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趨吉避凶,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周易》:趨吉避凶,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周易》一書源於憂患,中國文化早熟的人文主義就來自憂患意識基礎上的《周易》。翻開《周易》六十四卦,幾乎每一卦都與憂患有某種聯繫。
“乾之第一”中許多地方都論及人何以會憂?缺德、懶惰是其一,“懸貊素餐,居非所安,失輿剝廬,休坐徙居”,屋內懸掛貊卻是尸位素餐,不勞而獲坐卧不安。丟了車子又毀房子,休要呆坐快遷居。愚蠢為其二,“三痴俱走,迷路失道,惑不知歸,反入患口”,三個白痴同路走,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回家的路,反而遭遇了災禍。聽信傳言為其三,“傳言相誤,非幹徑路,鳴鼓跡處”,傳言不能輕信,小道消息不靈通。敲鑼打鼓驅趕狐狸,卻不見狐狸的蹤影。“闇昧蜚語,相傳詿誤”,流言蜚語不脛而走,以訛傳訛矇蔽騙人。鬼神居住在什麼地方,誰知道他們的住處呢。家庭不睦、人際不和為其四,“二人異路,東趨西步。千里之行,不相知處”,兩個人不同路,一人向東走一人往西走。背道而馳走了千里路,彼此不知到了什麼地方。“背北相憎,心意不同,如火與金”,兩人背後相互憎恨,各人的心意不相同,就像火和金一樣不相融合。
如何消解憂患?《周易》指出其中一種方法是專注於某一種學習、工作、事業,説人要像布穀鳥那樣“專一無尤”,因為許多煩惱源於人自身編造的故事,完全是一種主觀臆測。“君子是則,長受嘉福”,布穀鳥專心哺育雛鳥,就不會有什麼憂傷。如果我們專心於學業、專業、事業,以此為準則就能長久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可以説憂患是自強的心理動因。
中華民族的老祖宗最注重實踐之道,《周易》一書,是古聖先哲把芸芸眾生千百年來的生產和生活交往實踐,從經驗上升到卦象,從卦象上升到義理,又用義理應運於實踐,反反覆覆,才鑄就的中華民族偉大的指導人生實踐的寶典。
《周易》由《易經》和《易傳》組成,從《易經》到《易傳》經歷了長達700至800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周易》逐漸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由巫術上升為哲學思想體系。《周易》以卦的形式出現,而卦由蓍所決定,蓍與卦構成一個整體。人們研究《周易》重卦輕蓍。“蓍實質是用數的奇偶對立統一的變化法則創造出一個試圖反映事物變化規律的模擬物,為證明它的有效性,在巫法的內容裏又建立起數、卦、事物三位一體的結構,並利用數的分合運算關係而組成的一幅數的世界模式圖。這個模式是不科學的,但揭示了數的奇偶對立統一的辯證法,並企圖用它去説明事物普遍規律,反映了質量互變的辯證關係,在這一點上具有科學價值。巫術代表中國古代數學發展達到一個新水平。”中國古人的智慧表現在人能在適應環境中改變環境,運用符號以精神動作轉變客體,在動態互動中與自身所處環境相融合。
《周易》:趨吉避凶,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用《易經》來卜卦看似算命,其實是教人趨吉避凶的實踐方法,再經《易傳》闡發,從本質上看《周易》是一部實踐哲學。《履卦》形象化地指出了這個特徵。其卦辭“履,履虎尾,不呸人,享”,這是一個故事:比喻一個人在老虎屁股後面走,離老虎還比較遠時,加之能安分守己,當然沒事。當離老虎近了一步,又能約束自己,與世無爭,貞吉平安。如果像瞎了一隻眼,跛了一隻腿還繼續盲目地前行,就會踩到虎尾,兇險就來了。但如能小心翼翼,也能得吉祥。倘若自以為了得,主動去踩虎尾,過剛易折,必為兇象。若在已經沒有虎尾可踩的情況下,仍然審慎行事,經常反省自我,當然吉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不同的處境中均有一個如何循禮的問題。一個人無論在怎樣的處境中,都要有獨立的人格,不為物遷,不為利誘,心無雜念,遠離是非,注重自我修養,無論與誰相處都應該善良、包容、謙虛有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與領導相處或做重大抉擇,切忌過猛、專斷。
《泰卦》和《否卦》一陰一陽,猶如《序卦傳》所言“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好壞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順應變化方得趨吉避凶。天地不交、陰陽不和就會陷入“否”的狀態,如能在這種狀態中“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注意有效溝通仍可轉否為泰。
《乾卦》第三爻提醒人一定要心存憂患意識:“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否卦》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陷入麻煩,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成敗,能與羣體同心協力,不搞山頭宗派,結局就會“否極泰來”。
