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媽媽都擔心,寶寶出生之後沒有母乳怎麼辦?這個時候很多過來人就會告訴你,不用擔心寶寶出生“自帶三天口糧”,奶水少也餓不着,真的是這樣?
產婦剖宮產沒有母乳,奶奶寧可餓着娃也要等
同學小穎生娃的時候是剖宮產,預產期前3天剖的,剛生完寶寶麻藥過勁,她疼得都不敢呼吸。只敢看看剛出生的女兒,想要抱抱都提不起力氣。
因為身體虛弱,半睡不睡的時候就聽見女兒的啼哭聲,婆婆將孩子抱給小穎,覺得一定是孩子餓了,讓給餵奶。
小穎當時很為難,自己剛生完寶寶,哪裏來的奶水喂孩子呀!就提議讓老公去附近育嬰店買點奶粉,先餵給孩子。
婆婆卻不同意説:“寶寶出生都自帶三天口糧,不用喂也餓不着,我孫女一定不能吃奶粉,寧可多等幾天,也不能讓她喝奶粉,純母乳才是最健康的!”
聽見女兒的啼哭聲,小穎很心疼,對於婆婆的説法不認同,但確實沒有精力因為這件事兒,跟婆婆吵架。
後來護士進來了:“孩子的餓哭半天了,怎麼還不知道餵奶!”
聽見護士這麼説,小穎的老公才張羅着買奶粉,隔壁牀的產婦主動將自己準備的奶粉拿出來,給他們應急。吃飽喝足之後,寶寶才乖巧地睡着。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不用喂也餓不着?
很多老一輩都會有小穎婆婆同樣的觀念,覺得寶寶“自帶三天干糧”,不用喂也餓不着。這種説法顯然是“斷章取義”,不要誤信坑了自家娃!
新生兒出生的時候,確實是自帶“囤貨”,不過這跟正常的母乳或者配方奶粉餵養並不衝突。
新生兒自帶“口糧”,是體貼媽媽方便過渡
新生兒出生前,會努力囤積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用自己小小的身體儲備“乾糧”。為了出生後,給媽媽的母乳餵養減輕負擔,給媽媽三天的過渡期。
媽媽不用擔心母乳少,新生兒出生胃很小
寶寶一直很貼心,為了配合媽媽產後母乳少,出生頭三天的寶寶胃口也很小,第一天的胃容量大概在5-7ml;第二天,胃容量約為10-13ml;第三天擴大為22-27毫升。
所以新手媽媽不用擔心奶水少,寶寶吃不飽了。
新生兒科學餵養攻略,準媽媽建議提前收藏
寶寶出生後,有自己的“吃奶準則”,都是按照自己的發育需求,給媽媽發送“信號”,吃飽了之後就忙着睡覺長身體了。
1)寶媽需要“按需餵養”
足月出生的新生兒寶寶,出生後半個小時就可以開始餵養了,餵養的頻率大概2-3個小時一次,每天在8-12次左右。母乳餵養要比配方奶粉的頻率多一些。
別看寶寶小,寶寶對於吃有自己的“準則”,就是按照自己的生長需求來。
寶媽大可不必為給娃喂多少奶焦慮,寶寶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動調節吃奶量。
2)準確接收餵奶“信號”
新生兒出生後,寶媽的餵奶行動完全可以聽寶寶“指揮”,寶寶需要餵奶的時候,會給你發“信號”:
標準信號:啼哭新生兒對於飢餓的表達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都是通過啼哭告訴媽媽“需要餵奶了!”
升級信號:吮吸手指稍微大一點的寶寶,會變得“成熟”,可能也是知道自己的啼哭會影響媽媽情緒。寶媽可以用手指放到寶寶的嘴邊,如果用力地吮吸,那就是妥妥的餓了。
高級“暗示”信號:盯着奶瓶看再長大一點的寶寶,對於餓了表現得更加“隱晦”,可能會小聲啼哭,不過看到奶瓶就安靜下來,這種就是明顯的飢餓信號了。
3)避免過度餵養“坑娃”
很多新手媽媽對寶寶的餵養,都有一種焦慮。擔心自己餵養不及時,或者餵奶的量“拿捏”不好,會影響寶寶的各項發育。
母乳餵養的時候,寶寶已經停下動作不吃了,寶媽擔心吃不飽,還會塞進寶寶的嘴裏讓他繼續吃。
研究顯示,嬰兒期過度餵養,會增加兒童肥胖的幾率。
這種怕娃吃不飽的過度餵養,很容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影響發育,嚴重的話引起大腦早衰。
餵養寶寶一定要適量,避免過度餵養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