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朋友的孩子這學期剛上幼兒園,本以為女兒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沒想到最近又出現了新問題了。朋友發現,孩子每次傍晚一回家就吵着去廁所,每次都特別急。這件事讓朋友特別琢磨不透。她跑來問作為三娃奶爸的我:你家孩子幼兒園的廁所也這樣“有毒”嗎?為什麼孩子寧願憋着也不上?
多數寶寶都不喜歡在幼兒園拉便便
其實我家大寶剛上幼兒園時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後來我也詢問身邊的親戚朋友,發現10個寶寶裏面可能會有8個都不願意在幼兒園裏拉粑粑。我也嘗試過詢問孩子緣由和私下蒐集資料,發現孩子們會在幼兒園“憋大便”的原因,其實主要是下面這幾個。
1.羞恥心
“小朋友們會笑話我的”,這是當初我問大寶不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時,他給我的回答。其實這句簡單的回答卻直接反映了孩子的羞恥心。從寶寶3歲開始,也就是差不多幼兒園剛入學的時候,他們就有了羞恥心。孩子會認為拉大號是一件髒髒瞅瞅的事情,是不願意在同齡人面前展露的。還有些小朋友不會自己擦屁屁,也不會好意思讓老師幫忙,所以只能憋着了。
2.安全感
1-4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習慣在家拉臭臭的小朋友們離開了自己的慣常環境,失去了安全感,自然也就不願意了。別説孩子了,就是我們大人有時出差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也會出現便秘的情況。
3.身體界限感
隨着醫學知識的科普,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性教育都非常重視,因此孩子也會擁有較強的性別意識和隱私觀念,因此孩子也會出現在幼兒園不願意上廁所的現象。
把屎把尿=自主排便?
我們都知道,許多老一輩都有給孩子把屎把尿的陋習,如果反對他們,反而會被教育:「你小時候,我不也是這樣帶你的嗎!」。但是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把屎把尿,寶寶能否自主排便,與其對肛門括約肌和膀胱的控制是否足夠成熟有關。一般來説,2歲左右的寶寶就能逐漸意識到對肛門括約肌和膀胱的控制感了。換言之,寶寶接近2歲的時候,家長可以考慮開始準備如廁訓練。但2歲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如廁訓練「起跑線」,比年齡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觀察寶寶是否準備好自主排便了。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孩子能大部分滿足下面的8個表現,就説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 紙尿褲能保持至少2小時乾燥,或午睡後紙尿褲還是乾的;
● 紙尿褲髒了,有不舒服的表現,想要換新的;
● 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 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 主動要求穿內褲;
● 可以遵守簡單指令;
● 會用表情、姿勢或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 能夠自己或在大人的幫助下脱(穿)褲子。
怎樣正確幫助寶寶排便練習?
我們都知道,憋便便對寶寶身體不好,不但會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還容易造成便秘。但是,家長又不能粗暴地控制孩子在幼兒園上廁所,只能耐心地去引導。
1.養成積極排便的規律和觀念
寶寶一開始去幼兒園自己排便總是不習慣的,所以家長們要幫助他們養成定時排便的這個習慣。家長還可以用繪本告訴孩子,排便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不丟人。
2.利用一些小道具
在訓練過程中,有的寶寶會對在學校上廁所到不適或恐懼,這時候需要我們利用一些工具。家長平時帶孩子出去玩時,可以多利用公廁,幫助孩子熟悉不同的如廁方式。
3.幫孩子學會自己擦屁屁
平時在家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自己擦屁股,並在一旁給予指導。還可以用氣球給孩子演示擦屁股的方式。
→男寶寶:爸爸可以帶着他學習站起來尿,甚至像做遊戲一樣訓練,如比誰更能“瞄準”馬桶等。
→女寶寶:媽媽教女寶寶尿尿需要注意的是,要教會她們學着自己從前往後擦拭,正確的擦拭方式可以避免尿路感染。
4.多給予鼓勵
每天接到孩子後,家長們都應該問一問寶寶今天有沒有在學校完成自己排便。如果完成,爸爸媽媽都可以給他們適當的鼓勵,讓他們對在幼兒園排便不再感到緊張或者恐懼,這樣帶來的成就感可以加強他們自己排便的意願,讓他們更主動去學習。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多與老師溝通一下,希望老師可以幫助寶寶上廁所,相信老師們都會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