類型的廠牌劇場自然備受關注。

懸疑劇自網劇起航時刻就紮根網絡影視的劇集類型, 完成了從內容到精品的工業化成長過程。而自《白夜追兇》後的《十日遊戲》,由長變短的製作過程,五元文化展現了其在懸疑題材開發上的製作優勢,運用弧光聯盟,新內容被不斷探索。 自國產懸疑劇起勢的2017年,到2020年的“迷霧劇場”,也可見愛奇藝的佈局和耐心。

誰是《十日遊戲》真正的棋手?

《十日遊戲》由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綁架遊戲》改編而成,是一部典型的綁架推理小説。小説巧妙的 地方在於,它設立了遊戲與現實事件的映照,綁匪的十日前“策劃”,與警方的十日後“追查”兩條故事線,“作案”與“拆案”並行的雙向敍事

本土化之後,《十日遊戲》沒有呈現出“日本IP”翻拍的水土不服現象,這當然和懸疑劇更好本土化改編有關,另外一方面編劇和導演對台詞和場景的設計,也將觀眾帶入劇情。實際上,懸疑劇從1.0時代躍入2.0時代,觀眾對它的審美要求日益增高,懸疑劇逐漸走向圈層化。 而《十日遊戲》以美劇化的製作手法,通過鏡頭和光影,已經擺出姿態:這是一部非常態的懸疑網劇。

劇集開頭採用了三個重要的關鍵鏡頭。第一個鏡頭,朱亞文飾演的於海被放高利貸的人綁架到廢棄的建築樓,交代了於海的困境也為之後他加入“綁架遊戲”預先埋下伏筆。第二個關鍵鏡頭是展現剛剛被調到警察局的中隊長吳宇柯的場景刻畫,這裏導演用一鏡到底的鏡頭,不斷增補吳宇柯的角色信息:他一路直指目標,視線看過四周偵查環境,進入敞亮的辦公室後,拉下百葉窗,屋子裏瞬間閉塞又黑暗,然後才真正放鬆下來。第三個鏡頭給到了那具被發現的女屍,穿着皮衣皮褲,腰上紋了一隻蝴蝶紋身,腳上穿了一雙完整的皮鞋。

三個鏡頭背後藴含着三個關鍵信息:於海的綁架案的動機,吳宇柯的解謎遊戲開啓,以及《十日遊戲》的謎題黑衣女孩究竟是誰?通過以9月15日、9月23日為中心的兩個非線性敍述方向,不斷將觀眾引向真相中心。

在懸疑情節的塑造上,《十日遊戲》不是單元懸疑劇, 而是要在12集的體量內去講述一個設計精巧的綁架案究竟怎麼走向“失控”的故事,衝突就顯得非常重要。現在劇情節奏主要由於海和吳宇柯推進,兩個人一個是設局的人,一個是解局的人,通過兩個對立的視角,增加懸疑感的同時,也埋了不少包袱。

它的討巧之處在於,懸疑劇拍攝是一門呈現與留白的藝術,需要創作者在鏡頭中,展現豐富信息量同時又不能讓觀眾輕易發現關鍵點。從目前呈現的情景來看,《十日遊戲》更擅長鏡頭和人物關係的意向寫實。它把每個人的困局都呈現在一起案件中,以此呈現更深的故事。

比如立足到人物上,看似掌控綁架案遊戲棋局的於海,實際上在遇到沈輝之後就已經被察覺出反常。他和親密合作夥伴路婕,遇到前男友兩人裝作互不認識,還偷偷藏了手機,顯然也有秘密瞞着於海。於海這條線上,通過閃回的劇情片段,觀眾能夠察覺其父親死亡的真相暗有隱情;路婕與父親沈輝、姐姐沈芸之間的關係矛盾還沒有展開;沈輝與田鵬之間的牽扯也已經提前埋好伏筆;吳宇柯此前做過田鵬卧底,他們二人之間的糾葛遠未停止;路婕最後又是如何死亡;以及於海最終的去向。這些事件信息就像是一片又一片的碎片,等待觀眾拼湊一個真相。

誰是《十日遊戲》背後真正的棋手?至少到現在,半路被路婕慫恿的於海已經被排除在外了。

懸疑2.0時代,從硬核劇情到情感先行

東野圭吾在2011年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曾説到:“犯罪小説之所以能跨越文化產生影響力,是因為人性總是兼具善和惡,在犯罪中顯露真性。”《十日遊戲》完美的繼承了這樣的意志,懸疑劇最開始因為劇情線而吸引了一批核心觀眾,而真正產生更大影響的,則是案件背後的人性情感故事。 《十日遊戲》亮眼的地方在於精巧的敍事角度和案件推進,同樣,吸引觀眾沉浸的則是深挖人際關係的故事,它是技術之外,創作者情感的承載。

