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症多多,潤之有方

秋燥難忍,如何治?
《素問》給了答案:“燥者濡之”。濡,就是潤澤。
潤燥,如何潤?我們不妨分而化之,逐個擊破——
口乾舌燥,潤喉有訣竅
@鍾老師
我生活在廣東,南方特別是嶺南地區,樹木常青,四季花開,草木發出的秋的信號不是那麼強烈。即便如此,我也能很早地察覺到秋意的來臨,這通常是從口乾舌燥開始的——或許是早上散步時,或是午夜夢迴時,突然感覺喉嚨幹得像填滿了粗沙礫,一看節氣:哦,是秋天到了,難怪!
點評:秋季天乾物燥,燥邪極易從口鼻咽喉乘虛而入,且初起即有傷津的徵兆。對於説話較多的教師來説,口乾舌燥往往來得更早、更明顯。
要緩解之,除了多喝湯水外,還可以試用生津潤喉茶。
若同時伴耳鳴目赤、齦痛咽痛,則可能是温燥化火上揚,導致“五官冒火”,此時可用經典方“翹荷湯”宣肺利咽、清熱解毒。
燥症多多,潤之有方
◆生津潤喉茶
組方:桔梗、麥冬、沙蔘、甘草各10克。
做法:放入養生壺中,按“花草茶”鍵,煮至自動停止;或放入茶杯中,加開水燜泡幾分鐘。每天1劑,代茶飲。
◆翹荷湯
組方:薄荷4.5克,連翹4.5克,生甘草3克,黑梔皮4.5克,桔梗6克,綠豆皮6克。
做法:加水400毫升,煮至200毫升,頓服。日服2~3劑。
鏈接:潤喉糖是“藥”,豈能長用
感覺口乾舌燥,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含潤喉片,為圖清涼舒服,有人更是經常把它當糖吃。殊不知,潤喉片其實是一種“藥”,豈能長期吃用。
原因在於,不少潤喉糖中都含有一些消炎殺菌的成分,長期使用,可能破壞口腔中的正常菌羣,引起菌羣失調,誘發口腔炎症和蛀牙等。
而潤喉糖中的“常駐嘉賓”薄荷,可收縮血管、減輕炎症,但長期接觸,卻可能“矯枉過正”,導致口腔血管過度收縮、乾燥破損,繼而引起口腔潰瘍,反倒加重了病情。
另外,含冰片的潤喉糖,脾胃虛寒者經常服用,容易引起腹瀉。
並且,潤喉片中幾乎都添加了大量糖分,長期含服可能導致齲齒,糖友更是不宜。
咳嗽不止,潤肺分温涼
@小寶媽
一到秋天,電視上的止咳藥廣告就多了起來,皆因秋天真的太容易咳嗽了,比如我和小寶!秋風一起,沒幾天,小寶就咳咳咳,吃了藥好不容易消停了,又輪到我了。枇杷膏、川貝燉雪梨,小寶吃了有效,對我卻沒有一點用。去看醫生,説小寶是温燥咳嗽,我是涼燥咳嗽,證型不同,用藥自然不一樣!
點評:古人説,“天氣通於肺”,外界的燥氣通過口鼻,直達肺臟。肺受到乾燥刺激,就會咳個不停。但燥邪在肺衞表證階段,有温涼之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律以清涼之物潤燥,反而可能加重咳嗽。
燥症多多,潤之有方
對於温燥咳嗽和涼燥咳嗽,古代醫家總結了不少的經典方藥,可供參考。
◆温燥食療:川貝燉雪梨
組方:川貝5克,雪梨1只,冰糖適量。
做法:川貝打粉備用;雪梨在頸部切斷,保留頂部,掏去底部內芯;將川貝粉填入內孔,放入適量冰糖調味;然後將雪
梨上部合起來,用牙籤固定。放於燉盅內隔水燉至冰糖溶化,即可喝湯吃水果。
◆涼燥食療:杏仁紫蘇茶
組方:苦杏仁6克,紫蘇15克,紅糖適量。
做法:苦杏仁打碎,先煮10分鐘,然後加入紫蘇煮沸3分鐘,再加紅糖調味即可。
胃燥嘈雜,補水獲安寧
@張大媽
對於我來説,秋季最難受的,還不是口乾舌燥,而是胃不舒服。至於如何不舒服,確切的又説不上來,就是似飢非飢、似辣非辣、似痛非痛、時作時止的一種感覺。
點評:張大媽這種説不上什麼感覺的胃部不適,中醫有個專門的詞來形容:胃部嘈雜。就像在一個公共場所,大家都在説話,鬧哄哄的,但又聽不清到底説的是什麼,這就是嘈雜。
胃部嘈雜的症狀,跟西醫所説慢性胃炎相似,排除器質性疾病之後,如此症狀可能是秋燥傷胃令胃陰不足所致。治當養陰益胃、生津止渴,益胃湯是其中的經典方,而食療則推薦用五汁飲。
◆益胃湯
組方:沙蔘9克,麥冬15克,細生地15克,玉竹(炒香)4.5克,冰糖3克。
做法:各藥放進砂煲內,加入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水。倒出藥汁,藥渣翻煎一次,加5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合併藥液,一日內分2次服用。
◆五汁飲
組方:梨200克,蓮藕100克,荸薺100克,鮮麥冬100克,鮮蘆根100克。
做法:以上5種材料處理乾淨,放入榨汁機中,加入200毫升水,榨汁飲用。
在日常生活中,新鮮的麥冬和蘆根比較難得,可用鮮甘蔗代替鮮蘆根,鮮百合代替鮮麥冬。對於平素胃寒不耐冷食的人來説,可以將五汁飲稍微加熱,温服。
燥症多多,潤之有方
津枯腸燥,“行船”要增液
@李大爺
我住在北方,秋燥對我最大的影響大概是便秘。我愛吃肉,不愛吃青菜水果,也不愛喝水,平時就容易便秘,一到秋天更是難受,大便往往又乾又硬,一粒一粒如羊屎一般。不過,對付便秘,我有個好辦法,一杯清腸茶下肚,問題就迎刃而解。
點評:排便如行船,不僅要求船的動力要足,還要求足夠的水量。老年人易氣血虧虛,津液分泌少,便秘是常事。秋燥加快水分蒸發,損傷胃腸津液,更易誘發便秘。
腸燥便秘,用清腸茶只是救急之法,長期使用,不僅無效,還可能導致腸道黑變病。到底該怎麼辦好?
