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農家織女用10年時間帶村民傳承土布絕活

丁村土布,又叫老粗布、手織布,有着幾千年的生產歷史。如今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村民任春秀讓這一傳統技藝重新綻放出活力。

2006年3月,38歲的農家女任春秀(小名“狗妮”)在山西省襄汾縣丁村自己家中創建了手工織布農家作坊,創建時只有一個人,用的是奶奶留下的一架老式木製織布機和一台手工紡線機。 圖為狗妮與丈夫密切配合進行刷線工序。

2008年初,隨着手工織布作坊事業的擴大,狗妮招兵買馬,租賃場地,購置設備,在丁村民俗博物館第20號院組建了襄汾縣丁村狗妮土布專業合作社。經過10年時間,狗妮織布社已經發展成了擁有4家手工作坊, 10架織布機,18家庭院作坊,以生產牀單、被罩等10餘種土布品種的小型農家企業。位於丁村民俗博物館內的手工織布社,也成為遊人觀賞的一個景點。

從採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軋花、彈花、整棉絮條、紡線、打線、染線、落線、整花型、織布等,需要經過大大小小72道工序。

將棉花紡成白線是手工織布的第一道工序。


緊接着要將紡好的線纏繞成線梭,供織布機梭子使用。

村民們用自己研製的繞線梭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從事織布的都是本村的村民,年齡最大的70多歲,農忙時種地務農,農閒時紡線織布,掙點工資補貼家用。

經線工序,是把70條線按照不同的顏色搭配整合在一起。


紡織過程中,難度最大的環節就屬“牽經”了,將一根根棉線牽起,繞過木樁,按照一定的花色搭配,將數百根棉線按照順序穿插排列。執線時,手要保持平衡,不然牽出的經線鬆緊不一,織布時易被梭子打斷。

遇到難度大的關鍵環節,狗妮都是親自操作。

這座院落是狗妮最早織布的地方,平時沒人住。由於院子比較寬闊,經線工序有時也在這裏做。像這樣的經線動作,狗妮每天都要重複走幾百個來回,一天下來,腰痠腿疼是常有的事。

穿攢也是手工織布的關鍵環節,必須兩人共同操作才能完成。


一送一鈎是穿攢的主要步驟,合作的兩人必須做到細心,穩準,配合默契。

穿攢時必須確保每空一根,排列均勻,不能混穿和跳線。

婦女們穩坐梭機上,穿綜飛線嫺熟有致,彷彿不是勞作而是表演絕活。一手穿梭,一手推板,同時雙腳在四個腳踏上起伏,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木製織布機是村民們手工織布的主要工具。五彩斑斕的棉線在織女手中變成了圖案豐富多彩的粗布用品。


手工粗布可以加工成睡衣、內衣、襪子等生活用品。

狗妮正在整理前一天生產出來的手工粗布製品,供遊人選購。看着自己設計製作的手工粗布用品受到歡迎,狗妮內心感到非常滿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農家織女用10年時間帶村民傳承土布絕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