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多處於行、立、坐、卧、視等姿態。

然而,以上任何一種姿態,都不宜維持過長時間。

長久地站立、坐着、卧牀、行走甚至目視,其實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黃帝內經》講:“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這五種過度的疲勞,會對身體造成五種嚴重的損傷:

用眼疲勞傷血,卧牀不起傷氣,久坐不動傷肉,長期站立傷骨,過度運動傷筋。

為使氣血和暢、臟腑協調,應保持勞逸適度,警惕“五種疲勞”。

久視傷血,勞於肝也

中醫理論認為,肝主藏血,而肝臟的經脈,又與眼睛緊密相連。

自古醫者就有“肝開竅於目”“目為肝之外候”之説。

人雙眼視物的能力,有賴於肝氣疏泄和肝血滋養。

“久視傷血”,是指人長時間用眼過度。

不僅會使雙目疲勞,視覺能力下降,而且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血虛。

比如整天上網,盯着手機、電腦看,都會造成視力和肝臟的雙重損傷。

一段時間的用眼過後,可以敷一片清涼的眼貼,閉目養神。

或是站起身來,眺望一下遠方的樹木,用綠色舒緩眼睛的疲勞。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久卧傷氣,勞於肺也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

人體之氣,貴在新陳代謝,為人體注入新鮮活力。

長期卧牀,會使呼吸遲緩,肺氣不能很好地送達周身。

氣機不暢,久而久之造成虛耗。

其中,最“傷氣”的做法,當屬“飽食即卧”。

藥王孫思邈説:“飽食即卧,乃生百病。”

飽食即卧,是指剛吃飽飯,就迫不及待地躺下休息。

食物在腹中未及消化,積而淤滯乃生疾病。

故飯後宜適當散步活動,所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既能夠促進消化,更使體內津液流通,有益於身體健康。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久坐傷肉,勞於脾也

脾主運化,供養四肢肌肉。

脾是人體內的“運輸官”,負責運送“水谷精微”。

也就是吸收食物中的養分,再分別供給四肢。

久坐則脾氣不健,食物尚且不能得到克化,更無法為軀體運輸養分。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懶人,能坐着絕不站着。

這種人往往脾濕過重, 脾的運化功能非常弱。

營養供應不暢,自然肌肉鬆弛、肢體疲倦,整個人都顯得軟弱無力。

不僅日常活動打不起精神,甚至就連吃飯都不覺得香。

現代人經常伏案工作,更應注意不要久坐不動。

工作一定時間後,可以起身倒杯水、走兩步,放鬆一下僵硬的肌肉。

這樣不僅能使肢體得到舒展,而且也能讓大腦得到休息。

有效緩解肩頸肌肉勞損,預防損脾胃疾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久立傷骨,勞於腎也

腎能藏精、精能生髓、髓能養骨,故稱腎主骨。

腰為腎之府,長久站立需要保持“腰直骨堅”。

勢必會造成骨骼的疲憊,進而損傷腎之精氣。

腎氣不足,就無法及時生成骨髓。

骨髓不能充養骨骼,會進一步加重關節的磨損。

進而造成下肢靜脈曲張等病症,是謂“久立傷骨勞於腎”。

人在久站疲勞後,常見腰痠背痛,往往是腎氣不足的徵兆。

中老年人骨質疏鬆、抵抗力差,也是腎氣不足所致。

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灸腎俞穴,激活補充腎氣。

只有腎氣充盈,才能生髓充骨,使人體的骨骼強健有力。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久行傷筋,勞於心也

心能生血以養筋。

筋脈必須得到充足的氣血供養,才能“骨正而筋柔”。

長時期的行走、奔跑,使筋脈持續處於緊繃的狀態。

同時,也增大心臟的供血負擔,讓心跳不得不保持在過快的頻率。

劇烈運動過後“抽筋”“拉傷”,正是由於短時間內心臟供血不足,無法滋養筋脈。

古人云:“肢體軀幹窮勞於外,則五臟精氣傷於內。”

鍛鍊也要講究規律和原則,並不是活動量越大就越有益。

最主要的一條:舒適才好,量力而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5 字。

轉載請註明: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