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過後,各種棗陸續上市。直接從樹上摘下來的鮮棗,吃起來口味鮮美,脆甜多汁。等過了此季節,我們一年四季能吃到的便是幹棗。
有些棗,既可以乾製,又可以鮮食,比如駿棗、金絲小棗等;有一些品種,果實肉質鬆脆、汁多,只適合鮮食而不宜曬乾,比如大白鈴棗、冬棗等;還有一些品種果實含幹物質多,以制幹為主,比如長紅棗、圓鈴棗、灰棗等。
從營養學角度看,鮮棗和幹棗各有優勢:鮮棗中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每100克中高達243 毫克,是檸檬的11倍,被譽為“活維生素C丸”;幹棗中鉀、鈣、鐵、銅、鎂、硒、錳等礦物質比鮮棗高,其中,鉀含量為524 毫克/100克 ,是香蕉的2倍。無論鮮棗還是幹棗,都含有一種名為環磷腺苷的生物活性物質。此外,棗中還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化學物,如黃酮類化合物、皂甙等。
不過,不管是鮮棗還是幹棗,能量和含糖量都較高,2兩鮮棗與2兩米飯的能量相當,幹棗的能量更是鮮棗的2倍,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不宜多用。此外,幹棗中不溶性膳食纖維比較高,大量攝入,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脹。
來源:人民網
排版:寇夢楠
編輯:趙洋藝
審核:歐陽美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