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或者説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在醫術不發達的古代,人們都很注重養生,特別是一些有錢,有身份的達官顯貴,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在養生上。為了達到理想的養生效果,這些人往往都會找中醫尋求幫助,希望能夠藉助中醫理論中的養生辦法,真正實現身強體壯,延年益壽。
不過對於養生,中醫理論認為,藥物只能達到輔助的效果,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養生者自身。例如天天吃各種“仙丹”的秦始皇,不但沒有長命百歲,延年益壽,反而在出遊的路上暴斃,這足以説明方士、道士口中所説的“丹藥”養生的辦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那一個普通人,到底怎樣做才能夠真正的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呢?對此老祖宗早就有了忠告,並用俗語的形式,為後人留下了很多養生的方法和禁忌。例如:養生三件事,睡覺、便利和飲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認為養生的頭等大事就是睡覺,一個人只有保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説到睡覺,俗語:“三更莫貪色”,同樣是告誡我們要注重休息,特別是不要熬夜。古代社會,沒有鐘錶,為了方便計時,古人就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代表2小時。其中夜晚又被分為五更天,每一更與一個時辰相等,代表2個小時。
一更天指晚上七點到九點,二更天指晚上九點到十一點,三更天指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四更天指一點到三點,五更天指三點到五點。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要遵守陰陽交替的規律,白天陽氣盛,是外出活動的最佳時刻,夜晚陰氣重,人們則應該回到家中,睡覺休息,補充一天的身體的損耗。如果一個人白天勞累一天,夜晚接着熬夜,特別是在“三更”這樣的深夜,仍然做一些有損“精氣神”事情,對身體是非常不利的。
從中醫角度看,夜晚是身體恢復元氣的時刻,人在熟睡時,“三更”正好是肝臟排毒的時間,如果長時間在“三更”天熬夜,久而久之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使體內毒素堆積,影響健康。
“三更莫貪色”中的“色”字並非專指貪圖美色,而是泛指一些縱慾過度的事情。特別是現代年輕人,經常喜歡熬夜看電視、上網、刷手機,都是一種放縱過度的表現,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其實俗語“三更莫貪色”後面還有一句“半夜不戀食”,與前半句相比,似乎更難做到。“半夜”與“三更”的意思相同,都是指深夜,意思是告誡我們不要養成在深夜吃東西的習慣。相比現代人,古人在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講究“過午不食”,一天只吃早飯和午飯兩頓飯,過了中午之後就不再進食了。
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白天根本沒時間好好吃飯,只能等到晚上下班後才正經吃飯,還有一些人習慣吃夜宵,約上一羣朋友在凌晨大吃大喝,其實這樣對身體非常不好,腸胃在晚上本應該是休息的時間,如果深夜過多的進食,會使腸胃得不到休息,容易出現胃腸疾病。
深夜進食,還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夜晚吃了太多的食物,體內過多的能量無法消耗,只能轉化為脂肪,存儲在體內。不過對於現代人,要想管住嘴太難了,特別是一到深夜,各種路邊攤、小吃街、外賣美食,都會讓年輕人垂涎三尺,所以真正想要做到“半夜不戀食”,似乎比想象中的更難。
其實“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都是一種縱慾過度,是不遵守自然規律的一種體現,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告誡我們,白天是身體進食、勞作的時間,而夜晚就是睡覺休息的時間,一個人不應該打破自然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