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擴散到大腦,是什麼給了癌細胞勇氣?

癌症擴散到大腦,

是什麼給了癌細胞勇氣?

每年大約有200000癌症患者被診斷出患有腦轉移,腦轉移是導致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但由於癌症擴散到大腦的機制尚不清楚,因此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近日,Guoqiang Chang等人的一項研究表明,YTHDF3基因在控制癌細胞與腦微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會誘導癌細胞腦轉移。該研究發表在《Cancer Cell》。

癌症擴散到大腦,是什麼給了癌細胞勇氣?

該項研究展示了YTHDF3過度表達與乳腺癌患者腦轉移的臨牀相關性。研究人員發現,與原發性乳腺腫瘤相比,腦轉移增加了YTHDF3基因拷貝數。轉移性腫瘤DNA中YTHDF3的其他拷貝顯示,隨着癌細胞的複製和擴散,已經發生了突變。

隨後研究人員使用多種技術對YTHDF3基因進行分析,以全面瞭解該基因如何通過與腦微環境相互作用的各種蛋白質來促進腦癌轉移。通過實驗,他們發現YTHDF3促進了許多已知驅動癌症發展的基因的表達,包括ST6GALNAC5,GJA1,EGFR和VEGFA。缺乏YTHDF3基因的小鼠模型表現出生存期的延長和對腦轉移發展的抵抗力。

此外,腦轉移癌細胞中YTHDF3的過度表達歸因於基因拷貝數的增加以及通過與自身5′UTR內的m6A殘基結合而實現的YTHDF3cap獨立翻譯的自動調節。

該研究揭示了YTHDF3基因在控制癌細胞與腦微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作用,並增強了其癌細胞的腦轉移能力。研究人員表示,該基因對於癌細胞腦轉移的發展至關重要,後續他們將致力於合成可以抑制其功能的藥物。

文章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535610820304980?via%3Dihub

抗菌藥物耐藥性的“困”與“解”

抗菌藥物耐藥性(AMR)逐漸成為現代醫學面臨的最大威脅,患者無法使用任何當前可用的抗菌藥物治療的情況越來越多。現有的“金標準”培養技術需要大量操作,週轉時間長,並且通常對臨牀的敏感性較差。

近日,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何禮賢教授就抗菌藥物耐藥性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講解。目前中國抗菌藥物耐藥形勢依然嚴峻,但是總體平穩趨緩,高耐藥主要出現在革蘭陰性菌。CRKpn(碳青黴烯耐藥肺炎克雷伯桿菌)檢出率持續上升;MRSA(甲氧西林耐藥金葡菌)、PRSP(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CTX/CROREco(Ⅲ代頭孢菌素耐藥大腸埃希菌)及CTX/CRORKpn(Ⅲ代頭孢菌素耐藥肺炎克雷伯桿菌)檢出率呈緩慢下降趨勢;QNREco(峯諾酮耐藥大腸埃希菌)、CRPae(碳青黴烯耐藥銅綠假單孢菌)及CRAb(碳青黴烯耐藥胞曼不動桿菌)檢出率仍然處於相對較高水平;PRSP(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及VRE(萬古黴素耐藥屎腸球菌)近年來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

對於抗菌藥物管理和耐藥控制,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力度大、政策措施全面到位。2011年國家衞生行政部門開展了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專項整治活動;2012年,正式頒佈《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辦法》;2016年國家衞生計生委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2個部門建立應對細菌耐藥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組,制訂和發佈《中國遏制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6-2020年)》。

全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監測網數據顯示,2018年中心成員單位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為7.9%,較2011年下降8.3%。2018年中心成員單位(三級綜合性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36.4%,較2011年下降23.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100人/天)為48.4,較2011年下降36.7%。

全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監測網,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做了大量和有成效的工作,為全面瞭解全國抗菌藥物使用和細菌耐藥現狀,為制訂國家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如何提高癌症治療效率?

