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補虛祛寒,讓身體的本能帶給我們健康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健康

中醫認為,人的體內有正氣,如果正氣虛了,就會給寒邪之氣留下的機會,正如中醫所説“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只要正氣足了,我們的身體處於一種陰陽平衡的狀態,即使我們面對異常的氣候環境,即使有寒邪之氣來侵襲,身體自身也能抵抗得住,人自然就不會總生病了。

其實,很多疾病都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飲食無規律,作息無規律,壓力大,精神緊張……這樣生活,人怎能不生病呢?這麼折騰身體,人能不虛嗎?

以情緒為例,中醫理論指出,大怒則傷肝,大喜則傷心,憂思則傷脾,悲傷則傷肺,驚恐則傷腎。人為什麼會得肝癌呢?其實,就是因為平時動不動就生氣,大動肝火,傷了肝氣,讓致癌因子有了可乘之機。中醫中有“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觀點,意思是説,人只要精神狀態好,病邪就沒有機會找上你。


俗話説“病從口入”,現代人吃東西,常常吃了羊肉、牛肉,緊跟着就喝冰鎮飲料或啤酒,其實,這是錯誤的吃法,這樣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導致身體氣血的虧虛。打個比方,爐子裏添加的木柴、煤塊等燃料都是乾燥的,爐子才能燃燒起來,如果添加的木柴、煤塊是濕的,爐子就不可能燃燒,這些燃料就會堆積在爐膛裏。同樣的道理,我們吃的牛羊肉能轉化成能量,供給人體所需,但如果吃完了牛羊肉再喝寒涼的飲料,這些食物就會變成“濕”的燃料,不但不能燃燒,還會變成脂肪、贅肉,堆積在體內。更重要的是,由於人體不能吸收足夠的能量,還會導致氣血虧虛,身體虛了,各種各樣的疾病自然就會纏上你。

説完“虛”,再説説“寒”。

老百姓常説“寒氣透心涼”,什麼是寒呢?在中醫裏,寒是指寒氣。寒氣是中醫特有的詞彙,是指人受寒時體內產生的某種東西,它是一種陰邪,具有凝滯的特點,就像是冬天的寒冷能讓水結冰一樣。寒氣能夠使氣血凝滯,進而形成腫塊,許多疾病都與此有關。中醫有“不通則痛”的説法,就是説,經絡不通,氣血不合,會引發頸椎病、腰椎病、胃疼等各種疾病,如果這種凝滯得不到改善,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腫塊,甚至成為腫瘤。一般而言,凡是以腫、痛為特徵的疾病,都是身體受寒引起的。

另外,“寒”有收的特點,中醫裏説“寒則氣收”,寒氣侵犯人體,人體經絡就會收縮,進而導致小腿抽筋、靜脈曲張、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

幸好,我們的身體內還有正氣來抵抗寒邪,所以,要想不生病,就得守護好身體裏的正氣,只有正氣足,才能化濕、化寒、化毒、化脂、化瘤,才能祛百病,即使偶爾攝入一些有害物質,也可以通過氣化功能將其排出體外。人體就好比一棵大樹,正氣就是樹根,身體就是樹幹和樹葉,根強則枝繁葉茂,根弱則枝葉枯黃。同樣的道理,正氣足了,身體才能硬朗、結實,才能抵禦各種疾病;正氣不足,身體就會災病不斷。所以,養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養正氣,把正氣養好了,我們的身體就不會得病。

北方基因是全國健康管理中心知名品牌,集營養功能食品研發、大健康管理服務、智能穿戴設備研發、職業教育於一體的高科技公司,我們持續關注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