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關於訓練孩子大小便這個問題,家長們基本分成兩派。

有的覺得孩子小,如廁的問題就是需要大人幫忙把屎把尿,難道要看着孩子尿褲子、憋尿憋屎嗎?不引導孩子怎麼知道如何上廁所?

但另外一派覺得,如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不能代勞一輩子,獨立如廁就是要讓孩子體驗這個學習的過程,即便把褲子弄髒也要承受。

其實哪怕是醫生之間也存在着爭議,但從整體數據來看,反對把屎把尿的比例更高一些,甚至還提出了不少危害。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從心理層面講,違背孩子的主動意願,不尊重兒童,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生理上的影響也有很多,比如:違背成長髮育規律,髖關節被動受力,外界動作過大,刺激過猛容易脱位,而且由於孩子是被動如廁,因此肛門括約肌容易鬆弛引發脱肛、肛裂,增加痔瘡發病率,如果是小便,還會讓膀胱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長期把屎把尿,也不利於孩子脊柱的發育。

拋開這些不説,家長為什麼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呢?最終目的就是孩子能獨立,為上幼兒園做準備,畢竟老師不可能一個個照顧周到。

01國外針對於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國外一般都是藉助小便盆或者馬桶,尤其是歐美人,他們由於生理結構原因,無法像亞洲人一樣腳着地蹲下身。

日本在孩子如廁問題上保持傳統,贊同把屎把尿,但只在孩子有排便意願時才這樣做,而且都保持在1分鐘之內。之後進行如廁訓練,仍然是把孩子放在小便盆上,他們允許孩子循序漸進,且接納這個漫長的過程。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美國更重視自主如廁的問題,他們提倡對孩子進行訓練,但家長的心態很重要,一定要輕鬆、自然、不嘲笑、不懲罰。

總體來説,他們都認為把屎把尿不能作為控制孩子的行為,而要以學會如廁為目的,幫助孩子順利進行生理排泄,保證身體健康。

也因為這個緣故,4個月前的小寶寶都不應該把屎把尿,需要穿紙尿褲。等孩子能坐住以後,才能培訓新的能力,順利度過這個過渡期。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02何時訓練大小便更好?

一般來説,推薦孩子18個月到24個月的這個階段,

在這之前,孩子的膀胱、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以及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簡單來説就是大腦發出的“想如廁”的信號弱,身體信號卻強烈,加上語言表達不出來,很容易尿或拉在褲子裏。

因此,一歲半左右就開始訓練,還是稍微有點早。

據研究發現,快兩歲時進行訓練的孩子,不到一個月就能基本掌握,一歲半的孩子週期更長,接受得更慢。

訓練孩子大小便的基礎時他們的感覺統合能力變強,知道自己有尿有屎會表達,更容易接受家長的引導。

當然,有的孩子發育稍微早一些、能力強,是可以適當提前的,這也要看孩子發出的信號。

當孩子有以下幾種信號時,説明他具備訓練基礎了: 喜歡看大人上廁所並模仿; 能説出自己的身體感覺,比如:我冷了,我頭暈等; 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需求,比如:要拿勺子,我要玩球等; 主動要求大人為自己換掉髒掉的尿片; 開始對家裏的馬桶感興趣,探索研究; 尿不濕的更換時隔變長了,自己能控制排泄衝動; 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器官感興趣。

那麼,關於訓練孩子大小便這件事,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呢?

03訓練前要做好這兩項準備

1、讀懂孩子的身體語言

孩子有小便衝動時,會有一個明顯的信號,就是突然打“冷戰”,也叫“尿顫”。這個舉動是大腦突然發出的信號,反射到身體的應激反應。

還有就是孩子睡覺時會不自覺扭動身體,哼哼唧唧,也可能是要小便。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孩子有大便衝動時也有明顯信號,比如停下手裏的工作,突然愣神,或者出現使勁的表情,小臉憋得發紅,突然情緒暴躁、哭鬧。

有的小月齡孩子會出現小肚子硬硬的情況,還開始蹬腿。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這些信號時,就要試着耐心引導他如廁了。

2、熟悉坐便器

孩子更願意把坐便器看成一個玩具,因此第一次接觸坐便器顯得尤其重要。

家長要把坐便器放在衞生間,或者家裏的固定位置,這個位置一定是舒適、安全的。

家長可以先引導孩子認識坐便器的構成、作用,在孩子有如廁衝動的時候引導他使用,也可以讓孩子觀察大人坐便器和小孩坐便器的區別,增加興趣。

如果孩子真的牴觸,也不要着急,不強迫,可以看看與其有關的繪本,比如《我的神奇馬桶》等等。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若孩子對大人的馬桶感興趣,不妨在大人的坐便上加個小馬桶座,或者放個安全、底部寬大的小凳子。此外,孩子上廁所的時候還要全程陪護,確保安全。

做好了準備就要開始訓練了,這裏的訓練其實是從模仿開始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情況要上廁所,以及上廁所的各種動作。

04訓練的正式步驟:

1)什麼情況需要上廁所?

家長去廁所時可以帶上孩子,讓他知道衞生間的作用,也讓他知道上廁所是件隱私的事情,要有自己獨立安全的空間,不能讓別人看見。

如此這般,孩子就會在有如廁衝動時指向衞生間。

2)給孩子示範完成整個如廁過程的動作

家長可以讓孩子模仿如廁的整個過程,從脱掉褲子開始,到坐到坐便上,之後拿起手紙擦屁股,提上褲子,整理衣服,最後沖水。

家長直接示範給孩子看的效果是最明顯的,就像最近比較火的用兩個氣球變成屁股,教師示範擦屁股一樣。

當然,也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學會,可以分步驟講解,讓孩子模仿,一步步引導。

3)有意識地“訓練”

訓練1:

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表達:我有尿,我有粑粑。

這個引導很重要,因為孩子只有説出來,家長才知道他的感受。我們可以提示孩子:身體如果不舒服,要告訴爸爸媽媽。

有的孩子到了肛預期會憋尿憋屎,這是因為他們受到排泄物刺激時會產生快感。因此,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孩子表達感受,如果孩子表現得很急躁,就帶他轉轉、放鬆心情,孩子會自然而然如廁的。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訓練2:

讓孩子學會在固定、正確的地點如廁,很多孩子在家裏能上廁所,在外面怎麼説都不上,最後總要憋到家裏才解決,還由此緊張急躁哭唧唧。

這就需要家長平時的引導了,讓孩子瞭解外面的商場、書店都設有專門的廁所:

放心,爸爸媽媽陪着你,你可以放心上廁所。

切記,不可認為孩子小就隨地大小便,這樣會破壞孩子擁有的秩序感覺。

訓練3:

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新陳代謝”,有的孩子排便後看到便便被沖走就會大哭,進而拒絕再次拉屎。

這是因為孩子覺得便便也是身體的一部分,因此會產生害怕和不捨的感覺,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瞭解自己,比如繪本《肚子裏有個火車站》、《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等等。

訓練4: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比如脱褲子、提褲子、擦屁股、按按鈕等基本動作。

這些主動性和獨立性訓練好了,如廁就會變得輕鬆一些。

面對孩子如廁的問題,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耐心引導,當然,選對時機才會事半功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上幼兒園做準備,必須訓練寶寶大小便,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