癌症是全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其日益增加的複雜性和患病率,使其成為醫療系統花費最多的疾病。然而,在整個醫療領域,大概有20%的支出被浪費在了無效的干預措施上。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方式是癌症治療的重點。

日前,Shannon Boldon等人通過調查從患者角度提出了改善癌症治療效率的四個主要方向,如確保快速、準確和恰當地診斷;改進信息共享、信息支持和決策共享;為所有患者實現綜合性多學科診療服務;解決癌症的經濟負擔。

該調查於2018-2019年進行,收集患者對自身癌症治療體會中存在的低效率的看法。來自10多個國家的近4000名患者及其看護者分享了他們的經歷。該在線調查大約有40個開放性問題和封閉性問題,我們還在每個國家開展了深入訪談,以進一步探討從調查答覆中產生的主題。

調查顯示,患者認為在他們治療的各個步驟中診斷是效率最差的環節,有32%的人報告説自己的癌症被誤診過(初次或多次),不同癌症類型的延誤診斷情況差別很大,近80%的前列腺癌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癌症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被診斷出來了,而頭頸部癌症的受訪者中這一數字僅為25%。此外,信息、支持和決策共享、並沒有獲得所需的多學科和支持性治療服務以及癌症給他們及其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等都是患者感到醫療效率低下的原因。

文章指出,醫療系統的領導者可以通過實施有效的快速轉診和準確診斷策略、在醫療過程中的相關時間節點為患者提供易於理解的適當信息、鼓勵使用有助於促進積極醫患溝通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讓患者參與其診療策略、支持人們在癌症後繼續工作或重返工作崗位等方法來減少癌症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低效問題。

作者指出,這些結果是患者第一次告訴醫務人員他們對癌症治療中存在的低效問題的看法。為了應對醫療過程中的可持續性挑戰,並確保我們儘可能為患者提供最佳的醫療,我們需要認真看待這些結果,並在採取行動的過程中重塑癌症治療的未來。

抑鬱症增加66種疾病和過早死亡風險

抑鬱症在青少年時期患病率會增加,先前的研究已將青少年抑鬱症與多種不良後果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

近日,Marica Leone等人的一項研究表明,抑鬱的兒童和青少年過早死亡和晚年生活的多種疾病患病風險增加。該研究發表在《JAMA Psychiatry》。

癌症擴散到大腦,是什麼給了癌細胞勇氣?

該研究使用瑞典一項基於人羣的隊列研究,跟蹤了近150萬瑞典女孩和男孩,其中超過3.7萬人在5到19歲之間被診斷出患有抑鬱症。同時檢查了69種青年抑鬱症後診斷出的軀體疾病,以及全因性和特異性死亡。當研究結束時,他們的年齡在17到31歲之間。

結果發現,患有抑鬱症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較高的風險被診斷為69種疾病中的66種,包括睡眠障礙、2型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腎臟和肝臟疾病。與沒有抑鬱症的人相比,他們也有明顯更高的受傷風險,尤其是自殘造成的傷害,以及幾乎高出6倍的過早死亡風險。

該研究還揭示了性別差異。如患有早發性抑鬱症的女性更容易受到傷害以及泌尿、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男性更容易患肥胖症、甲狀腺疾病、腹腔疾病、結締組織疾病和濕疹。

目前,該研究無法確定抑鬱是否會導致負面健康影響的風險增加,或者是否有其他潛在因素導致抑鬱症和本研究中檢查的疾病的風險增加。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抑鬱症和其他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文章鏈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sychiatry/article-abstract/2773999

循環miR-18a在膀胱癌患者

血漿中的診斷和預後價值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三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惡性腫瘤前列,包括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和腺癌。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的表達在腫瘤進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日,Rui-Xia Song等人的一項研究表明,miR-18a是與膀胱癌患者預後相關的潛在診斷生物標誌物。該研究發表在《Clinical Biochemistry》。

癌症擴散到大腦,是什麼給了癌細胞勇氣?

該研究納入92例膀胱癌患者血漿標本,同時收集40名健康志願者的血漿標本。採用qRT-PCR檢測miR-18a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採用受試者操作特性(ROC)分析檢測血漿miR-18a的診斷價值。生存分析採用Kaplan-Meier分析,miR-18a的預後意義採用Cox迴歸分析。

結果發現,MiR-18a在人膀胱癌組織中表達上調。血漿miR-18a的表達與腫瘤類型、組織學分級、TNM分期及腫瘤大小密切相關。miR-18a的高表達可預測膀胱癌患者的不良臨牀預後。值得注意的是,血漿miR-18a的表達在鑑別膀胱癌患者與健康人、鑑別肌肉浸潤性膀胱癌(MIBC)與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方面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儘管如此miR-18a在膀胱癌中的詳細作用仍不清楚,但該研究表明miR-18a是一種潛在的與膀胱癌患者預後相關的診斷性生物標誌物,可作為膀胱癌篩查的有用生物標誌物。

文章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9912020309218

第82期前沿報道到此結束

編輯:唐強虎  審校:方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3 字。

轉載請註明: 癌症擴散到大腦,是什麼給了癌細胞勇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