腸燥便秘,説到底還是河道水量不足,要想行船順暢,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增加腸道內的水分。
僅靠喝水,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試以適當的方劑增加津液分泌,提高胃腸道含水量,其實效果不錯,譬如——
◆五仁橘皮湯
《通俗傷寒論》中記載的五仁橘皮湯能養陰潤燥、潤腸通便,被譽為潤燥滑腸,體虛便秘之良方。
組方:甜杏仁9克,松子仁9克,郁李仁12克,桃仁6克,柏子仁6克,橘皮6克。
做法:5種果仁杵碎,與橘皮一起入砂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
◆火麻仁湯
組方:火麻仁100克,芥菜50克,高湯200毫升,調味品適量。
做法:火麻仁加入適量水,打碎,過濾取漿。芥菜先用油稍炒,加入高湯和火麻仁漿,煮至芥菜軟熟,加適量鹽等調味即可食用。
目澀耳鳴,養血補肝腎
@陳爺爺
我今年80歲,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經常覺得眼睛乾澀、耳邊有蟬鳴之聲、指甲沒有光華、頭髮也乾枯易斷。看過中醫,説主要是肝腎虧虛。入秋後,天氣乾燥,這些症狀越發嚴重了,如何是好?
點評: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從生活實踐中總結而來的中醫理論,也帶有濃郁的農耕色彩。
比如中醫認為,腎主五液而惡燥,肝屬木,正如樹木生長離不開水的澆灌,肝木也全賴腎水滋養。秋燥使腎水枯竭,肝也因此受到影響。
又因為肝主血,其華在爪,開竅於目;腎藏精,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因此,肝腎不足時,就容易眼乾、耳鳴、頭髮乾枯易斷、指甲乾裂易劈裂。中老年人、過勞、久病、神志不舒或急躁的人,更容易出現肝腎不足的情況,此時理應補腎精、養肝血。
當歸、白芍、女貞子、山茱萸、熟地等,是常見的養肝腎藥物。食療推薦一款甲魚茱萸湯,甲魚滋陰潤燥、補肝腎;山茱萸味酸,收斂固澀,能減少津液丟失,養血補肝腎療效甚佳。
◆甲魚茱萸湯
組方:甲魚1只,山萸肉20克,油鹽適量。
做法:甲魚宰殺乾淨,保留外殼,斬塊,用高度白酒醃漬去腥。山萸肉洗乾淨備用。起油鍋,下姜葱爆香,放入甲魚翻炒,烹入白酒闢異味增鮮;抄幹水分後,加入1000毫升水,放入山萸肉,轉砂煲燉煮1小時,放鹽等調味即可。
鏈接:異常“乾燥”,當心一種免疫病
每年的7月23日,是世界乾燥日。不少人可能困惑,雖説天氣乾燥令人感覺不適,也不至於專門設立一個世界級的紀念日吧?
其實,世界乾燥日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讓世人更加了解和關注一種以乾燥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乾燥綜合徵。
該病最早在1933年由一位瑞典的眼科醫生描述。為了表彰其貢獻,後來便將這位醫生的生日——7月23日,設為“世界乾燥日”。
乾燥綜合徵患者,由於分泌腺受損,往往出現明顯的眼、口、皮膚黏膜乾燥不適,甚至累及腎、肺、神經、消化等多系統臟器。該病好發於40~5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9~20倍。
在此提醒,秋天感覺乾燥很正常,但如果感覺異常乾燥,或全年都覺得很乾燥,還伴隨其他一些異常症狀,那就得多留個心眼,警惕是否乾燥綜合徵在作祟。
本文來自《健康養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1 字。

轉載請註明: 燥症多多,潤之有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