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文 |零壹

張一山版的新《鹿鼎記》上線之前,讀娛君還抱着挺高的期待——畢竟從劉星到餘罪,張一山從既往角色中表現出了不錯的喜劇天賦,形象也與以前的韋小寶有契合之處,導演前兩部做《清戀》和《春風十里不如你》也有不錯的賣相,編劇申捷更是有《白鹿原》《雞毛飛上天》《虎媽貓爸》等佳作在前。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誰知一經播出,《鹿鼎記》的口碑崩潰速度大大超乎了讀娛君的預料。豆瓣2.6分、知乎2.6分,基本板上釘釘要去競爭年度評分最低的寶座了。口碑崩到這種程度,再用“水軍”“黑子”來解釋是説不過去的,這版《鹿鼎記》顯然有很嚴重的問題,才引出了不少觀眾的憤怒情緒。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在讀娛君看來,大眾抨擊集中的張一山的表演、劇情的低幼趕場子都只能算是這部劇遭受惡評的表層因素。金庸劇作為被不斷翻拍的獨一類型,觀眾有高預期,新作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大。而新《鹿鼎記》空有“看上去很美”的主創陣容,實際卻是似是而非的走錯了許多路——原著的精髓不見了,導演和編劇試圖以誇張風格來集中於喜劇要素卻效果尷尬,最終導致了《鹿鼎記》失去了大部分觀眾緣。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尷尬表演只是表層,拋棄原著精神的“強行搞笑”是根源對韋小寶的演繹中,陳小春版本的韋小寶是最受大眾喜愛的,周星馳版本則是劍走偏鋒,脱離了原著的範圍。除了張衞健版改動幅度較大,後來的大多數韋小寶扮演者如黃曉明、韓棟基本都在前兩位的表演圈子裏模仿和折騰。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事後諸葛亮來説,如果張一山版韋小寶要是能達到類似黃曉明、韓棟的狀態,也比現在的情況好。但不知是人物理解還是導演安排,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基本只看到鬧騰、膽小、無賴的一面,表現方式更是大有問題——青筋暴起用力過猛、像“真太監”一樣的台詞配音、讓人分不清在看猴王出世還是《鹿鼎記》的動作……除了誇張,還是誇張。給人一種想無厘頭搞笑效果卻極為尷尬的感覺。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劇情開始,是韋小寶的説書開啓全片,然後在大街上看到茅十八的通緝畫像,回到麗春院就捲入茅十八與官府的爭鬥。韋小寶撒石灰救下茅十八,被後者帶到京城,飯館遇到海大富,然後被綁進了宮。值得注意,發展到這裏,該劇僅僅過去了12分鐘。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鹿鼎記》這裏凸顯的一大問題就是劇情趕場。這和劇情緊湊是兩個概念,缺少起轉承合就到了宮裏,主角韋小寶的生平、性格很難在短短几分鐘得到什麼詮釋,觀眾只能看到張一山努力搞笑,配上那一言難盡的配音實在效果堪憂。而包括茅十八、韋春花、海大富三個對韋小寶極為重要的配角,也沒有在開頭建立起有足夠信息量的人物圖像,就被一筆帶過了。讀娛君認為,從配樂、動作設計、人物台詞來看,新《鹿鼎記》是鐵了心想拍成一部專注於“搞笑”的連續劇。它似乎試圖拋棄原著中一切略帶深沉的情節和人物,然後用不算出彩的笑料來填滿劇情,要説只是張一山、田雨表演問題,應該是不全面客觀的。這種安排,讀娛君認為是新《鹿鼎記》口碑崩潰的根本原因。這就引申出第二個問題,這版《鹿鼎記》對人物的理解和改編純屬重點模糊、亂七八糟。原作的開頭幾章,韋小寶是一個幼稚又早熟、喜歡搞怪的少年、但他也從説書人那裏受到了不少傳奇俠客故事的薰陶,骨子裏對俠客是嚮往的。他是一張有些塗抹的白紙,這部分塗抹來自母親韋春花和麗春院這個環境的影響,但整本《鹿鼎記》中,對韋小寶後來的性格、人格形成極大影響的其實有三個帶路人:茅十八、海大富和陳近南。茅十八是韋小寶遇到的第一個江湖好漢,也是貫穿整部小説裏韋小寶踏上人生大道的“引路人”。他武功不算高,行為魯莽,見識也有限,但為人卻是極端的豪氣、重情、講究江湖道義。小寶用撒石灰的方式救下他,他反過來責怪韋小寶手段下三濫。茅十八所代表的是金庸小説中傳統的江湖正派人物,他的為人雖然與韋小寶格格不入,但其實在潛意識裏給韋小寶帶來了深遠影響——什麼是可敬的、什麼的可恥的,韋小寶有了最初的意識,也是因此,韋小寶對茅十八的感情非常深,最後為救出他費勁了心思。