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病狀很多,或氣血生化不足(氣血維繫着生命,氣血不足,生命的活力即減弱,於女子,會月經減少,甚則閉經、不孕;於兒童,會面色萎黃,精力不足;於成人,會眼澀、視物模糊、思維遲鈍等等),或聚濕生痰(痰氣無形無質,無所不到,為患最多,凡是怪病、久病,多與痰相關),或四肢乏力(脾主四肢,主肌肉,肌肉萎縮的人必然與脾虛相關),或精神不振(精源於腎,神源於心,但精神以脾為根基,脾旺則精神旺,脾虛則精神弱),或注意力、記憶力下降(腦為髓海,凡是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等等髓海不足的症狀,其根本則是脾虛)等等。
脾虛,可以目測。脾氣通於口,脾氣和順則口唇能納五穀;脾有病則唇色改變,或發黃,或發暗,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又按中醫面診,脾應於鼻頭。鼻頭色黃,必屬脾虛。按中醫手掌診斷,手掌中間及大魚際對應脾,若發暗亦是脾虛之相。平時認真調理,自己注意觀察這些部位的變化,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脾氣是否充足。我們都知道腎不能虛,虛則易衰老,卻不知道脾更不能虛,虛則百病叢生。
那麼,應該如何養脾呢?中醫推薦以下幾種方法:
1. 中藥方子:茯苓、薏苡仁、芡實、山藥各30克,陳皮10克,水煎服,日一劑。或上藥烘乾,共研細末,每次15克,日兩次衝入温熱的米粥中服下。
2. 艾灸:艾灸有温陽之功,最合於養脾之需。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二者為氣機升降之樞機,故養脾之升要同時養胃之降,可配合針灸胃經合穴足三里。
3.丁香茶:温中壯陽,下氣降逆。一般每次取丁香葉3-5克泡茶,長期飲用可緩解脾胃虛弱,抑制幽門螺旋桿菌。也可以搭配冰糖,飲用口感更佳。
4.地瓜、山藥、小米: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氣的食物,如地下長的地瓜、山藥等。脾色為黃,故需食黃色食物,小米色黃,最養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