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與未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在此之前需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用對方法,讓孩子能夠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當孩子在想要獲取一件東西的時候,往往會跟自己的父母軟磨硬泡,大多數父母都會妥協。
妥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要求會很簡單的就被滿足,也會認為一切都是父母應該做的,父母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好,造成了孩子一種順其自然的心理,沒有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反而會讓自己的孩子感覺一切來得如此容易。
俞敏洪聊育兒:讀完20本書,再給孩子買平板,很多家長卻狠不下心
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先生曾在公開場合大談自己的育兒觀,認為孩子應該多讀書,想盡一切辦法養成孩子讀書的習慣,同時讓孩子感覺一切物質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不讓孩子感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俞敏洪曾分享自己與兒子發生的故事:由於兒子看見別的孩子有平板電腦,於是自己也想要一台平板電腦,俞敏洪問兒子平板電腦多少錢,兒子告訴爸爸5000元錢,俞敏洪聽到後跟自己的兒子講:“我們家阿姨一個月的工資才5000元,你動不動的就買一個平板電腦怎麼可能?”
兒子聽説後回答:“別的小朋友都有了,你又不是沒有錢買。”俞敏洪反駁道:“好,那我有錢跟你有什麼關係呢?”後來父子兩人定了一個承諾,就是俞敏洪要求兒子看20本書,並將書的內容複述下來給爸爸,爸爸就答應給兒子買平板電腦。
這樣的承諾不僅讓兒子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也讓兒子體會到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大部分父母在有經濟條件的範圍內,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要求都會直接就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物質需求,大部分家長都會滿足,往往就是這種從小就溺愛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長大後逐漸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俞敏洪:滿足孩子慾望時,家長要理性對待
俞敏洪將養孩子比作馴養動物,認為現在的父母還不如馴養師呢,馴養動作遵循着2個原則:
1.鼓勵,絕對的鼓勵
孩子在做好一件事情的時,會將自己的成果展現在父母的面前,以博得父母的關注與鼓勵,希望父母對自己的成果大加讚賞,孩子的這種心裏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應該及時的給予孩子讚賞與支持,激發孩子的進步心,以後會將事情做得更好。
2. 限定,甚至是懲罰
當孩子想要購買一件東西的時候,不合理的需求就要遵守自己的原則,不要給孩子買,及時需求合理的情況下,也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然後在滿足孩子的需求。
俞敏洪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喜歡讀書的孩子會將自己的讀過的書變成自己的思想,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會很強,但是這裏面不包括只知道讀書的書呆子。
大部分中國的父母會有一個通病,認為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趕上好的時代,過着苦日子,現在自己的孩子趕上了好的生活條件,儘可能的讓他們少吃一點苦,多給予他們一些優越的物質生活,來彌補當初父母的遺憾,想法是好的,但是隻有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自身來約束自己才會讓自己的更加的進步,培養孩子多讀書,孩子也許在物質上匱乏,但是絕對不能在精神上變得貧窮。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