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有媽媽抱怨,“每次叫孩子洗手吃飯,都要喊好多遍,好像我不發火,他就聽不見一樣,真氣人。”
其實不只是洗手,讓孩子做任何事我們都要喊上很多遍,等耐心用完了,他們才不情願地動一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01 為什麼孩子“聽不見”我們的話?
一般來説,可以歸結為下面3方面的原因。
1、孩子的注意力尚未發育完全
我們叫孩子的時候,他一般都在忙自己的事,比如玩積木、看動畫片。很可能太過投入,確實沒聽到我們在喊他。
我們要理解,注意力是一種能力,和孩子的年齡有很大的關係。年齡越小,注意力就越差,這是不受孩子的意志轉移的。
就像6個月的寶寶再努力,也沒辦法學會走路一樣。2、3歲的孩子再努力,他的注意力也沒辦法達到成人的水平,可以一邊看着電視,一邊注意周圍的動靜。
你可能會問,注意力就是我們常説的“專注力”嗎?
其實注意力的範圍更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説,注意力包括穩定性、廣度、分配、轉移這4個方面。
其中注意力的穩定性,是指持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的能力,就是我們常説的“專注力”。孩子投入地玩玩具,聽不到我們的聲音,恰恰説明他的專注力是不錯的,沒有輕易被打斷。
注意力的廣度是指注意力的範圍,比如孩子上小學後需要抄板書,廣度比較差的孩子可能一次只能抄1個字,廣度好的孩子卻能一次抄3個字,學習的效率就提升了。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理解成一心二用的能力。像我們開車時,既要注意路況,又要控制好方向盤、剎車、油門,就需要把注意力同時分配到幾件事上。
孩子聽不到我們叫他,也是因為注意力的分配能力還不夠好,沒辦法一邊看電視,一邊注意有沒有人在叫他。
最後,注意力的轉移指的是把注意力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比如孩子關掉電視,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就比我們要困難。所以學習的前20分鐘,孩子可能會看看這個,玩玩那個,就是沒辦法專心。
由於孩子注意力的這4個方面都是隨年齡逐步發展的,所以我們不能要求他像我們一樣同時注意好幾件事,也要原諒他有時聽不到我們喊他。
關於注意力如何訓練,小樣媽會在後面給大家提供3個遊戲,幫助孩子提高。
2、我們叫孩子的方法不當
瞭解了孩子注意力的特點,在叫他的時候就要把握一個原則:想辦法吸引他的注意力。
可是平時我們是怎麼做的呢?通常是一邊做家務,一邊隔空喊孩子對吧。
孩子只能聽到我們的聲音,根本看不到我們的人,這不僅會降低對孩子的吸引力,還會讓他覺得這件事並不重要。所以只有當我們衝到他面前,用很大的音量對他説話時,他才有反應。
其實,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就藏在我們平時的操作裏。
首先,叫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走到他面前,平視他的眼睛,叫他的名字。
“寶貝,看一下媽媽。”
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從電視節目轉移到我們身上來了。
其次,我們要用簡單的語言説出要求。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説的太多、太複雜,孩子很難抓到重點,執行起來當然就大打折扣了。
舉個例子,如果是2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只説一個指令,“寶貝,我們去洗手。”
後面一長串的“洗完手要吃飯了,不洗手的話,會把細菌吃到肚子裏”,這些話就不要在提要求的時候説了,不然他就容易糊塗,聽完後面的,早就忘了前面説的什麼。
最後,給孩子提完要求後,別急着走。可以在旁邊站一會兒,等孩子行動。
一方面是讓孩子繼續把注意力放到你説的這件事上,不然他接着看電視,轉頭又把你説的話忘了。
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一些壓力,讓他明白這件事很重要,媽媽不希望你拖延。
當然啦,不要以監督的姿態站在旁邊,這樣孩子容易反感。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我們可以帶着他一起做這件事。
大一點的孩子,如果他問我們為什麼不走,我們可以笑笑,或者説“等會兒再告訴你”,等孩子做完了這件事,我們再抓住機會肯定他,“媽媽不走,是想誇一誇你啊。”
3、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不想聽我們的
孩子1歲半到2歲左右開始萌發自我意識,他們突然意識到,我和你是不同的,所以為了宣誓自己的主權,他們不再像以前那麼順從,總想要反抗一下,證明我很厲害,我可以説了算。
尤其是爸爸媽媽提要求時態度比較強硬的,很可能會激起和孩子的權力鬥爭,讓他們為了反抗而反抗。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提要求的時候用一些策略,表現得友好一些,賦予孩子更多的權力。
例如,像洗手、整理玩具這些任務,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做,而不是命令他一個人做。
可以給孩子提供2-3個選項,讓他自己選擇,小小地做一回主。
還可以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偶,像是佩奇、汪汪隊的阿奇、迪斯尼的公主等,用玩偶的口吻請孩子做事,他會覺得這是好朋友的邀請,而不是媽媽的命令。
02 幫孩子訓練“聽”的注意力
下面給大家分享3個聽覺訓練小遊戲,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了,就更容易“聽”見你的要求。
1、尋寶遊戲
孩子都喜歡尋找寶藏時的興奮和期待。我們可以在家陪他玩這個遊戲。
找一件他喜歡的、大一點的玩具,藏在房間的某個地方。然後給孩子明確的指令,讓他根據你給出的線索找到玩具。
2歲的孩子,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給出指令。先説“走到媽媽的房間”,等孩子走進房間後,再説,“在牀上找一找,有沒有寶藏?”
注意要把玩具放得顯眼一些,讓孩子能找到。
如果孩子4歲了,我們可以一次給出2步指令,讓他不僅要聽,還要記住線索。玩具也可以藏得隱蔽一些,這樣他找到後會更有成就感。
2、奇妙的百寶袋
準備一個不透明的袋子,例如環保袋,在裏面放一些特徵明顯的物品,像是長長的牙刷,圓圓的蘋果,光滑的積木塊等。
我們來説,孩子來找。“你能找到蘋果嗎?”
年齡小的孩子,我們可以事先把物品放在桌上,當着他的面把東西放進袋子裏,這樣能降低猜的難度。
年齡大的孩子,我們可以根據物品的特徵或用途來提問,“請你找出能用來梳頭的物品。”這樣連認知能力也一起訓練了。
3、會發聲的瓶子
我們可以把不同材質的東西裝進礦泉水瓶裏,例如米粒、小石頭、鑰匙、紐扣、水等。
讓孩子動手搖一搖,聽聽不同的聲音。
熟悉後,可以讓孩子背過身去,我們挑一個瓶子搖動,讓他猜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幫助孩子訓練聽力的敏感性。
現在你一定明白了,孩子“聽不到”我們叫他,可能是注意力還沒有發育完善,真的沒聽到,也可能是我們叫他的方式太過強硬,不夠友好。
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別急着生氣,走到孩子跟前去叫他,用上文章裏分享的小技巧,孩子一定會越來越“聽話”。
小樣媽,復旦畢業的學霸媽媽,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