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粉絲羣裏,有幾位寶媽在討論孩子什麼時候學會走路的。寶寶蹣跚學步,走路是動作的發育之一。同時,這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關注的話題。每一位寶寶走路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媽媽説是10個月,還有的家長説,12個月,15個月,甚至18個月,到底孩子什麼時候走路才算正常呢?
小區裏有兩個年齡相仿的娃,浩浩比東東只小了7天。但是,浩浩走路的時間卻比東東提前了3個月。東東剛剛能會翻身,還不會坐立的時候。6個月的浩浩已經用上學步車,而且能在車裏站着玩耍。現在不到10個月的浩浩,已經學會走路了。
為此,浩浩的奶奶非常開心,老人覺得自己的孫子是個天才,浩浩比東東還小,卻比他走得早。
10個月帶娃去醫院進行體檢的時候,浩浩的奶奶禁不住和醫生説自己孫子都會走路了。沒有想到醫生説,孩子走路太早並不是一件好事,有可能害了寶寶。
醫生為什麼會這麼説呢?因為寶寶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就拿孩子的大運動發育來講,應該是按照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的這個過程一步一步來進行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自己的用處。
01、孩子過早走路有危害
寶寶爬行可以增強手臂和腿部的靈活性,鍛鍊完四肢的協調和平衡能力,為寶寶以後的站立行走打下夯實的基礎。
正常來説,爬行的時間越長,寶寶的這項能力發育得越好,無論以後走路還是站立,都會更加平穩。
專家也提出建議,孩子最好是爬夠500個小時。如果家長讓孩子過早的走路,就會錯過了一些大動作的發育,如同拔苗助長一樣,影響孩子的健康。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娃走路姿勢不太正常,有的會踮着腳,還有的孩子腳後跟和腳尖同時着地,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待了九個多月,腳和腿都是摺疊的狀態,走路的姿勢必然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隨着月齡的增長,練習的越來越多,孩子的腳步肌肉會慢慢地舒展開。2歲左右,寶寶的走路姿勢基本上就正常了。
02、過早走路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孩子腳部的肌肉發育不完全,甚至還比較軟的狀態一下父母強制孩子過早的走路。寶寶帶腳後跟和腳尖將會承受很大的負擔,會對娃造成危害。也就是説,孩子過早走路不只是不穩,還容易摔跤,影響到發育。
第一點:不利於腿部發育
小寶寶嬰兒時期骨骼中的鈣質非常少,骨質弱,受到外力的影響容易變形。寶寶的肌肉組織含水分多。肌力較弱,如果寶寶太早進行走路,全身的重量都會壓在下肢上。容易讓雙腿變形,會增加寶寶o型腿和x型腿的發生。
第二點:影響娃的足部發育
孩子的腳骨骼也是比較弱的,如果太早走路,全身的重力都會壓在孩子的雙腳上。負荷超大就會出現變形,影響到整個腳步的結構。出現扁平足等,對以後的生活會帶來很大的不便。
第三點:不利於寶寶的視力發育
小寶寶剛剛出生時,視力的發育還不健全,需要時間慢慢成長,如果孩子走路太早,他們可能暫時還看不太清楚較遠的物品。為了能夠看得更加清晰,一些孩子會努力調整眼睛的焦距和屈光度來注視遠方。長期這樣下去,寶寶嬌嫩的眼睛就會疲勞難受,很可能造成近視等情況。
《兒科學報》有研究指出,每一位寶寶走路的時間都不相同的,有的娃可能八、九個月左右就會走路,還有的玩可能十八、九個月才開始走。但是走路早的孩子,在日後的發展中並不一定比走路晚的孩子有優勢。
也就是説,走路太早,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優勢,可能會造成一些危害,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遵循孩子的發育規律,不要讓娃過早的學習走路。
03、孩子什麼時候走路正常
寶寶走路的時間應該是10個月到18個月之間。最早不要超過10個月,最晚不要晚於18個月。如果孩子18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可能就是發育出現問題了,要及時就醫。
寶寶走路要建立在站立的基礎上,孩子學會站立到扶着東西走路。過度的時間非常短,娃能夠穩穩站立時,身體平衡控制才能夠好一些。自主晃動起來,腳跟也能輕鬆着地,不用擔心寶寶走路引起下肢的一些問題,就可以放心的學習走路了。
正常情況下,孩子10個月之後才有獨立站立的能力,走路的時間一般也不會早於10個月。
小辮子媽有話説:
家長也不用太擔心孩子的走路時間,只要在10-18個月之內,孩子能夠主動走路就可以了,父母不要進行太多的干涉,順其自然就好。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