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主納,脾主運;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潤,脾喜燥。
脾胃之疾不宜呆補、漫補、壅補,應補中有通。
靜中有動,使補而不滯,潤而不膩,能升能運,以順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生化的關鍵。
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那麼身體的氣血就會出現生成不足,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自然就會出現“枯萎",就會百病叢生。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1、口唇
一般來説,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乾濕適度,潤滑有光;
而脾胃不好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爆皮、裂口子。
口臭、牙齦腫痛等症狀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
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表現。
2、鼻子
脾胃的經脈和人的鼻子相連。
鼻腔乾燥、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虛弱所導致的。
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説明脾胃功能不好。
3、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
另外,脾和人體液的吸收關係很大,如果常出現眼睛紅腫、臉腫等現象,也可能是脾的問題。
4、耳朵
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為耳鳴甚至耳聾。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過度勞累或情緒引起的。
尤其是夏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
脾胃失調的人,常常覺得身上沒勁兒、手腳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
脾胃受傷五臟都遭殃。
1、脾胃有“4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
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着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
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
2、肝不鬱,則脾不虛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
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
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泄,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
因此説,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1、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惡濕,喜温惡寒,因此養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氣的食物,如地下長的地瓜、山藥等;
脾喜温惡涼,故需食温;
脾色為黃,故需食黃色食物,小米色黃,最養脾土;
脾德在緩,故需食甘味以緩脾之情。
2、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濕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濕,亦可讓脾舒暢。再者,米或麪食烤成半焦半糊時即有香味,亦可養脾。
3、勿過食生冷
小孩子從小就要注意勿過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飲、涼水等,因為會傷損脾陽。
脾虛之人又可堅持晨起喝生薑紅糖水,有助於温脾,並能昇陽。
4、脾氣通於口,脾和順則口唇能納五穀
脾有病則唇色改變,或發黃,或發暗,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又按面部診斷,脾應於鼻頭。鼻頭色黃,必屬脾虛。
按手掌診斷,手掌中間及大魚際對應脾,若發暗亦是脾虛之相。
平時認真調理,自己注意觀察這些部位的變化,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脾陽充足的改變。
5、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人憤怒、怨恨或焦慮時,胃和臉一樣充血而發紅;
人悲傷、沮喪或憂鬱時,胃就變得蒼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動也減少。
中醫也認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肝的調節功能,進而會影響脾胃。
中醫其實還有很多關於養脾胃的方法,從日常飲食到四季養生,都有很詳細的講解。
養脾就要找對方法,對養脾健胃超管用,小編推薦你好好看看這門課——《脾胃一強壽命長!名醫教你調脾胃》
這門課是由王鴻謨教授和其他5位專家一起講的,王鴻謨教授從事中醫教學、醫療、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長察色切脈診病,針藥並用治癒疑難重病。
在創建中醫色診學、診法客觀化、完善辨證體系、還原構建經絡系統、體表-內臟多層次對應相關等方面多有建樹,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績,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研究成果為中外學術界廣泛關注。
6位專家專門製作了8節養脾健胃知識,全面覆蓋脾胃問題。讓廣大朋友們遠離胃酸胃痛、脾虛潰瘍、腹痛腹瀉等常見脾胃疾病。
另5位專家分別是:
逯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 主任醫師
陳濟德 山東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指導專家 主任醫師 教授
李昂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
李軍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王志斌 北京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副主任醫師
這門課就是要幫助大家,正確的認識脾胃和人體,各個系統、各個臟腑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生活中怎麼樣科學合理的養脾健胃。
看完這些課,你可以學習到下面這些健脾養胃的專業知識:
1、脾胃疾病的早期症狀
2、脾胃不和人羣最佳的飲食方案
3、脾胃疾病的治療
4、胃炎、胃潰瘍引起的其他併發症
5、脾虛分別有哪些表現
6、針對不同的人羣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脾胃不和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6位專家的詳細講解,只需要每天空閒的時候聽一聽,每天瞭解1個脾胃不和小知識,防治脾胃疾病很輕鬆!
最關鍵的是科學、靠譜、值得看,名醫親授,在家就能獲得專家建議。
有些老胃病的患者,因為已經有十幾年的老胃病,犯病了自己吃點藥,好了就不管了,下次胃痛再吃點藥。
最後發生明顯的便血或體重減輕,才去看醫生,這時已經是晚期胃癌了。太多人因為缺乏醫療常識,導致悲劇的發生。
最省心、靠譜的做法還是聽聽醫生的建議。
可很多人要麼沒時間去醫院,要麼每次去都是“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很多疑惑都還沒來得及問,就讓回來了。
而這門課,就能解決你關於脾胃疾病的各種疑惑,懷疑自己有脾胃疾病,想防治脾胃疾病,都適合看這個課。
總之,中醫治病,重在辨證調理。除上述藥品外,針對脾胃虛弱的中成藥還有很多,實際在選藥時,還是要結合自身具體病情來辨證選擇的,特殊情況時還是建議在醫師指導下辨證選藥比較好。
#科普健康排位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