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今年夏天異常炎熱,氣温動不動就飆升40℃,連平時不愛出汗的人,一離開空調房也會大汗淋漓。

不僅天氣炎熱會讓人出汗,運動後、有緊張情緒時、吃香喝辣等也可能會出汗。出汗本身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既能幫助調節體温,也能排出體內部分代謝廢物,也是極為普遍的現象。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而在這種普遍現象的背後,可能隱藏異常狀況,在有些人身上,會發生“不正常”的出汗情況,並且往往預示着有隱藏的健康問題。

3種出汗方式,是疾病暗示

汗是津液化生,在體內為津液,外泄於肌表為汗液。每個人身上約有200萬~400萬個汗腺,正常人一天大約出汗600~700毫升[1]。而在高温天氣、穿厚衣服、喝熱湯、運動後等情景下,汗液的排泄會比正常情況增多。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但若排除上述因素的影響,發現自己出汗有異常,則要留心,以下將舉例3種異常出汗的表現,及背後暗藏的原因,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的狀況看看。

1.自汗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自汗論治》中有言:“無問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意思就是自汗的人,會不分白天黑夜,時時流汗。在同一温度下,自汗的人也比正常人出汗要多。此外,通常還伴有怕風怕冷,畏寒的表現。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從中醫的角度看,自汗多為氣陰兩虛,即氣陰兩虧,氣虛和陰虛同時存在。

氣、陰皆為人體生命物質和功能活動的基礎,氣、陰可相互化生又相互為用,氣得陰而濡之,陰得氣以煦之,若氣長久虛之,則易致病情纏綿,致氣陰兩虛。

氣陰兩虛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內經》,該書指出氣能生津血精液,津血精液能轉化成氣,論述了該症發生的生理基礎。可以説,氣陰兩虛是陽化不及與陰化不及複合交雜的一種病理狀態,其中氣虛便是陽化不及,陰虛則指陰化不及或陽化太過。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當動不動就出汗,則意味着汗孔開合失調,統攝無權氣不夠就不能固住表裏的津液,從而導致大量汗液流失,久而久之,就會損耗陰津,逐漸發展為陰虛。

而氣陰兩虛的人,不僅僅只受到自汗的困擾,還常有如下症狀:

氣虛:面黃或晄白、聲弱中氣不足、有氣無力、頭暈、食慾不振;

陰虛:口乾咽乾、五心煩熱、兩顴潮紅、心急氣躁、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少津、脈細數。

總的來説,氣陰兩虛可以影響身體的方方面面,長期自汗未改善則更會加重氣陰兩虛。

2.冷汗

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説過一句話:“驚出一身冷汗。” 冷汗顧名思義,出的汗是涼的。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一般在極度驚恐、緊張或肢體發冷時,會流出虛汗,這是生理性的,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病理性原因則可能與體虛有關,當體內陰氣太重,陰盛陽衰時就易冒冷汗,通常還伴有怕冷、四肢無力、身體消瘦、性慾減退等症狀。

3.頭汗

有的人出汗的部位集中在頭部,動不動就滿頭大汗,甚至吃個飯還附送洗了個臉。這種情況一來可能是體內有熱,津液蒸發出去而導致的,特別是腸胃有熱時,熱氣隨着經絡往頭部走,就導致頭面出汗。

第二個原因則是陽虛引起的。“頭為諸陽之會”,陽氣不足時頭部接收到的信號最明顯,氣不足,津液得不到約束,頭上就易出汗。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出汗異常,要對症下藥

異常出汗不僅會讓人遭受困擾,更重要的是,不解決背後真正的原因,對健康的損害會是長期且更深入的,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對付”異常出汗,最好的辦法就是辨證論治、對症用藥進行調理。

  • 自汗

自汗者多是由於氣陰兩虛引起的,需要採用益氣,養陰生津的方法來進行調理和改善。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記載的氣陰雙補,復脈固脱的生脈飲方,是用於氣陰兩虛的補益藥物。純中藥製劑北京同仁堂生脈飲,方中含有中藥紅參、麥冬、五味子,其中紅參為主藥,大補元氣;麥冬為臣藥,養陰清熱;五味子斂汗,為佐藥。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一補,一清,一斂,起到益氣,養陰,斂陰止汗,使氣復津升,氣充脈復的作用。三藥合用,功能:益氣,養陰生津,常用於氣陰兩虛,心悸氣短,自汗等問題的調理與改善。

  • 冷汗

冷汗者多為陰虛所致,適合中藥天冬、地黃、山藥、麥冬、黃柏、西洋參等。

  • 頭汗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頭汗者若由胃熱引起,則需清胃熱,適合中藥清胃散,由升麻、生地黃、當歸、川黃連、牡丹皮、石膏等中藥組成,具體劑量則需諮詢醫生後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若由陽虛引起,需要温陽益氣、固表斂汗。適合炮附子、炮姜、黃芪、 炒白朮、桂枝、炙甘草等中藥煎水服用。

當然,出汗異常的問題也不能單指望中藥調理,雖然中藥調理是治本,但也要注意個人的生活習慣,兼顧治標問題,同時可選擇食補進行輔助,平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體內的維生素。做到不熬夜、多運動、睡眠足、飲食規律,才能更有效提升免疫力,養出健康體魄。

參考資料:

1.瞿晟. (2015).讓自己出一身"健康汗". 百姓生活, 000(009), 77-77.

2.楊瓊.出汗預示的疾病[J].人人健康,2013:52.

3.孫明亮,耿開儀.盜汗自汗臨證醫案兩則[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誌(電子版),2019:180-180.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38 字。

轉載請註明: 出汗不一定對身體好!3種出汗方式或許是疾病徵兆,不得大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