愛奇藝出品,五元文化、好傢伙電影聯合出品,五百監製、臧溪川執導《十日遊戲》在呈現“懸疑”謎底之外,融合了愛情和女性兩種元素,類型趨向多元。它不僅是“迷霧劇場”中的首部短劇作品,更是五元文化在迷霧劇場打出的第一槍。縱觀“迷霧劇場”片單作品,不難發現其背後暗含的懸疑劇2.0時代,這種劇作類型從製作走向精品化的發展脈絡。

在網劇崛起之前,國產懸疑劇沉寂已久。而五元文化製作的《白夜追兇》和華影欣榮影業出品的《無證之罪》拓了國產懸疑劇復興之路。尤其《白夜追兇》被Netflix買下國外發行權,成為首部出海網劇。現象級網劇的出現,讓網劇迭代迅速。至此之後, 硬核懸疑劇和甜寵劇逐漸成為視頻平台的標配,並開啓多個劇場,形成廠牌化運營,完成了懸疑劇的彈藥積累。

此後多部懸疑罪案劇立項開拍,題材關注從原本的單純罪案追兇,再到對情感故事的刻畫。從《罪案心理小組X》《S.C.I.謎案集》《瘋人院》到《不完美的她》, 在曾經懸疑犯罪探案、懸疑冒險、懸疑奇幻的三類基礎上,都市與情感類正在崛起,成為填補懸疑劇種類的又一新面孔。到現在,以《十日遊戲》為代表,迷霧劇場懸疑劇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在內容上深耕題材類型的市場洞察力和魄力,製作公司瞄準細分類型開發多元內容,情感類懸疑劇已經成為主流。

《十日遊戲》主打情感懸疑向短劇製作,以於海和路婕在綁架案中的情感變化,成為一起“萬無一失”的懸疑案中的變量元素, 它也是五元文化在以往硬核懸疑之餘,在創作中首次加入愛情元素。

改編自紫金陳的懸疑劇《沉默的真相》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曆經十年光陰,付出了青春、事業、名聲、前途、家庭、生命無數代價,換取真兇繩之以法的故事。《非常目擊》從一樁20多年未破解的少女謀殺案講起,在懸疑元素之外,更注重人性塑造;《在劫難逃》的看點在於以輕科幻結合重懸疑,拓寬懸疑劇類型題材;《致命願望》以懸疑 奇幻的模式,試圖拓寬受眾範圍。

在懸疑類型上結合不同職業、文化、元素進行多元化開發。關注觀眾訴求,製作公司拓寬懸疑劇的題材類型,而平台也正以“廠牌化”打法,讓懸疑劇走出垂直圈層的天然壁壘,以製作、內容、大明星的精品化戰略,擁抱多元受眾。

短劇精品化背後,五元文化的廠牌能力

自今年1月影劇聯動的《唐人街探案》到上半年的爆款劇《我是餘歡水》,市場已經印證了短劇內容價值。相比長劇而言,短劇更照顧當下觀眾的碎片化時間,以緊湊的內容劇情和靈活的題材關注,成為新一輪的大熱產品,網劇短劇精品化正在發生。

在《十日遊戲》彈幕區中,節奏感好是觀眾給出最多的評價之一,實際上以《十日遊戲》為例, 懸疑劇是最適合短劇模式的一種類型。無論在劇情設置、節奏把握,還是劇集立意上,懸疑劇更容易結合網感,以高衝突、反轉帶來的深度人性拉扯,給觀眾不錯的觀劇體驗。

作為懸疑劇製作上具有優勢的幾家公司之一,五元文化以《滅罪師》《畫江湖之不良人》作品叩開網劇品質化大門,自《白夜追兇》起真正邁入網劇大片時代,一次多部12集作品可見籌備多年,並且一直在嘗試與探索。

在這次迷霧劇場中,除了《十日遊戲》之外,還有輕科幻懸疑劇《在劫難逃》以及注重文藝表達的短劇《非常目擊》。五元文化另外一部12集女性懸疑短劇《白色月光》走的是輕熟路線,它將在優酷平台播出,劇集將視角放在一對結婚多年的“問題夫妻”上,提問婚姻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從目前的備案劇情與發佈的概念特輯來看,《白色月光》的氣質與大衞·芬奇《消失的愛人》主題核心有相似之處,從婚姻冷峻的一面着手。

五元文化在內容創作上呈現出了自己獨有的氣質和標籤, 以精品化和美劇手法在內容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此次多部12集懸疑作品可見在其在短劇創作上凸顯出的廠牌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4 字。

轉載請註明: 情感線、12集、雙線敍事,《十日遊戲》的懸疑劇2.0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