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有人靠資源,有人靠渠道,有人靠質量。
而想把生意做大,三者必備。
在沒有發跡前,多數人只是混口飯吃,少有像張國榮父親那樣,靠質量打出了名氣,佔領了市場。
不錯,就是那個香港的宇宙最紅巨人“哥哥”,他的老爹,開始只是個裁縫。
一、
1920年代,洋裝西服作為一種新文化的標籤符號,替代長袍馬褂,在中國沿海各大城市流行。
機關人員、公司洋行、青年學生、海歸精英、教師先生,乃至汽車司機,都是以西裝革履文明棍,外加奢華禮帽為標配的。
上流社會是個巨大的市場,製作西服的裁縫店,如雨後春筍,集結在這些城市商業街。
張國榮的父親張活海,此時還是個客家少年。
張國榮全家福
一天,他隨老爹(張國榮祖父)步入廣州一家裁縫店,要為自己訂做一套西服。
那裁縫嫺熟地為他量體裁衣,剪刀翻飛,行雲流水,不一會兒,一塊兒完整的布匹,變成了衣料,幾天後,一套端莊大方、氣質高雅的筆挺西服,呈現在他們的眼前。
老爹是什麼感受不得而知,確定的是,這次經歷影響了這個廣東梅縣的客家少年。
多年後,他成為香港一代有名的洋服大王。
“我想就是在那個時刻,我決定了要成為一個裁縫。”成名之後的張活海告訴媒體。
少年當裁縫學徒,18歲獨立縫製第一套西服,20歲從廣州到香港創業,這個客家小夥,一把剪刀闖天下,也有着自己的夢想。
民國裁縫鋪配圖
獨打單拼,白手起家,靠什麼?除了手藝,唯求質量和誠意。
這幾乎是所有草根創業的基礎形態。
多年打拼,張活海在香港中環德己笠街18號(德己立街),終於開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商鋪:“西服家張活海”。
關於他的創業,留下史料不多,一段見諸媒體的軼事,可見一斑。
1960年代,即張國榮童年時,張活海已經成為聞名一方的洋服大王,當上了大老闆,成為了富賈家,年齡也愈半百。
按説,這樣的境界,完全可以釣魚操盤了,但與其他商賈不同的是,這個張大王,仍然參與親手縫製西服。
張活海的店鋪
如果是做做樣子,秀秀態度,裝裝品牌,他完全可以讓攝影師拍幾張照片,宣示我張家西服的精耕細作之精神即可。
張活海顯然不是,他平均每天要在店裏工作12個小時以上。
為什麼?
愛好。
裁縫本身是一件藝術性職業,創意思維、設計理念、藝術氣質,無不從設計師腦海中,從無到有地創造和實現。
如果説掙錢是個物質化的過程,那麼對設計師來説,創作和生產,就是一種精神慰藉的享受。
藝術家不可思議的勞作之動力就在於,醉心的傾注,不計成本的付出。
有時,這種精神,就是成功的必備素質。
多年後,張國榮曾在訪談節目上説:
“我,張國榮站在台上是表演的保證,我永遠都是將我的心交給你們。”
這與他父親何其相似。
張活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説:“我非常滿足於把絕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做衣服上。”
這種成就感,只能從藝術家氣質的特質中找到因循。
一份張家西服的廣告語,可見一斑,上書:
“西服專家張活海:不憚煩,務求適體;不粗製,保持信譽。”
多麼棒的廣告語,態度、專業度、品質、信譽度,14個字,全出來了,直抵客户心坎。
二、
張活海成名的另一例,是為好萊塢明星、電影《教父》主角加里·格蘭特(Gary Grant),定製過西服。
那也是個很偶然的機緣。
張大王的洋服店開業不久,Gary Grant就上門訂了一套西服,要求質量上乘,用頂級毛料。而且似乎還比較急,要他48小時後做好,送到他下榻的酒店。
當然,好萊塢明星出價也不菲。連工帶料,2400元提前支付。
Gary Grant
兩天後,張老闆親自送到酒店,為他試穿。
Gary Grant很滿意,連連稱讚。
張老闆反覆詢問是否真的滿意,Gary Grant點頭,真的很滿意。
這時,他從身上掏出了400元,遞給Gary Grant説:
請您原諒,先生,由於您選中的頂級毛料暫時缺貨,時間又緊張,我在未徵求您同意的情況下,就選用了同色質地的另一品牌的毛料,製成了這件服裝。
它的價格要比您選中的便宜400元。
另外先生,如果您對這套衣料不滿意,我願意將2400元如數奉還。
一席話説得不卑不亢,英國佬對這個亞洲老裁縫不由敬佩幾分。
他很高興地接過了400元錢,誇讚他是個誠實的大商人,回頭會給朋友們介紹他的店鋪。
張國榮兒時
人心換人心,誠信贏誠信。Gary Grant之後果真介紹了幾個好萊塢大腕,張老闆的洋服品牌,由此傳入好萊塢明星圈,幾乎成為好萊塢明星西服專供店。
再後來,美國商界、香港政府高官、商賈名仕,都與張老闆簽單。
此段軼事出自2003年香港《文匯報》副刊,原文稱是當年的張活海親自揭秘。料想不會有大的出入。
他的金字招牌帶來的啓示是:
1???必須精工,以藝術家的追求來打造無極限的卓越品質;
2?? 必須真誠,以比父母還親的忠誠,來為客户着想,實現其核心願望;
3?? 必須靈活,以卓越的沉澱等來千年一遇的大好機會,即便條件一時不夠,也要務必抓住風口,靈活變通,成人達己。
三、
Gary Grant訂單發生時,張國榮正是少年,家業發達後,老爹把他送進英國讀書。
從切姆斯福德中學到利茲大學,張家十公子頗具靈性,屢獲獎學金,老爹為他選擇的是紡織專業,大概也是想讓他子承父業,當一名服裝設計師。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生無常,在讀大學不久,張老闆突然中風癱瘓,因家族生變,張國榮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到香港。
張國榮
後來參加歌唱大賽,正式踏入演藝圈。
張國榮雖然沒有子承父業,但父親的藝術氣質、職業素養和為人品質,毫無保留遺傳給了這個十公子,深刻影響着他的少年。
成為演藝巨星後,張國榮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十分坦誠,説父親對自己成長影響很大:
“很多好萊塢大明星都是他客户,一方面是他手藝出色,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的為人,誠信為本......他對工作的態度同非常專業的藝術家是一樣的,也是把他每個作品(西服)的創作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
這番坦誠的告白,既是對父親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