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日穀雨,春季這最後的15天是養生的關鍵期,學點規矩好入夏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健康

4月20日4時33分迎來穀雨節氣。穀雨是24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

春將遠,夏將至,穀雨養生正當時

穀雨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特別是南方,在潮濕的環境中,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損陽氣,易傷脾胃。如人們的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容易感受濕邪,出現食慾不佳、便溏腹瀉、身體困重、關節肌肉痠痛不適等脾虛濕困症狀。

因此,健脾除濕、助脾運化是穀雨時期養生調理的重點。

1

二十四節氣 | 穀雨

防外濕

穀雨期間雖然氣候轉暖,但早晚多有忽冷忽熱時,當氣温發生驟降時,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會明顯提高,慢支、支擴等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因此,老年人尤應注意添衣保暖,保持居室空氣暢通以及環境清潔,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使病菌失去滋生條件。中醫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着痹。”痹者,為氣血不通之意。

預防、減輕骨關節病發作要注意以下幾點:要避免久處濕地;凡有關節疼痛或關節曾受創傷或扭傷的朋友,要注意小心護理患處,注意保暖,避免着涼;保持筋骨活動能力,不要久坐不動;如疼痛發作,可進行熱敷、按摩或及時就診治療。

穀雨

2

二十四節氣 | 穀雨

動祛濕

穀雨時期,氣温上升,人體陽氣向外透達,氣血走於肌表,濡養四肢關節肌肉,以適應活動量的增加。但穀雨潮濕,濕氣太重,濕性粘滯,阻遏氣血運行,反而不利於肌肉關節的活動。

穀雨時節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早晨是採納自然之氣的好時機,而活動為養陽中重要一環。中醫認為動則昇陽,陽動則氣血隨之運行,有利於水濕運化,且運動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濕氣,減輕體內水濕困阻,從而減輕肢酸身重症狀,故濕困之人運動出汗後身體不顯疲勞,反而感覺輕鬆。此時運動首選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其他球類活動,但不建議進行強度較大的器械力量型鍛鍊。因重體力的器械運動會在短時間內消耗人體大量血氧,然後葡萄糖開始無氧分解,引起體內乳酸蓄積,加重肢體、肌肉、關節的痠痛症狀。老年人可選擇靜中有動的運動如太極拳、慢跑等。運動能提高身體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起到“除濕”效果,但不要過度出汗,以免陽氣外瀉。

三五好友結伴野外春遊也是不錯的選擇,能疏散鬱滯,改善心肺功能,增強體質。另外還需提醒的是,穀雨時期雨水較多,路面濕滑,户外鍛鍊時要注意安全,特別是雨天時期應以室內運動為主,避免外出運動淋雨感冒、滑倒損傷。

穀雨

3

二十四節氣 | 穀雨

瀉濕熱

穀雨前後是採茶的高潮時期,穀雨茶是指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其茶葉細嫩清香,味道上佳,香氣怡人。春季温度適宜,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過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適時飲用對人體有益,能清利頭目,提神醒腦。

穀雨期間天氣轉熱,雨水較多,南方地區易現濕熱交蒸之象,人們常感頭目昏朦,睏倦欲睡。此時適當飲用穀雨茶(特別是綠茶),能清熱利濕,化濁醒神,暢通人體氣機,一掃疲乏困倦症狀。但要注意的是綠茶性涼,空腹多飲易傷胃損陽,故宜飯後飲用。另外,茶葉中含茶鹼和咖啡鹼成分,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較強的興奮作用,晚上飲用會影響睡眠,故失眠、多夢的朋友晚上不宜喝茶。

春夏之交陽氣升發,肝火旺盛者可通過穴位按摩來瀉火。“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cm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沖穴”比喻為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之氣最大限度的排出,按揉方法就是仔細找到最痛的點,然後從“太沖穴”到“行間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有助於將肝火瀉發出去。

穀雨

4

二十四節氣 | 穀雨

食化濕

穀雨期間雨水較多,濕氣偏重,人們除感到睏乏外,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響,出現口粘口淡,食慾欠佳,甚至腹鳴腹脹,大便溏泄等症狀,這些都與濕氣困脾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喜燥而惡濕,濕邪侵襲,最易傷脾,脾傷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又再加重體內濕困,造成惡性循環。且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喜燥惡濕,與長夏相應,故飲食調養在穀雨養生中是最為重要的部分。

穀雨時節飲食應以健脾化濕為基本原則,可吃淮山、芡實、薏仁、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健脾利濕,或食陳皮、青皮、草果等食材以理氣化濕,或飲藿香、佩蘭等茶水以芳香化濁,但忌吃生冷肥膩之物,以免進一步損傷脾胃,加重體內濕氣困留。

穀雨

春氣與肝相應,養肝清肝、滋養明目。在眾多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春季裏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好治療作用。

清代名醫吳鞠通曾根據穀雨時令特點,以“滋水涵木”為法,創制了“穀雨養生湯”:其中鴨梨半個、荸薺5個、藕30克,與鮮蘆根15克、麥冬15克一起煮水,加冰糖調味。在穀雨當天上午和下午各取汁500毫升飲用,上午喝可以升發陽氣,下午喝可以養陰生津,以這種滋補的方式可以達到補益腎氣的效果。

穀雨養生,重在日常

起居

春末夏初陰氣漸消,陽氣漸長,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以順應自然界“升發”的規律。

飲食

穀雨節氣,人易“上火”,因此,大家在日常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食物的選擇。

儘量不吃辛辣燥熱食物,如辣椒、生蒜、濃茶、烈酒、咖啡、大葱等,以免生熱助火。

更要少吃“熱性水果”,如橘子、桂圓、榴蓮等,以免“火上澆油”。

同時也不能喝冰凍的飲料或清熱類涼茶,防止進一步損傷脾胃。

可以吃一些食物來清體內的熱氣,如紅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積熱。

衣着

穀雨時節,儘管天氣轉暖,但早午温差相當大,因此早晚要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可適當調整穿衣層次,早晚可多穿一件衣服,防止感冒。

情緒

穀雨時節自然界陽氣驟升,易引動人體內蓄積的內熱而生"春火"。

因此,在情志、運動方面,大家應儘量保持心情舒暢,切勿遇事焦慮憂愁或動肝火。

艾灸

針對穀雨時節濕温兼夾,易傷脾臟的特點,可以通過穴位按摩健脾祛濕,通過艾灸温陽、利濕、通脈,一方面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祛除濕氣;另一方面可抵禦濕氣內侵人體, 未病先防。

一般來説,常用健脾祛濕穴位有足三里穴、脾俞穴、中脘穴、天樞穴、 陰陵泉穴、豐隆穴、太白穴等。

平日可從其中選擇4個穴位,每日每穴艾灸20~30分鐘左右,每灸10天可以休息1~2天,温灸即可。

不過,陰虛患者需調整灸療所取穴位,請諮詢專業醫師後應用,並注意施灸距離,防止燙傷。

綜合:未央健康、養生中國

編輯:曹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