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

高僧之所以受人尊敬,在於他們的甘於淡泊,不貪安逸,不務奢華,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斷地昇華、滋長。這些都反映到他們的書法作品之中。書法之於他們,是人生、藝術、禪修的有機結合,由在俗時的絢爛轉化為脱俗後的平淡,這是修心的結果,亦是大師心靈境界的昇華。

歷史上書法功夫了得的高僧不勝枚舉:隋之智永,退筆冢立,千字文成;唐代懷素,一代風騷,醉成狂草;宋元二代,書僧多有:圜悟克勤、虛堂智愚、清拙正澄、了庵清欲;明之擔當、憨山、破山明等;直至清代:八大山人、弘仁、髨殘,又有石濤異軍突起;近代弘一,諸藝詣高;虛雲和尚,書藝壽德,登峯造極。

今天給大家帶來16位歷代高僧書法欣賞,不一樣的書法意藴,不一樣的心靈境界。

智永

智永,南朝人。本姓王,名法極,法名智永,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智永繼承師法,精勤書藝,相傳曾手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廟。當時求書者很多,住處門限踏損,裹以鐵皮,號為“鐵門限”。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懷素

懷素, 唐代書法家。懷素幼年出家,最初修習佛經、歷律書,後來留意於書法。相傳他禿筆成冢,並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懷素在參禪的時候,也喜歡筆墨,曾經西遊長安,後遷至京兆。遍訪唐朝名家,並且尋訪前朝遺書,融會貫通,書法技藝大進。懷素經常性的生病,每次病痊癒之後,書法體勢就會產生新的變化。

明 破山明《草書七言聯》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破山明,俗姓蹇,名海明,號旭東。四川大竹縣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出家為僧,法號:破山明禪師。破山明家學淵源,出家前本是一介儒生,後因戰亂四起,看破紅塵遂削髮為僧皈依佛門。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明 破山明

破山和尚一生雲遊四方,不僅精通佛法,且善詩文,尤工書法,其字俊逸瀟灑,珠圓玉潤,溶王、顏、歐、蘇之精華為一爐,形成了自己不拘一格的書法風貌。

憨山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憨山《行書住山法語》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憨山(1546-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在詩文書法方面,大師皆有造詣,少時,與雪浪洪恩翰墨交遊,晚年展紙信筆,一一出自光明藏,都無思議;其書法師尚唐人歐陽詢、虞世南,善行草,下筆平穩、含蓄凝鍊、秀潤中和,於平淡中見功力,這與他參襌淨業有極大關聯。嘗刺血書《華嚴經》,有行書《懷淨土詩帖》等流傳。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憨山《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此本內容為性理修養之説,涉佛教。寫法上本於王字,不少字的結字與《聖教》相類。然取勢用筆頗有自己特色,與明末書家喜一筆順勢帶下,連綿不斷的行草寫法迥然有別。總體的特點是靜穆而不乏靈動,端穩而不乏妍美。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全篇章法總有若干重字以醒目,若干輕字顯靈動,通篇取左低右高側勢,款款書來極為自然,一如一股清泉從山間緩緩而下,絕少火氣和鼓譟之氣,讀來如行雲流水一般,既有古意又有時趣,古意者取大王儒雅的神韻,時趣者,用小王內擫筆法圓轉引帶,以消泯火氣,不過分追求轉折頓挫的變化,因而顯得嫵媚,當然個別筆畫也會顯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飄浮。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從其取法的角度看,憨山悟性極高,有聰慧之氣,所以他的作品前人的影子不多,自己的個性不少,有時還善於在個別點畫中以隸意出之,這在妍美的風格上摻和進了一點古拙的意味。

八大山人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等。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做道士。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談到八大山人的書法,自然是特指形成獨特面目後的“八大體”。他的書法以獨特而強烈的個性特徵屹立在書法歷史上,以至於獨特到令人驚訝的程度。

八大書法用筆,有兩個極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簡”,一個是“圓”。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他簡化了用筆的動作,任由筆毫做平面的運動,提按微弱到了極其隱含的地步。這的確讓人很吃驚,因為人們追求的那些複雜而且高檔次的用筆技術,八大棄之不用!石濤和尚有兩句詩稱讚八大山人 “書法畫法前人前”、“眼高百代古無比”,就用筆追求上説,八大應該當之無愧的,是去掉鉛華返本真。八大山人用筆雖簡練,但卻是沉實的。我們看他的字,明顯能夠感受到筆與紙之間強勁的摩擦力,古人叫做“澀”,能否澀得住,很關鍵,這是形成沉實的主要緣由。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圓與方是對應的。八大早年的字是追求方勁的,署八大山人款後,逐漸轉到圓,用啓功先生的話講是“漸老漸圓”。圓有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外形的圓。成熟的“八大體”,下筆處自然而落,不做着意的“切”的動作。另一個層面的圓是筆畫的質感,質感的形成來源於畫的啓迪與借鑑,在點畫質感上是獨到的,也是難於達到的。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當然,八大山人的書法,要説的還很多,個性如此之強,以上的總結,只是八大所獨有的。我們彷彿看到那個瘦瘦的老人孤傲地走在屬於他自己的路上……

髡殘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清 髡殘 秋山幽靜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俗姓劉,字介丘。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法名初為智杲,後易為大杲,字石溪,號髡殘,又號白禿、電住道人、石道人、殘道者等。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清 髡殘 物外田園圖冊(部分)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的書法及風格,以往未見有專文論及,不僅是他在書史上的影響薄弱,主要還是其書畫傳世太少。故此,要了解髡殘書法,還是得從其繪畫題詩、題記中來考量。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清 髡殘 雨洗山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不同於八大山人或石濤的賣畫為生,他的繪畫除了自娛之外,主要是饋贈友朋、故舊和以書畫做佛法結善緣這兩種用途和功能。因此,他的繪畫往往多有題詩、題記,記述和表達對自然山川的讚美,對佛教經典的感悟,這對後人更好地理解其繪畫思想、藝術淵源乃至佛學造詣大有裨益,也為人們瞭解他的書法提供了可能。

石濤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楷隸行三體雜錄卷局部

石濤,本姓朱,名若極。籍貫廣西。為僧後法名原濟、道濟,字石濤。題畫別號甚多,如苦瓜和尚、清湘老人、清湘陳人、大滌子、瞎尊者、阿長、濟山僧等等。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記雨歌帖

他的書法,在行楷中參以隸法,有六朝造像記的筆意,用筆不拘成法,字形大小參差,正欹錯落,然筆墨古樸遒勁,天真爛漫,與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隸書也寫得“散樸有致,不檢繩墨”。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七言詩軸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行書扇面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弘一法師書法大致有以下幾種:寫經、信札、結緣(包括佛語、格言、警語等)、著述以及純粹創作。“弘一體”主要運用於寫經與結緣及創作的書法作品中。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觀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完全可以説達到了書法與所書文字兩者之精、氣、神的完美統一與融合,樸質無華而感人至深。其境界可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的最後偈言或與之最契:“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馬一浮認為弘一法師書法“晚歲離塵,刊落鋒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葉聖陶在《弘一法師的書法》中概括為“藴藉有味”;弘一法師自謂“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

【終】

書法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6 字。

轉載請註明: 16位高僧書法欣賞:筆下虛空、不貪安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