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細嚼慢嚥可以延年益壽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健康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這句老話是講吃飯要細嚼慢嚥。

我國曆代醫學家和養生家都非常看重吃飯時的細嚼慢嚥。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每日自詠歌》中説:

“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

清代醫學家沈子覆在《養病庸言》雲:

“不論粥、飯、點心、餚品,皆嚼得極細嚥下,飯湯勿作牛飲,亦徐呷徐咽”。

明朝鄭瑄的《昨非庵日纂》雲:

“吃飯須細嚼慢嚥,以津液送之,然後精味散於脾,華色充於肌。粗快則只為糟粕填塞腸胃耳”

這些説的都是進食時應細嚼慢嚥。古人還把唾液與男子的精液同等視為“元神之液”,認為彌足珍貴,不可輕易外唾外泄。

為什麼説細嚼慢嚥能益壽延年?

細嚼慢嚥可讓舌頭味蕾充分品嚐每一種食物的好滋味,越嚼越有味,細嚼慢嚥產生舒暢的感覺,增強食慾,又飽口福。多咀嚼還可使下頜肌肉牽拉該部血管,加速太陽穴附近血液的流動,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使大腦的血流量增多,可激發腦神經的活動,解除精神緊張,可有效提高大腦判斷力和記憶力,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據美國有關研究報道

咀嚼會鍛鍊嘴巴周圍的肌肉羣,使臉部肌肉更緊緻、減少皺紋、面色紅潤,達到美容目的。

細嚼慢嚥可讓食物變得細小,同時讓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有足夠的時間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種特殊作用的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讓食物與消化酶充分混合,還可引起胃液和其他消化腺分泌的增多,使胃腸道更快消化吸收,促使血糖更快升高,更容易興奮飽食中樞,較早出現飽足感、停止進食而減肥。

細嚼慢嚥還有助於殺菌、潔齒防齲,加快了牙齦部的血液循環,預防牙周病,能使牙齒長得結實。人到老年,胃腸功能減退,吞嚥反射減弱,細嚼慢嚥可起到防噎、助消化、抗衰老的功效。

正常成人每天約分泌 1.5 升唾液,唾液是身體的“健康巡邏隊”,也是體內的“自助藥房”。實驗發現,唾液與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亞硝胺、苯並芘等多種致癌物接觸 30 秒鐘以上就有分解其致癌毒性的作用。嚼的次數越多,抗癌作用越強。當某些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進入人體時,唾液就是第一道防線。如果你按每咀嚼一次 1 秒鐘計算,一口食物咀嚼 30 次再嚥下去,恭喜你已經加入了高科技抗癌領域。

雖然大家都知道細嚼慢嚥有利於健康,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吃飯時如風捲殘雲,尤如豬八戒吃人參果,狼吞虎嚥,大快朵頤。

狼吞虎嚥有什麼危害呢?

粗嚼快咽很容易咬傷舌頭、腮幫及損害牙齒和牙牀,可引起口腔潰瘍;咀嚼次數少,會導致下顎退化,使牙牀變得脆弱。吞嚥異物十有八九是因“囫圇吞棗”造成的,也是醫院常見急症原因之一,如魚刺梗在食管內,嚴重者甚至可穿破主動脈壁引起大出血而喪命!

人體內與食慾相關的荷爾蒙可在吃飽後“提醒”人們停止進食。大腦神經接收飽腹感信號通常需要 20 分鐘左右,狼吞虎嚥者尚未收到飽腹信號,就把胃撐飽了,超出胃腸承受能力,既影響消化,也促使肥胖。

日本科學家發現吃東西太快是最容易增加患糖尿病風險,這類人發展為糖尿病前期的風險是普通人的兩倍。因為進餐後 30 分鐘出現胰島素分泌高峯,糖尿病患者如果進食過快,胰島素會跟不上,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循環,造成血糖升高,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危險。

快速吃進滾燙的湯、粥、羹、茶之類的飲食,會灼傷食道黏膜,造成壞死、增生、癌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喜歡吃燙食的人易患食管癌;吃飯過快易引發胃疼、胃脹等不適,還存在其他一些慢性、長期的隱患。所以,老話説:“吃得慌,咽得忙,傷了胃口害了腸”。

怎樣才能做到細嚼慢嚥呢?

給自己規定用餐時間(早餐 20 分鐘、午餐 30 分鐘、晚餐 40 分鐘以上)。要讓食物流連在唇邊齒間,滿足眼、鼻、舌對食物色、香、味的完美體驗。

“一口飯嚼 30 次”,即半分鐘,一頓飯吃半個小時,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給牙齒一點美妙的感受,慢慢體會“嚼”的節奏。試用左手進餐,除可延長吃飯時間外,還可開發右腦(因左手由右腦支配);在享受美餐的同時,給您的下丘腦攝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給您帶來精神愉悦。

健康提示

進食中細嚼慢嚥既是一種文明舉止、良好的習慣,更是養生保健、防病美容的有效方法。吃飯時不要一邊看電視、看書一邊吃飯,也不要邊吃邊説話,吃飯時專心細嚼、以利消化。特別要讓孩子從小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這對其一生健康將有重要意義。

內容來源:人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