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家族的關注重點,這就導致了一個孩子出生之後,父母以及老人對他們疼愛有加,但身為家長除了要保證孩子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有正確的教育,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錯過了最佳的那幾年,今後想要糾正不良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

所謂的自覺和自律其實都是在家長的管教之後形成的好習慣,沒有天生的自我約束,而是需要後天的被約束才能養成。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着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付出了多少,就能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多少。

沒有天生優秀,背後一定有家庭環境影響的因素,滲透着父母的汗水和付出,同樣的,熊孩子猖狂的背後都是熊家長的縱容,愛鬧的確是孩子的天性,但家長對其保護是有限度的,所有的包容也需要有邊界。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是孩子,“還小不懂事”也不能成為他們永遠的擋箭牌,當孩子的年齡走在心智前面的時候,這個世界就不會給他們太多的包容。

一流的父母培養的是孩子的德行,三流的父母培養的是孩子的自私。在教育路上,比起父母的文化水平,對孩子影響更大的,是父母對文化的認知。

比起父母的職業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家長是否足夠稱職,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指望孩子自覺。

我們總是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好好學習,指望他們能夠自覺一點,他們認為這是對孩子學習上心的表現,其實並非如此,孩子自覺性差是天生的,只有通過後天的管教才能夠形成好的行為模式,需要家長的約束和教育。

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優秀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家長的狠心。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長大,但快樂不等於縱容,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孩子你快樂就好。”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沒有任何一項知識和技能是不需要孩子長期練習和持之以恆才能獲得的。當孩子不想要堅持的時候,是家長的鼓勵和引導推他們一把,從而讓孩子懂得堅持的意義。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忍心,其實是在逃避責任,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逃避的每個責任,都可能會面臨加倍付出的代價。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所付出的每個心血,將來都有可能得到加倍的補償。

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更多的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強者生存,家長沒有辦法保護孩子一輩子,現在不狠心,以後誰會替他們解決問題呢?

要想讓孩子不被現實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為強者,長大後他們一定會感激父母當時的逼迫,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讓孩子過上更理想的生活,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4 字。

轉載請註明: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