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上個廁所回來,看到“熊孩子”與小龍蝦“大戰”,哭笑不得

“熊孩子”一直都是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其實有些孩子只是調皮搗蛋了一些,家長雖然很頭疼但也管不了,因為打罵又捨不得,講再多道理孩子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最後只能由父母替孩子收拾爛攤子。

  

媽媽上個廁所回來,看到“熊孩子”與小龍蝦“大戰”,哭笑不得

  在“熊孩子”的話題下,有很多父母分享了自家孩子做的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有一位寶媽買了小龍蝦回來做菜,放在一個水盆裏,孩子好奇地伸手想摸一下,被她制止了,“寶寶不能摸,你看它們有大鉗子,夾住你的手指會痛的!”

  但當寶媽上個廁所回來,卻看見客廳滿地板爬着小龍蝦,而自家的“熊孩子”拿着掃把和水盆,在與小龍蝦“大戰”,看到媽媽過來,孩子一臉驚恐、無所適從的表情,讓寶媽看了又氣又想笑,拿出手機拍下這幅畫面,打算給孩子他爸看看兒子都幹了什麼“好事”!

  

媽媽上個廁所回來,看到“熊孩子”與小龍蝦“大戰”,哭笑不得

  原來,趁寶媽上廁所的功夫,孩子還是好奇去摸了一下小龍蝦,手被夾疼了之後,打翻了水盆,才導致小龍蝦爬出來,在客廳四處遊走。

  對於“熊孩子”的搗蛋行為,寶媽也不好責罰,只是象徵性地“教訓”了孩子兩句:‘’都告訴你別動了,還是要去摸小龍蝦,差點我們就沒有晚餐吃了!”最後和孩子一起把小龍蝦都裝回水盆裏。

  

媽媽上個廁所回來,看到“熊孩子”與小龍蝦“大戰”,哭笑不得

  如果家有“熊孩子”,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呢?

  01父母不要打罵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一犯錯,父母就打罵孩子,但其實這樣孩子根本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還會激起逆反心理,跟父母對着幹,屢教不改。而且打罵孩子也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傷害,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因此,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濫用家長權威,對孩子要有耐心,慢慢引導孩子明白自己做錯在哪裏。

  

媽媽上個廁所回來,看到“熊孩子”與小龍蝦“大戰”,哭笑不得

  02自然後果懲罰法

  自然後果懲罰法很好理解,就是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比如孩子好奇去摸熱水杯,被燙了之後會自動收回手,下次就不會去碰了。這個方法適用於父母無論怎麼講道理都不聽講的孩子,當他們自己吃到苦果,才能認識到錯誤。但這個方法適用的範圍很有限,可能會讓孩子發生危險,因此,父母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受懲罰。

  

媽媽上個廁所回來,看到“熊孩子”與小龍蝦“大戰”,哭笑不得


  03原則性的事不能縱容

  父母也不要總是拿“孩子還小不懂事”來當藉口為孩子開脱,在原則性的事情上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孩子仗着有父母撐腰,變本加厲,最後導致走上歧途。當孩子犯了大錯,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他做錯了,造成了什麼嚴重的後果,應該怎樣改正和彌補。只有孩子心中有原則,才不會做突破底線的事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2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上個廁所回來,看到“熊孩子”與小龍蝦“大戰”,哭笑不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