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來,氣温升高,人的身體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需求增加,血管舒張弛緩,大腦處於氧氣相對不足的狀態,而大腦對冬天充足供氧的依賴性一下子還扭轉不過來,所以人們自然就睏乏疲倦、昏昏欲睡,這種狀態即通常人們説的“春困”。
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是由於體內濕邪為患,傷及陽氣,性質重濁所致。
春困在南方更為多見,因為“回南天”是自然界濕氣最重的場景。
回南天,濕邪從外侵襲人體停留各臟腑組織,著而為病。
“痰蒙清竅,困遏清陽則頭重如裹”,表現為晨起時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東西在裹着,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有東西包裹着身體,讓人懶得動彈;濕邪停留中焦脾胃影響運化,則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等,這些症狀都是明顯的“春困”表現。
“春困”如何調理?
脾虛濕困時,飲食調理最宜健脾去濕,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使邪有出路,不再阻礙臟腑氣機,恢復其正常生理功能。
嶺南食療常常選用“清補涼”一類食材,大多温和力緩,既健脾有滲(利濕),特別適合廣東人素體脾胃虛弱,不耐寒熱性質特別明顯食材的特點。
廣東清補涼配方不一,多為淮山、蓮子、茨實、薏米、百合以健脾去濕,或放入沙蔘、玉竹、等潤肺去燥的材料,煮成湯、熬成粥,均為常用的祛“春困”濕盛之法。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薏米一物。
薏米為祛濕最常用之品,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薏米有良好的利尿祛濕的功效,“春困”祛濕功效最著。但是薏米是“清補涼”中藥性最偏寒涼,對於偏熱性體質的人吃了無礙,但是對於偏寒性體質的人來説,經常吃薏米,無異於雪上加霜,多出現胃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出現這些情況,可考慮薏米炒黃為用,制約寒性。炒薏米是取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即可。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春困”有什麼食療方?
1.綿茵陳煲鯽魚
綿茵陳
鯽魚
食材:綿茵陳30克、鯽魚 500g、姜 3片、蜜棗 2個。
做法:綿茵陳浸泡後洗淨,洗淨的綿茵陳用紗布或煲湯袋包起,湯鍋放適量的清水,放姜,蜜棗,兩面煎好鯽魚,與綿茵陳同放進湯鍋煲,煲1.5小時即可,可放適量鹽調味。
適用人羣:疲倦乏力、納呆、口苦,小便黃赤等中下焦濕熱證。
2.火炭毛(母)煲蜜棗水
火炭毛(母)
蜜棗
食材和做法:火炭毛(母)30克,蜜棗3至4個,同煎水,代茶喝。
適用人羣:脾胃濕熱。
推薦常用祛濕飲食療法
1.健脾祛濕湯
淮山
土茯苓
溪黃草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脷)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脷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2.和中化濕湯
圖片説明
炒扁豆
瘦肉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3.紅豆薏米粥
紅豆
薏米
材料:紅豆、薏米(1:1)
做法:紅豆、薏米洗淨,放入開水泡上,浸泡4小時以上,煮熟後食用。
適合濕盛明顯人羣。
4.清熱祛濕湯
赤小豆
粉葛
扁豆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醫生
葉振宇
主任中醫師
簡介
現在廣州醫科大學中醫教研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任職,廣州市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藥膳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中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委。至2013年,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項,廣東省抗非三等功,廣州市抗非先進分子榮譽。
擅長
專業擅長中西醫結合內科常見病,擅長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腫瘤疾病,對慢性咳嗽,哮喘,支氣管擴張,特發性肺纖維化以及肺部腫瘤疾病治療尤有心得。
出診時間
週四、週日上午,固生堂廣州海珠寶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