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媽説,原創內容。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寶寶出生後,媽媽的心情既緊張又激動,激動的是終於迎來了這個小生命,緊張的是不知道如何餵養才能讓寶寶健康的成長。
新媽媽因為沒經驗,往往會因為 喂得少讓寶寶吃不飽,或是喂得多出現過度餵養。
京媽作為過來人,當時也是進入了不少誤區,下面總結了幾個常見的新生兒餵養誤區,新手媽媽們都看看,別給寶寶喂錯。
新生兒出生後,媽媽還沒下奶,先給寶寶餵奶粉或葡萄糖水
常見錯誤做法:認為寶寶出生幾天下,媽媽才下奶,寶寶不能餓着,先喂點奶粉或葡萄糖水。
正確做法:寶寶出生後,應儘早開奶,保證寶寶吃到的第一口奶是母乳。
《嬰幼兒和兒童少年膳食指南》中,關於0-6個月寶寶的餵養,寫道:
嬰兒出生後第一口食物應是母乳,這有利於預防嬰兒過敏,減少新生兒黃疸、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此外,讓嬰兒反覆吸吮乳頭,是確保成功純母乳餵養的關鍵。
一般情況下,若分娩母親、寶寶一切正常,0.5-2小時內就可以開奶。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最理想的食物莫過於母乳,因為:
母乳營養價值高,所含各種營養素的比例搭配適宜;
母乳中含有多種特殊的營養成分,如乳鐵蛋白、牛磺酸等,對寶寶發育和增強抵抗力都有益;
母乳近乎無菌,衞生、方便還經濟。
寶寶出生後,媽媽還躺在產牀上,渾身沒力氣,怎麼給寶寶餵奶?
這點就不用媽媽們擔心了,護士會做好一切。
“寶寶出生後,斷臍和擦乾羊水後,即可將其放在母親身邊,與母親皮膚接觸,並開始讓嬰兒充分吸吮兩側乳頭3-5分鐘,可吸吮初數毫升初乳”。
剛出生的寶寶,已經具備很強的覓食和吸吮反射能力,所以要抓住產後黃金1小時,儘早給寶寶吃母乳。
看到寶寶渾身起皮、嘴巴幹,就經常給寶寶喂水
常見錯誤做法:很多老人看到出生不久的寶寶渾身掉皮,看起來皺皺巴巴的,而且嘴巴也幹,就擔心寶寶是缺水了,會給寶寶喂水喝。
正確做法:健康的足月生寶寶,只要每天奶量足夠,就不需要額外喂水。
明明寶寶嘴巴很乾,怎麼不能喂點水呢?
因為新生兒寶寶的腎臟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過多的水分會增加寶寶 代謝的負擔。
而且,這個階段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剛出生時只有5-7毫升,如果給寶寶喂水,就會佔肚,相當於讓寶寶“喝了個水飽”,卻沒有營養,經常喂就會影響到寶寶生長,體重增加不好。
其實,寶寶出生後,出現皮膚乾燥是正常現象,因為他之前在母親體內是泡在羊水中的,出生後生活在空氣世界中,受不了外界環境中“過於乾燥”的刺激,就會出現起皮的現象,嘴唇也是如此,但這是正常現象。
平時可以幫寶寶做好保濕護膚,比如洗澡後,塗抹橄欖油、撫觸油或嬰兒潤膚霜來保持皮膚的水潤。
家裏老人都説“初乳不能吃”
常見錯誤做法:不少老人都説“初乳不能吃”,會建議新媽媽把初乳擠出來倒掉,先給寶寶吃點奶粉。
正確做法:初乳被稱為“乳黃金”,足見珍貴,而且營養價值高,對寶寶生長髮育很好。
產後前幾天的母乳都是初乳,相比成熟乳,初乳發黃、比較黏稠,不少地方有講究“不能吃”。
但初乳含有免疫因子,對提升寶寶免疫力很有好處,給寶寶吃初乳,不僅是一種補營養的方式,也是早期一種情感上的維繫,更是堅持成功母乳餵養的前提。
寶寶趴在媽媽身上吃奶,“吸吮動作”會刺激媽媽大腦分泌更多的泌乳素,從而分泌更多的乳汁。
這下明白“初乳重要性”了吧,千萬不要把初乳倒掉了,每一口都彌足珍貴,一定要讓寶寶吃了。
寶寶吃母乳,媽媽太疼了,用吸奶器泵出來再餵給寶寶吃。
常見錯誤做法:剛開始給寶寶吃母乳,會讓媽媽感覺很疼,甚至皸裂,於是就想着用吸奶器泵出來,再用奶瓶餵給寶寶吃。
正確做法:產後堅持親喂+寶寶多吸吮,有助母乳餵養的成功。
我們都聽説過“吃奶的勁兒都用上了”,寶寶吃奶真的是“天生神力”,因為不用力寶寶就會吃不到奶。
但對於新媽媽來説,乳腺管可能有些會不通暢,再加上剛開始給寶寶餵奶,突然頻繁的外力來襲,就會讓新媽媽感覺很不舒服,很疼,甚至出現皸裂,不少媽媽還因此放棄母乳餵養。
用吸奶器泵奶,不會像寶寶那麼用力,會讓媽媽感覺好受些。但這樣的做法不利於母乳餵養的成功。
吸奶器泵奶時,並不會讓媽媽有感覺,就 不會起到刺激泌乳素分泌的作用,對增加母乳量沒有效果,慢慢的母乳就不夠寶寶吃了。
再就是用奶瓶吃奶習慣的寶寶,會拒絕自己吸吮母乳,造成乳頭混淆,也不利於長時間母乳餵養。
還有用吸奶器吸奶,無法一次性將所有乳汁都吸出,多餘的乳汁就會殘存在媽媽RF內,更容易出現漲奶或乳腺炎。
而“寶寶是最好的吸奶器”,讓寶寶親自吸吮、頻繁吸吮,會促進泌乳素分泌,更有助母乳餵養的分泌和成功餵養。
總之,給寶寶堅持母乳餵養,看上去是簡單的事情,但卻需要做好很多小細節,否則都會造成影響,導致母乳不夠寶寶吃、不能長時間堅持母乳餵養等。
你家寶寶是吃母乳嗎,出生後多久開始吃的母乳?關於寶寶餵養、母乳餵養,你還有哪些問題,也歡迎來分享和討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