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平生
為了更瞭解自家孩子,
我從上百部作品中,
挑選出了三部高分育兒紀錄片。
它涵蓋孩子從出生,
幼兒園再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從社會的文化、歷史、生物學出發,
去對我們的教育作一個全面思考。
看完這些紀錄片,
不僅可以回憶起自己的童年,
也經歷了一次重新審視自身的旅程。
如果你和我一樣,
感到育兒焦慮,
又沒有時間看育兒書,
一定要收藏這三部紀錄片,
幫助你擁有更大的教育格局,
學會科學養育孩子。
《他鄉的童年》
片長:50分鐘/集 共6集
亮點:探尋教育的傳統和未來
《他鄉的童年》由戰地記者出身的周軼君拍攝。
她是導演,也是母親。
帶着對教育的困惑,
走訪六個國家,
揭開不同國家教育方式,
探尋了教育的傳統和未來。
在崇尚自然教育的芬蘭,
媽媽才是最終的掌權者。
“芬蘭學校不考試,
孩子在國際測試中成績怎麼會那麼好?”
對於這個疑惑,
芬蘭人回答,創造力最重要。
“什麼是成功?”
一羣9歲的芬蘭小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妻子,有點錢,
那就已經算是成功。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好。”
“芬蘭最好的學校是哪一所?”
“最近的那一所。”
關於教育,
芬蘭人是鬆弛的。
而在貧富差距極大的印度,
則非常重視網絡資源的利用。
在偏遠地區,
每個周,
全球都有一名志願者與鄉村中“雲中學校”的學生互動 ,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辨的能力。
印度的老師也很鼓勵孩子勇敢表達。
學生們都很敢説,
不管對錯都會説出來,
也很善於在課堂上和老師辯論。
相比印度,講究自律和獨立意識的日本,
上課時的畫風簡直是天差地別。
劍術課上,即使膝蓋磨破了皮,
還是要端端正正地跪着。
早上起來後,
洗臉刷牙、穿衣服、整理書包都是孩子們獨立完成。
幼兒園用餐時間,
老師都會走來走去矯正小朋友的坐姿。
“要坐直哦!坐直了吃飯才香。”
為了培養小朋友隨手關水的意識,
洗手池的水槽被移除了。
“孩子會意識到,如果不及時關水,水就會濺到自己的腳上。”
而在以私立學校教育聞名全球的英國,
禮儀和規則成了重中之重。
“精英教育,
就是説,你必須要有規則。”
通過這部紀錄片裏,
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
會給每個父母極大的啓發。
關於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每個人答案或許不一樣。
但是,
那些出發點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值得每一位父母去了解,去思索。
《幼兒園》
片長:70分鐘 共一集
亮點:瞭解孩子的羣體生活
《幼兒園》從2001年5月開始籌拍,
20年之後,依舊是育兒紀錄片裏的經典,
還獲得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白玉蘭獎。
後來,連王菲都在微博安利。
短短70分鐘,
把一羣孩童入園後的生活呈現得十分有意思,
有豐富治癒的細節,
但也有真實戳心的片段。
孩子在入園第一天,
大多數會有分離焦慮。
比如紀錄片開頭,
一個小男孩,抓着媽媽的衣服和包帶不撒手。
當小孩子步入了羣體環境的相處,
便開始了關於“關係和獨立”的學習。
有的時候,孩子會因為搶玩具而和同伴爭執。
有時候,
是會因為無法完成某些困難而氣急敗壞。
比如,這個小朋友怎麼也穿不對另一隻袖子。
有的時候,
會因為無法把凳子按照正確的方式收納,
而顯得很無奈。
有的時候,
會因為放學後媽媽始終不來接自己時,
而奔潰大哭。
除此之外,
孩子們之間也會有非常純真的互動。
小男孩之間玩遊戲,
明明被掐疼了,
但卻逞強不表露。
小女孩看到了小男孩離開父母后很失落,
便主動給他剝了一個雞蛋。
同伴流了鼻血,
她便主動將自己碗里老師多給的丸子分給他。
而小男孩也會回饋給小女孩善意,
在小女孩報錯星期順序的時候,
他依然毫不猶豫地為女孩點贊。
大多數時候,
孩子們也會彼此呵護和照顧。
甚至,
偶爾透露出來的朦朧感情,
更會增加幾分他們的可愛。
當然,
我們也可以在這部紀錄片裏,
看到人性中讓人“惋惜”的一面。
比如一個小男孩,
用兇狠的表情、威脅的語氣“放狠話”,
而另外一個小男孩,
學得有模有樣:
“你莫挨着我坐聽到沒有?”
無辜的小女孩就這樣被排擠、被孤立。
影片裏,當記者向一個小男孩提問:
警察是幹什麼的?
小男孩回答:
“交警也可以收蠻多錢。交警。
自己的乾爹就會收錢,還會給領導分一點。”
在這些真實互動中,
我們可以看到,
他們的生活,
其實更是成年人生活的一種折射。
也更是提醒各位父母,
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嬰兒的秘密生活》
片長:46分鐘 共1集
亮點:揭秘嬰兒的超能力
《嬰兒的秘密生活》是英國BBC的一部高分紀錄片,
介紹了小嬰兒從出生到2歲時的身體、心理變化,
可謂是一部嬰兒的百科全書。
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們,
0-2歲的這段時間,
是我們人類身體和大腦飛速發展的一段時間。
看完這部BBC高分紀錄片,
你會被很多嬰兒的小秘密所震撼。
比如,寶寶一出生的第一次呼吸,
和成年人的呼吸很不同。
比如,2歲的孩子,
其實已經可以用四肢爬行了大約110公里。
比如,嬰兒都是天生的游泳健將,
特有的高喉頭會讓水流入胃部而非肺部。
又比如,嬰兒可愛的面容很治癒人,
而他們一天大概能笑300次。
嬰兒生下來就準備好要學習任意一門語言,這門語言便是“手語”。
嬰兒也有自己的“索取”方式,那便是想喝奶時的一聲“哪”。
原來,
嬰兒的色彩感其實很弱,
最初只能看得見鮮豔的顏色,
對黑白色很不敏感。
這部片子所有的結論,
都是由腦科學的實驗作為依據,
在專業科普的同時,又非常有趣。
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不同教育方式都有着怎樣的特點?
孩子們的心理和生理是如何成長髮展的?
在比較短的時間裏,
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起看看看這些紀錄片。
真正地去了解我們的孩子,
得到關於教育的答案,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願我們都有足夠的耐心,
在這條育兒路上,一起加油。
—— End ——
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沿着路走,直到把自己變成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