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日本天皇多不得善終之謎:日本歷代天皇結局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走上了瘋狂對外侵略的道路。而日本的天皇,也成為亞洲人民痛恨的對象。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天皇的最終結局罷。

  一、孝明天皇死因不明

  孝明天皇是著名的明治天皇的父親。他生於1831年6月,1846年即位時年僅13歲,在位21年,於1867年1月30日突然去世,死時年僅36歲。

  當時日本的維新革命運動正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而在孝明天皇的身邊,也圍繞着各種敵對的政治勢力。因此,年富力強的孝明天皇突然死亡,當時便引起了種種議論,日後史學家們也根據當時的病情記錄和朝臣日記進行深入探討,試圖搞清楚他的真正死因。

  一種意見認為,孝明天皇死於天花。因為自1月15日天皇發燒後,不幾天便出現了典型的天花症狀:發高燒,神志不清,不能進食,並不時嘔吐,渾身都是油性痘瘡。1月19日和22日,他的御醫兩次確診孝明天皇得的是天花。

歷任日本天皇多不得善終之謎:日本歷代天皇結局


孝明天皇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孝明天皇是在天花治癒後被人毒死的。理由是:到1月29日,天皇已熬過了天花症的折磨,基本上恢復了健康,痘瘡不再流膿,並開始乾燥,也能進食了。但到1月30日,天皇的病情卻突然惡化,晚11點鐘時,上吐下瀉,七竅流血而亡。因此,京城內外很快就出現了天皇被毒殺的傳言。許多日本學者認為,孝明天皇可能吃了砒霜,從當時宮中的情況來分析,毒死孝明天皇的人可能就是曾任孝明天皇樞密顧問的公卿巖倉具視。因為巖倉具視是維新派,要推翻幕府統治,而孝明天皇反對推翻幕府。

  真相究竟如何,已難以徹底查清。總之,孝明天皇死後,他年僅16歲的兒子睦仁親王即位,是為明治天皇。巖倉具視、三條實美等人控制了京都朝廷的實權,維新派以新天皇為政治旗幟,向腐朽的幕府發動最後的攻擊,終於使日本成為一個資產階級國家。


  二、明治天皇憂鬱而死

  日本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勝利,使明治天皇獲得了“明治大帝”的稱號。

  但這位“明治大帝”註定難以活得長久。早在1904年日俄戰爭時,明治天皇便患了糖尿病,到1906年1月底開始併發腎臟病。

  1909年10月,明治維新的“股肱之臣”,最野蠻的侵略家伊藤博文為調整日俄關係赴中國東北考察,不想在哈爾濱車站被朝鮮愛國志士擊斃。他的暴死,對明治天皇的打擊非常劇烈,使其病情急劇惡化。天皇身邊的人突然發現,明治天皇老了許多。

  第二年,也就是1910年,日本在岡山舉行軍事演習,明治天皇前去進行觀摩。在演習中,明治天皇每隔三十分鐘就要去小解,然總不如往日那樣順暢。他一人獨坐時,也要撫摩腰部和膝部,看上去非常痛苦。

  1911年,日本社會黨的幾名激進分子決心刺殺天皇。案件被破獲後,社會黨12名主要領導人被日本當局處決。這一消息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很多人嚴厲指責日本司法程序不公,踐踏人權。明治天皇受這件事打擊,覺得活着毫無趣味,開始拒絕治療。

歷任日本天皇多不得善終之謎:日本歷代天皇結局


明治天皇

  這樣一來,他的病情迅速惡化,到了1912年7月14日,明治天皇開始窩牀不起,出現昏睡現象。5天后,明治天皇的精神也恍惚起來。經日本全國最優秀的醫生診斷,確認明治天皇得的是“尿毒症”。日本政府害怕明治天皇的死訊如果突然傳出,會引起社會動盪,便開始在報刊上發佈天皇的病情公告。