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而新《鹿鼎記》中,編劇刪去了茅十八對石灰粉的排斥,也沒有了他與韋小寶之間關於俠義、江湖規矩的那些矛盾碰撞。茅十八成了一個打扮得像魯智深的江湖大和尚,他那種有些極端的俠義蕩然無存,也失去了上文所述配角人物推動主角性格形成的深一層作用。海大富是韋小寶第一個“老師”。除了他教給韋小寶一些入門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用他的隱忍、陰毒、心機謀劃讓韋小寶吃了大虧。韋小寶自詡聰明機靈,整本書中,用玩弄心計讓韋小寶一敗塗地的人非常少,從政治心理到宮廷人性,海大富的許多話其實讓韋小寶一生受用,真正從孩童成長成了大人。而在新《鹿鼎記》中,海大富也淪為了工具人,還是那種發病癲癇似的為了搞笑而存在的工具人。第四集中海大富與太后對峙,這本是原著中最精彩、最驚心動魄的情節之一,而劇中仍舊是插科打諢,喜感的配樂,海大富台詞説“你這是什麼化骨綿掌,你就是指甲藏毒,小孩子打架。” 作為自我評價倒是一語中的,這部劇就是這種小孩子過家家,自以為搞笑的感覺。無厘頭誇張搞笑看似容易做起來難但同樣是非常誇張的搞笑風格,同樣是淡化茅十八、海大富等原作中循序漸進影響韋小寶的人物個性,為什麼一個是小孩過家家,周星馳版的《鹿鼎記》電影卻一直被視為經典?這部電影甚至改掉了原著的主要情節,幾乎可以視為同人作品,但這並沒有影響這部電影得到的評價。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除了童年情懷加持外,周星馳和吳孟達等角色的演繹自然居功至偉。喜劇表演是看起來簡單,實現起來非常難的方式,港式無厘頭更是如此——我們能看到無數模仿周星馳喜劇風格的表演收穫相反的評價。因為喜劇角色,周星馳的演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被低估了的,甚至連他自己擔任導演的《美人魚》《西遊降魔篇》裏,“笑果”都已經與自己主演差距甚大,何況模仿者們。而另一大原因在於定位上的差異,導致風格與人物表演格格不入。無厘頭喜劇風格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建立在一種電影美學意義上的“語境”之上——大衞·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中形容香港電影是“盡皆過火,盡是癲狂”,但在演員、劇本、導演和場景的共同作用下,這種“過火”形成了整體的審美風格。放到喜劇上,周星馳在《長江七號》前的所有喜劇電影、王家衞《東成西就》均是如此。但那些現在看起來誇張到瘋魔的喜劇表演方式,脱離了彼時的香港電影語境之後其實很少成功過。這一點從劉鎮偉、王晶喜劇在新時代不被大眾接受就能看出一二,而這種風格,其實也已經被新時代的香港電影所拋棄了。而新《鹿鼎記》呢,又用一種只觸及皮毛的方式試圖去拍一部無厘頭喜劇片。無論演員再賣力,也是哪哪都不對勁,其結果就是今天的2.6分了。結語金庸劇是電視劇的改編重鎮,幾乎每隔幾年,每一部知名金庸小説都要被拿出來重拍一遍,從TVB到張紀中,到現在來頭各不相同的改編,花樣繁多。但讀娛君也發現,近年來的金庸劇改編想獲得好評正在變得越來越難。除了2017年楊旭文、李一桐版《射鵰英雄傳》有豆瓣8分的不錯口碑外,2014年《神鵰俠侶》4.8分,2019年《倚天屠龍記》5.8分,2018年《新笑傲江湖》2.5分,2017年《俠客行》4分,幾乎都是惡評如潮。近年新拍金庸劇的問題幾乎是全方位的。從演員、服化道、動作指導等硬實力,到劇情改編的創新上,近年的金庸劇是處處露怯,不説當年TVB劇的實力派表現,比起張紀中版差距也是巨大。以2.5分的《新笑傲江湖》為例,演員造型上令狐沖變成了奶油小生,莫大先生變成了呆毛禿頭大叔,哪有一點笑傲江湖的人物氣質?劇情上要麼是魔改到爪哇國去了,要麼是亦步亦趨照搬美其名曰尊重原著,也很少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新版《鹿鼎記》也是如此。把這些年金庸劇的問題一個不少繼承了下來,又不曾隨着時代變化有太多貼合原著精神的新元素加入——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觀眾要放着拍得那麼好的老劇不去重温,而是要來看這部新作呢?難道就因為拍得時間近,畫面清晰度高嗎?這樣下去,觀眾對金庸這個老牌IP的期待,恐怕也會越來越少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5 字。

轉載請註明: 預定年度評分最低之一,新《鹿鼎記》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