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識的某個女生,最近突然發出了“人生不值得”的感悟,動不動就暴躁、板着臉、甚至無心摸魚、認真工作了(此處屏蔽老闆),很有可能,並不是親戚來訪,而是她下定決心開始減肥了。
減脂期間的情緒“過山車”人人都有,但對於目標遠大卻又行為“佛系”的人來説特別明顯。有的人想要完成月瘦8斤這種激進的任務,有的人開始了沒兩週,就因為看不到效果而埋怨上天“不公”。
有時候,不僅僅是因為設立的目標過於不切實際,還緣於對數字的斤斤計較,以至於小小的變化就讓自己陰晴不定。
只要減肥看到了效果,那麼當然會收穫快樂,但很多人不知道,我們需要掌握的是那些讓減肥過程不那麼“痛苦”的技巧。
別讓自己捱餓了
很多人在減脂期,就盯準了卡路里不放,儘量怎麼少怎麼來,事實上,對於零基礎的減脂新手來説,他們更傾向於不用動腦、不用運動的“餓瘦”方法。
從原來每天2000Kcal減少到1300Kcal的直觀結果就是,大腦不樂意了,因為當我們飢餓的時候,大腦的血清素會發生波動,讓人難以控制憤怒的情緒。
飢餓會帶來疲倦,帶來低睡眠質量等“副作用”,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每天只攝入1200Kcal的女性產生了更多的應激激素皮質醇,也出現了較高的感知壓力水平。
有沒有不用捱餓的方法呢?有,只需要一點耐心,每天逐漸減少卡路里,比如50Kcal,讓身體適應減脂的節奏,就不會讓飢餓感一下子襲來,也有利於減少煩躁。
不要迷信“明星”飲食法
生酮飲食、地中海飲食……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能看到某個明星用這些飲食方法上熱搜,但是這種飲食法認為脂肪是“壞東西”,另一種覺得碳水“不可取”。那麼問題來了,遊移在不同飲食法之間,你應該作何選擇?
但其實,脂肪或者是碳水,都沒有那麼可怕。以脂肪舉例,大腦中約60%由脂肪組成,而omega-3脂肪對於神經元的正常運作特別重要,從魚類、蝦或者草食肉類中攝取足夠量的omega-3可以改善大腦的力量和情緒。
這些脂肪不僅可以減少炎症,還會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幫助大腦在神經元之間建立新的連接。
這種生物分子不僅對情緒有幫助,也是一種“聰明藥”,對大腦健康和長期記憶都有影響。
那麼碳水呢?我們都知道,碳水化合物都會在我們的體內分解,迅速為身體補充能量,很多健身者也會在高強訓練前補充一頓好碳水(燕麥碗、穀物碗等等)來蓄能。
如果猛得戒碳水,容易讓人提不起精神,拿一個愛點奶茶的女生舉例,如果限制她一週不能點奶茶,那麼可能在接下來的一週,她會天天點奶茶,前功盡棄。
不要考驗你的意志力
咦?聽起來和主流觀點不符嘛,但是沒錯,我們的意志力沒那麼強大,不要輕易考驗它。這還是經過科學驗證的呢!
《歡迎來到你的大腦》作者桑德拉·阿莫特博士提到,“要用儘可能少的意志力遵守一項飲食計劃”,因為執行一項自我控制的行為,會導致血糖水平顯著下降,從而催生煩躁感和攻擊性行為。
可以創造一個“無壓力”的飲食環境,比如在辦公室裏每天儲存定量的能量棒、堅果、全麥餅乾、低糖酸奶,作為定時定點的犒勞,這樣不至於在同事的“奶茶誘惑”下輕易投降。當然了,並不建議大量囤貨,這樣也會導致“無意識進食”,一不小心就把零食給“清空”了。
試試間歇性訓練
有個減脂的Fitter是這麼説的:“每天踩橢圓機,也少吃了,不見怎麼掉秤,別人説的運動的快樂我也沒感受到……”
通過仔細的閲讀理解,Ta的問題出在,一直採用單一的運動方式,而且“少吃”是多少,其實也沒真正算清楚。2000Kcal對於普通人來説不算多,但是對於有減脂需求的人來説卻也不算少。
運動會釋放多巴胺,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在連續一週的辛苦訓練後,原本只需要5分鐘就能感受到的“快感”,現在可能沒剩多少了,一是因為身體已經適應了運動帶來的刺激,更重要的原因是,高強度或者持續60分鐘以上的鍛鍊會讓血糖極速下降,從而影響情緒和清晰思考的能力。
想要放大訓練帶來的好處,又不影響心情,建議將30秒的高強度訓練和90秒的低強度訓練進行交替,Fit裏頭有很多經典的HIIT課程,相信總能挑到適合你的。
減肥不一定要先苦後甜,讓自己舒服才是最合適的。
【來源:健康騰訊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