卜卦的根本不在算得準不準,而在於面對個人的處境,如何提高修心的德性和智慧,六十四卦表現了宇宙現象,各卦都具有相對性,它要人常懷憂患,修煉自己,不斷地否定既有的存在,不斷調整自己,以達到超越自己的目的,這樣才能趨吉避凶。如《乾卦》變為《既濟卦》時,其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水火既有相濟之功,又有相剋之患,所以,君子當居安思危。
《周易》:趨吉避凶,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人性的一大弱點是小有成就即會驕傲自滿,因而《謙卦》顯得特別重要。它告訴人們,天道、地道、鬼道、人道都助益謙虛之人,損害驕慢之人。彖曰:“謙,享。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天道懲罰驕狂者,嘉獎謙卑者,鬼神危害滿盈者,福佑謙卑者,人道厭惡驕傲者,喜歡謙卑者。謙虛令人尊貴且有光彩,能給予卑微之人以尊嚴、不受欺壓,這樣的君子才能善終。
《周易》對開始和終結有特別的論述,它講終始,不講始終,認為終了又開始,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終點,終點永遠是開始,因而沒有徹底的成功,成功了仍要重新開始,這叫“終始論”,不是“終結”論。成功是有不同階段的,是有不同層次和程度的,因此不能因為稍有成就就翹尾巴,就驕傲自滿。成功有可能變成失敗,失敗可以轉變為成功,這裏體現了變化是永恆的常態,一陰一陽之謂道,成功和失敗始終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變化是現象,現象背後又有不變的規律,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運行均有其規律,有的明顯,有的肉眼看不見,甚至我們的認知水平和能力也達不到。六十四卦的運作是有其規律的,它揭示宇宙、自然、社會、人生運行的規律,生生不息的宇宙法則,尤其是為人處世、知變應變的大智慧。
《屯卦》《蒙卦》告訴我們如何為人父母;《需卦》引導我們如何滿足自身的需要;《訟卦》教人們如何避免訴訟,俗話有“你想一輩子不愉快,你就去打官司”的俚語。《比卦》啓迪我們如何看待和處理人際關係;《小畜卦》教我們怎樣看待財富,如何積累財富,在今天還有一個如何學會消費等問題;《泰卦》闡發了國家、社會、團體平安、天下太平的根本緣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警示,君子與小人如何相處。如何看待人生逆境?怎樣走出逆境、貧富、禍福、快樂和痛苦?為什麼“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如何觀人?如何養身?如何交友?如何避險?如何看待和處理愛情家庭婚姻之事?《否卦》《豫卦》《隨卦》《觀卦》《頤卦》《坎卦》《恆卦》《鹹卦》《説卦傳》等卦均有論及。
《周易》的一個重要思想理念是引導、啓迪人加強自我修養,使自己的行為守正、無妄、至誠、至信、無私慾、篤實中信,這是“孚”的內藴,是指個體要有良好的品行,亦是團結他人、凝聚人心形成正能量的社會內在動力。這種品行的修養、歷練有一個過程,首先是“履”,這既是認識“霜,堅冰至”,又是認識上的一個軌跡,要經過“直、方、大”到“含章”達到“可貞”,這是認識上、實踐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一個人在人生旅程中要做到“直、方、大”是很不容易的,這是陽剛的生命體現,是一種創造性的生命力表現,不僅尊乾還要法坤,還要有凝聚性的能力。做人簡易是“直、方、大”,道最深源處是簡易,簡易也就是自律道德,也就是王陽明的良知,康德的絕對律令,孟子的“四端”,人格成熟的狀態是“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即剛柔相濟。
對“直、方、大”的解釋,《坤·文言》説道:“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是儒家的重要特徵。“敬”來自內心,不然人格站立不起來。人在做人處事上不可以放肆,生命要凝聚不散,“虛壹而靜”,也就是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有所得。這可以説是儒家道德修養的核心之所在。
《周易》是最高的智慧,在實踐中體悟這種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我們學習《周易》的根本目的。《周易》看上去卦、爻、象、數,晦澀難懂,實際上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周易》描述、揭示、闡發的思想理念就是我們當下的“日用倫常”,當我們靜下心來體會和感悟,《周易》的哲理就會呈現出來。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04 字。

轉載請註明: 《周易》:趨吉避凶,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