  對於日本國民來説,這猶如晴天霹靂。他們成羣結隊聚集在皇宮外的廣場上,或者在神社、寺院中,為天皇恢復健康而祈禱。然而,7月30日零時43分,明治天皇還是死去了,終年61歲。

  對日本人來説,輝煌的“明治時代”就此終結。皇太子嘉仁含淚在皇宮的偏殿舉行了登基典禮。這就是大正天皇。


  三、大正天皇發瘋而死

  大正天皇出生於1879年8月31日。出生時,因為母親難產,他已近乎假死狀態,生下時竟聽不到哭聲。接着又患了腦膜炎,發起了高燒,這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大正天皇即位後,繁忙的國務令其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出現了連續發作的腦血栓形成症。此病導致他步履蹣跚,行走困難,雙手發抖,記憶力和辨別能力明顯衰退。1919年夏季,在檢閲一年一度的秋季陸海軍演習時,他不可思議地走下檢閲台,親手打開一個士兵的揹包,看看裏面裝了一些什麼物品。在參加一會開幕式時,他居然把要宣讀的詔書卷成一個小紙筒,像看望遠鏡那樣向議員席位眺望。統治階級害怕公佈他的病情會引起政局動盪,故秘而不宣,開始商量讓皇太子代替天皇履行某些職責。

  同年,日本政府決定,讓皇太子當“攝政王”,逼大正天皇交出印璽。大正天皇雖然“頭腦不正常”,但對權力還很執着,居然不肯交。後來,是他的侍從長乘他不在時才將印璽拿走了。

  大正天皇引退後,被安排到葉山行宮療養。皇后和侍衞們想盡辦法逗他開心,衞隊們經常在行宮的前院演唱軍歌,或者舉行兔跳、矇眼競走、倒立競賽、爬越障礙等技藝表演。屆時,大正天皇在幾名侍從的攙扶下,安坐在擺放於庭院中間的御座上,笑眯眯地看着衞士們的表演,還不時哈哈大笑。

  但他的病情仍舊沒有好轉,1926年12月25日凌晨1時25分,大正天皇終於病逝,終年48歲。已經當了5年攝政王的皇太子終於正式稱帝,是為裕仁天皇。

  四、裕仁天皇結腸被切

  裕仁天皇帶領日本經歷了侵華戰爭時的瘋狂,以及戰後重建過程中的艱難。在中國及亞洲其他許多國家人的眼中,裕仁是最兇惡的戰犯。他的“政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出了自己的爺爺“明治大帝”。然而,在近代日本歷史上,裕仁的結局卻是歷代天皇中最“完美”的,絲毫也沒有櫻花那樣“絢爛一時,不免凋落”的“日本式悲劇情調”。

歷任日本天皇多不得善終之謎:日本歷代天皇結局


裕仁天皇

  逃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後,裕仁身體健康,依舊享受國家元首般的尊容。1984年1月,皇宮內舉辦了一次大型音樂會,以慶祝天皇和皇后結婚60週年的“鑽石婚”。門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使兒孫滿堂的天皇夫婦沉浸在無比的幸福和巨大的歡樂之中。

  3年後,裕仁在他86歲的生日宴會上初感身體不適,只好中途退席。事後來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被確診患上了胰腺癌。9月22日,宮內廳醫院為裕仁做了歷代天皇從未做過的剖腹手術,切除了一段結腸。從此裕仁的身體便衰竭下去,國事行為只能交由皇太子明仁親王代行。

  一年之後的9月,裕仁開始大量吐血,病情急劇惡化。日本政府動用了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僅輸血就達到了3萬毫升。在勉強維持了3個月後,裕仁的心臟終於於1989年1月7日晨6時33分停止了跳動。享年88歲。

  裕仁去世的當天上午10時許,日本歷史上年紀最大的皇太子明仁登基即位(55歲),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這就是平成天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58 字。

轉載請註明: 歷任日本天皇多不得善終之謎:日本歷代天皇結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