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濕氣不除,越補越毒!一個經典好方,健脾化濕,寧心養胃,滋養全身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健康

一入秋之後,很多朋友就開始忙着貼秋膘。也有的朋友問:總感覺補進肚子裏的東西沒體現出什麼效果,膘沒貼上,偶爾還瀉肚。我們常説“健脾祛濕”,很多補不進去的情況,其實是因為脾弱和濕氣在作怪。大家每天都喝豆漿,如果用好了豆漿,也能達到健脾祛濕的效果,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神奇豆漿”。

為什麼脾胃總是補不好?

如果我們把脾胃比作一輛車,那麼補脾之路上會遇見兩種情況

其一:是路堵了,體內濕氣太重。

俗語講:濕氣不除,越補越毒。脾胃會受困,此時給身體強行進補,不但達不到效果,還會讓濕氣原地堆積,慢慢變粘稠,進一步形成痰濕。

第二種:是超載過量。

如果超出了脾胃的負荷,脾胃就容易被壓垮,那麼還是要養好脾胃,讓脾胃有足夠的動力。

很多朋友精心對待身體,身體不舒服先“吃點好吃的補一補”,在中醫看來,缺乏營養並非是食物自帶的營養,而是缺少脾胃運化的功能。當脾胃的運化能力跟不上食物的節奏,吃什麼都成為浪費,過多的“補”還可能對脾胃造成損傷。此時可以先將濕氣化掉,再進行健脾,保證脾胃的小車可以正常運行。

可以“健脾化濕”的豆漿又是什麼呢?

一、四神豆漿

芡實、淮山藥、蓮子、茯苓,按照1:1的比例,每味20g。

芡實是很常見的中藥,它有“水中人蔘”之稱,其味甘澀、性平,生用的話,利水滲濕、化痰的作用更強,很適合調補身體。同時芡實脾腎雙補,健脾益氣滲濕。古有一方叫理痰湯,就是由芡實、半夏、陳皮、茯苓、白芍組成。

四神豆漿是利用芡實化濕氣為津液之效,配合益脾生津淮山藥,養心健脾的蓮子,健脾化濕的茯苓,四種食物養健脾胃,健脾固腎。將四種藥食各等份浸泡12小時,打豆漿飲用即可。但是大便乾結的朋友注意不要飲用。(出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張立平主任醫師)

二、健脾茯苓雙豆漿:陳皮3g 茯苓15g 山藥30g 赤小豆30g 白扁豆15g

健脾茯苓雙豆漿有補氣理氣,健脾化濕,寧心養胃之功效。其中大量用了平補脾胃山藥和足量赤豆。中醫認為赤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因為其含有豐富的皂角甙成分利於體內水分的排出。又加入等量白扁豆和茯苓。白扁豆能補氣健脾,兼能化濕,白扁豆的化濕功效也常用於暑濕所致的脾胃不和。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再佐以行氣燥濕、健脾和胃的陳皮,適合秋季調節脾胃。

將白扁豆、赤豆浸泡12小時後,加入山藥、茯苓、陳皮後用粉碎機打碎、燒開後濾渣取汁即可。

除此之外,調理脾胃還有兩大原則:控制飲食,為脾胃留有足夠的空間,同時邁開腿,用運動來消耗過剩能量。八段錦、慢走、游泳均可。在調動全身肌肉、臟腑的同時,還可以將體內濁氣呼出,滋養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