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昨天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一篇文章《地面温度55℃,攝像頭拍下揪心又暖心的一幕》,重慶的一名交警在執勤過程中因為天氣炎熱而中暑倒地,受到羣眾的熱情幫助,在稍作休息之後,情況好轉。這則新聞感動了無數人,也給人們提了個醒: 高温天氣工作,一定要注意防暑,多加休息哦!
中暑一般是指在温度或濕度較高、不透風的環境下,因體温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發生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這裏要澄清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只有夏天才會引起中暑,其實不然,從中暑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是在高温或者高濕的環境下都可能發生中暑,比如冬天鍊鋼的工人就有可能發生中暑,當然,中暑主要還是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如果同時具備高温高濕的環境,那麼中暑的概率會大大提升。
2、中暑的症狀有哪些,有什麼感覺?中暑主要有頭痛、頭暈、多汗等症狀,會有口渴的感覺,整個人暈暈沉沉的,嚴重者會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四肢濕冷等情況。如不及時干預可逐漸發展為昏迷伴四肢抽搐,嚴重時可產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典型症狀
先兆中暑
暴露於高温環境時,出現大汗、四肢無力、頭暈、口渴、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鳴、動作不協調等伴或不伴體温升高。此時若脱離高温環境,轉移到陰涼的地方,及時通風降温補充冷鹽水,短時間就可以恢復。
輕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狀繼續加重,體温上升到38攝氏度以上,並且出現皮膚灼熱、面色潮紅或脱水(如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症狀。採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處理方式,數小時內可恢復。
重度中暑
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類型。
熱痙攣
多見於健康青壯年。
表現為在高温環境下進行訓練時,訓練過程中或訓練後出現短暫性、間歇發作的肌肉抽動,一般持續時間約3分鐘。
患者常常無明顯的體温升高,可能與大量出汗的情況下,只補充水分、不補充鹽分,體內大量缺鈉或者過度通氣有關。
熱衰竭
多見於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羣。患者出現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徵的一組臨牀綜合徵,表現為多汗、疲勞、乏力、眩暈、頭痛、判斷力下降、噁心和嘔吐等。
此時患者體温升高,無明顯神經系統損傷表現。如不能及時診治可發展為熱射病。
熱射病
分為勞力型熱射病和非勞力型熱射病兩類。
勞力性熱射病
多見於健康年輕人(如參加體育運動者、訓練的官兵),表現為長時間暴露於高温、高濕、無風的環境中,進行高強度訓練或重體力勞動一段時間後,出現發熱、頭痛或忽然暈倒、神志不清等。繼而體温迅速升高,達40攝氏度以上,出現妄、嗜睡和昏迷。
患者可伴有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急性肝損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多臟器功能衰竭等表現,病情惡化快,病死率極高。
非勞力性熱射病
常發生於年老、體弱(小孩)和慢病人羣,一般發病較慢。剛開始症狀不容易發現,1~2天后症狀加重,出現神志模糊、、昏迷等。患者體温高可達40~42攝氏度,直腸温度最高可達46攝氏度,可有心衰、腎衰等表現。
3、中暑了怎麼辦?立即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或電風扇下,最好移至空調室,以增加輻射散熱,給予清涼含鹽飲料,體温高者可以反覆給予冷水擦拭或浸泡。嚴重者應立即撥打120送往醫院救治。
4、日常生活中怎麼預防中暑?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中暑的發生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預防中暑就成了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
(1)、選擇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室內保持涼爽,儘可能呆在有空調的地方,天氣炎熱時,特別是烈日當空的中午,儘量不外出。如果必須外出,也要做好防護措施,儘量減少暴露在烈日下的時間。
(2)、在熱天建議減少鍛鍊,天氣炎熱時,儘量將户外活動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或者在活動一段時間後,注意在陰涼的地方進行休息。
(3)、外出時塗防曬霜,戴帽子,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外加其他防護措施,比如戴太陽眼鏡等。
(4)、多喝水,白開水就行,少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飲料,因為這些飲料不但不解渴,反而會使身體丟失更多液體,而喝冷飲還會引起胃痙攣。
(5)、 高温天氣,飲食要清淡,不適合吃高熱量、油膩、辛辣的食物,可以準備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綠豆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