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吃大蒜、花生,能降血壓?做好這些事,血壓或能變平穩…
今天是5月17日,世界高血壓日。
很多患者對高血壓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比如:沒有症狀就不用吃藥;一旦吃藥,就得終身吃藥,所以輕易不吃;吃大蒜、花生和芹菜能降血壓……
那麼這些觀點是否正確呢?今天一次性説清楚。
01、所有高血壓都需要治療嗎?
只要是確診的高血壓都需要治療。
高血壓是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生活方式改變很重要:
限制食鹽的攝入有利於控制血壓,根據《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每人每天不宜超過6g;
堅持適度的鍛鍊,如果肥胖還需要減肥;
戒煙、戒酒;
保持平和的心情,忌大喜大悲,忌情緒激動。
但一般來説,單純生活方式的改善已經無法保持血壓正常了。也就是説,單純靠自身機體自我調節已經不可能達到一個正常平穩的血壓了,必須依靠降壓藥物的協助。
輕度的高血壓是不是可以忽略不治?當然不可以!
輕度的高血壓雖然沒有明顯的不舒服表現,但是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也有明顯的危害: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引發心臟擴大,潛移默化地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增加腦卒中、冠心病和腎臟病風險。
簡單地説,高血壓不治療會“傷腦、傷心、傷腎、傷血管”。
02、沒有症狀還用吃藥嗎?
無症狀的高血壓也要吃藥,如果沒有禁忌,一般情況下都要吃降壓藥。
在非同一天有3次在診室測量血壓,收縮壓(高壓)>140,或舒張壓(低壓)>90,都可以診斷為高血壓(由醫生幫您診斷)。
很多年輕高血壓患者懼怕“一旦吃藥,就停不下來”。但要知道的是,輕中度的高血壓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且人類對血壓緩慢升高會產生一定的耐受,但這一過程也伴隨着多個靶器官的緩慢受損。比如:心臟的負擔增加,會緩慢地變大變衰弱;動脈血管長期高壓會引起損傷,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腦卒中和慢性腎臟病。
所以,沒有症狀的高血壓也要吃藥,而且對於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要藉助降壓藥讓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注意:是低於正常140/90的標準),才能延緩高血壓的損害。
03、少吃鹽,多吃大蒜能降血壓?
答案:
少吃鹽有利於降壓和控制血壓;
現在的循證醫學認為:多吃大蒜、花生、芹菜對控制血壓無益。
高血壓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家庭飲食“口重”,攝入過多(每人每天超過6g鹽)鹽,導致過多的水“吸引”到血液中,血容量增加會顯著升高血壓。
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一個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就是“限鹽”:“每人每天不超過6g鹽”,相當於一啤酒瓶蓋的鹽量。
超過6g鹽(注意日常飲食中還有來自醬油、耗油、鹹菜中的鹽)就説明自己吃多了鹽。
多吃芹菜、大蒜等食物對降壓的幫助作用微乎其微,如果大家看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對降壓的幫助,可以努力做到前文提到的四個方面。
04、高血壓治療的五個常見誤區
在臨牀實踐中,我們發現最常見的高血壓治療誤區包括以下5個:
年紀輕輕的,不要隨便吃降壓藥,一旦吃上就停不了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越是年輕高血壓患者,越要重視自己的未來生命預期。越早治療,血壓越平穩達標,預期壽命越長。
降壓藥可以隔日吃1次,或者不高不吃,血壓高的時候再吃
這也是個有害的觀點:專業的角度來説,降壓不是根本目的,降壓是為了保護心、腦、腎等重要的器官不會被高血壓所損傷,避免出現心臟擴大(會進展為心衰)、腦卒中(腦出血、腦缺血)、慢性腎臟病(會進展為腎衰竭)和其它動脈粥樣硬化問題,而保持血壓的平穩(不是忽高忽低)對於減輕靶器官的損傷尤其重要。
因此,降壓藥要天天吃,維持血壓平穩和達標才是最重要的,吃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血壓忽高忽低,危害更大。
降壓藥越新越好,越貴越好
很多人會被“一分錢一分貨”所誤導。
舉個例子:如果某個貴的新藥吃了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如水腫、乾咳、高血鉀、肌酐升高等)或者降壓作用達不到預期目的;而之前服用過的“老”降壓藥,既能實現血壓達標和平穩降壓,長期吃還沒有不舒服或者不耐受的問題,那麼這個“老藥”就更適合您。
因此,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越貴越好,越新越好!
降壓藥要循序漸進地用,上來就用“最高級的藥”,將來耐藥無效了,就沒有藥物可用了
這種理念也是不理解降壓藥物的作用特點導致的。
我們有多種機制不同的降壓藥,這些降壓藥彼此之間也沒有“可以繼承或交叉的耐藥性”。也就是説,如果您對某個最新上市的降壓藥“耐藥”(事實上也不存在“隨着使用時間的延長會逐漸耐藥”的問題),之前的若干不同作用機制的“老藥”仍然是有效的。
所以,選擇哪個藥物不是按照“新老”的順序,而是根據您合併的不同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衰、腦卒中)有針對性的選擇最優(循證證據)的降壓藥。
病友推薦的藥才是貨真價實的好藥
這也是個誤區。
因為每個高血壓患者(病因不同,遺傳和藥物耐受性不同)對相同的降壓藥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既包括療效不同,也包括對這個藥物的耐受性(副作用問題)不同。
所以,不要跟風吃藥,不要輕信病友的推薦吃藥,不要跟着廣告吃藥。(本文專家:劉治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
編輯:牧小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