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的“臨甲7號沙龍”1月11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多位醫衞專家圍繞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等問題同中外記者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圖為“臨甲7號沙龍”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賓 攝
近期,中方因時因勢主動優化抗疫舉措,先後有序出台“二十條”和“新十條”優化措施,制定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方案,將工作重心逐步從防控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以自己所在的醫院為例介紹説,通過對急診補充支持、ICU牀位擴充、加強醫護人員培訓等,醫院緩解了收治壓力,經受住了疫情衝擊考驗。
“許多醫院還充分運用互聯網醫療,實現線上諮詢問診,減少醫療資源擠兑。”王貴強説。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説,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中國在新冠病毒感染預防和治療中的一大特點和獨特優勢。從輕型到危重症患者,中醫藥治療均有廣泛應用。
專家們表示,應繼續推動新冠疫苗應接盡接,助力更好建立羣體免疫屏障、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為應對今後疫情衝擊做充分準備。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衞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表示,在重大疫情面前,聯防聯控、羣防羣控至關重要。中方願加強同國際機構和專家學者交流合作,共同探討推動完善公共衞生體系建設。
記者:王賓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