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年夜飯,每家都會精心做一桌豐盛而又寓意好的菜餚,在我們老家獅子頭桌上必須有,瘦肉加上荸薺,好吃又不膩,老少都喜歡吃,不僅好吃還有團團圓圓的好兆頭,每盤12個,每一個代表一個月份,表示在新的一年裏,一家人和和美美,吉祥如意,也有一盤4個大獅子頭,寓意四季發財。
“獅子頭”的起源
獅子頭原名葵花獻肉,其來源説起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呢。隋煬帝楊廣,因開鑿了世界第一長的隋朝大運河,被世人尊稱為“千古一帝”。隋煬帝在位期間曾三下揚州,對揚州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揚州的葵花崗、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四大名景流連忘返。
回到皇宮後,隋煬帝楊廣依然對這四大景點念念不忘,並命御廚們做四道與這四景名稱相關的菜餚。御廚們也是絞盡腦汁,不斷請教揚州名廚,最後終於做出了葵花獻肉、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芽雞條這四道與景點音同象形的菜餚。楊廣品嚐後,大喜,並且賜宴羣臣,羣臣們品嚐後個個讚不絕口,一時間,朝庭上下開始流行淮揚菜,葵花獻肉頻頻出現在達官貴人們的餐桌上。
後來到了唐朝,郇國公宴請賓客,對府中名廚韋巨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做出葵花獻肉等四道菜,而且還需伴有水陸奇珍,給賓客帶來驚歎的視覺衝擊。當葵花獻肉上桌時,的確給賓客讓震驚,外形近看像極了葵花心,遠瞧卻與酷似獅子頭。因此郇國公提議將葵花獻肉更名為“獅子頭”,從此“獅子頭”在淮揚傳開了。
“獅子頭”,揚州話為“大斬肉”,北方話則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北朝《食經》上所記載的“跳丸炙”,實際上與現代的“獅子頭”很接近。
“獅子頭”的不同吃法
“獅子頭”從做法上講,主要分為紅燒、清蒸和清燉3種;從材料上講,除了主材豬肉外,其配料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着季節的變換而不同,充分體現“應季而食”的飲食最高境界。
春夏秋冬輪換口味,春天加入新鮮的春筍粒,做成春筍獅子頭,夏天加入河蚌,成了河蚌獅子頭,秋天大閘蟹上市後,就用蟹粉製成粉獅子頭,此乃為淮揚最著名的地方特色“獅子頭”,淮揚的蟹粉獅子頭,放置在一個燉盅,以青菜託底,澆上勾芡的湯汁,口感微甜,入口鬆軟即化。冬天是加入了風雞,成為風雞獅子頭。
清代名人描述的“獅子頭”與現代相近
清代著名詩人兼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介紹了一種叫“楊公圓”的菜,其實就是現代版“蟹粉獅子頭”,文中“楊明府作肉圓,大如茶杯,細膩絕倫。湯尤鮮潔,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節,斬之極細,肥瘦各半,用纖合勻。” 袁枚描述的獅子頭有茶杯那麼大。
清初的文學家徐珂,在《清稗類鈔》也對獅子頭有詳細記載:“獅子頭者,以形似而得名,豬肉圓也。豬肉肥瘦各半,細切粗斬,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蝦仁、蟹粉。以黃沙罐一,底置菜葉,以罐蓋之,乃入鐵鍋,撒鹽少許,以防鍋裂。然後,以文火乾燒之,每燒數把柴一停,約越五分鐘更燒之,候熟取出。”
無論是袁枚還是徐珂,他們筆下描述的“獅子頭”做法接近揚州“蟹粉獅子頭”,主材均取肥瘦對半的豬肉,必須先剔除筋膜,對刀功“斬”極為重視,強調細切粗斬。
——紅燒荸薺獅子頭
荸薺,上海方言稱之為“地慄”,為當前應季小水果,與豬肉組合做成獅子頭,清香甜軟而不膩,特別適合除夕年夜飯。
【食材和配料】:肥瘦相間的豬肉,荸薺,雞蛋液、食鹽、生抽、胡椒粉、生薑、香葱、香油、黃酒、香醋
1、選用六分瘦四分肥的豬前腿肉,這個部位的肉質細嫩,但筋膜多,一定要將筋膜剔除乾淨,否則影響口感,清洗乾淨,改刀切薄片再切細,細切粗斬成綠豆大小,建議不要用料理機打成肉泥,那樣的話會大大破壞肉纖維組織,吃起來口感木納粉粉的;
2、生薑洗淨去皮切成末,香葱切細,薑末和葱白放入少量清水浸泡1小時,也可打成姜葱汁;
3、荸薺削皮切碎,放入肉末中,加入雞蛋液、食鹽、生抽、胡椒粉、姜葱汁、黃酒和香油、香醋,按照順時針方向攪拌均勻;
4、然後用手搓成一個乒乓球大小的圓球,整齊地碼在盤子裏,放入蒸鍋中,清蒸15分鐘左右,再淋入加入白糖的芡汁,一般按照10克澱粉加入50克水的比例勾芡,清蒸獅子頭完成。
5、如果是紅燒的話,先用油炸一下,至“獅子頭”表面微黃,再加入適量清水,轉小火慢燉30分鐘,再加入白糖、食鹽、生抽拌勻即可,最後撒上葱花。
小告示:攪拌豬肉時,一定要朝一個方向攪拌,並且攪拌的時間相對要長,這樣才能保持既鮮嫩又Q彈的口感。用鮮藕代替荸薺,口感也非常不錯。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温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