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無間道》裏有樣一句話:往往都是事情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情,大抵如此。你認同嗎?無獨有偶,此話與“君子豹變”相得益彰,什麼是君子豹變呢?君子和豹又有什麼關係呢?

“君子豹變”是一個成語,出自大道之源、羣經之首的《周易》中的《象辭》第49革卦:

“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什麼是象辭?傳説周文王引用夏朝《彖辭易》、商代《坤乾易》、周代《文王易》“三易合編”而成《周易》,象辭就是周文王引用三易作為佐證的辭句,也是解釋卦象的辭。

而要理解“君子豹變”,則需聯繫整段辭句來重點解析,這樣方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大人虎變”是一個成語,這裏“大人”是指大王、大賢、統治者,或地位顯赫之人;“虎變”是説老虎身上斑紋的變化;“文”通紋指紋路或花紋等,“炳”是明顯或顯著的意思。

“大人”有含義演變。《周易》成文於商末周初,經春秋大教育家孔子的整理,我們現在所見的《周易》大多是春秋時期的所成之文,“大人”在春秋前指追求變革的君王,在春秋後指大賢者、統治者等,意思寬泛些。

那麼“大人虎變,其文炳也”不難理解,即:

大人之變應如虎紋一樣涇渭分明、顯著卓越,引申為大人物、大賢者、統治者或身居高位者,要像老虎一樣變化,虎虎生威、迅猛快捷,擁有摧枯拉朽、不可一世的氣勢。

眾所周知,老虎是百獸之王,主威,虎虎生威而有王者之氣,讓人不敢造次。我們常將封建帝王比喻成老虎,如成語“伴君如伴虎”;還有“君心難測”,説明帝王之心莫測。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而身居高位者要像老虎一樣迅猛蜕變、雷厲風行,關鍵時迅速生出一種王者威嚴的氣勢。比如一個企業、團隊等的領導者,在遇事關鍵或危機時刻,要迅速制定方針決策、霸氣出擊,這顯然與常人之變截然不同。

歷代文人騷客對“大人虎變”都頗有見解。

《周易.革》還提到“大人虎變、未佔有孚”,比喻身居高位者,行動變化莫測;段克己《正月十六日夜雪》中説:“大人虎變固莫測,運命由來有所遭”;李白《梁甫吟》中説:“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聯繫到我們職場,職場中有五型人格,可用老虎、孔雀、考拉、貓頭鷹、變色龍五種動物來表示,而優秀的領導者一般是老虎型人格:

目標明確,好冒險;個性自信積極,競爭力強;凡事喜歡發號施令、掌控全局;不喜歡安於現狀;思維敏捷、行動力強,目標一經確立便全力以赴。

我認為,這就是現代版的“大人虎變”。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君子”在春秋前是指國君的兒子,在春秋後指有修養的士大夫、品德高尚之人,意思寬泛些;“文”通紋指花紋或紋路;“蔚”本意指牡蒿,多年生草本,引申為茂密、盛大之意。

聯繫上一句,其文炳也和其文蔚也,都是燦爛、華美的意思。古代虎的地位要比豹高,虎紋和豹紋雖有區別,但都是十分華美、分明。這種華美,在革卦中喻指圖新、變革。

那麼“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就是説:

君子應象豹一樣成長,出生時醜陋普通、不入眼,但經過自己後天的努力修養、求知等,最終像成年的豹子一樣,矯健而美麗,成為一個品質高尚、修養良好的人。

有人從字面理解,認為“豹變”應像豹子一樣迅速改變,以適應環境。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常看到一些影視快餐如動物世界,豹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如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中鄭愷因動作迅捷而被譽為“小獵豹”。

其實,這種理解尚膚淺,只停留在表象。古人看待一件事物,與我們不同,他們很少去關注事物功利、次要的一面、而是強調正向的一面。如“君子豹變”中,古人關注的就是一個人的積極成長,強調的是“長成”過程。

看看豹子是怎麼成長的?豹子出生時,骯髒黏糊軟作一團,斑紋很雜,也不好看,皮毛色澤不夠亮,不夠美,個頭很小,看上去很軟萌、很弱小,與美麗、矯健而大氣的成年豹相比,相貌醜陋,氣場也很弱。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但君子就應像豹一樣成長,從普通到偉大,從醜陋到美麗,從弱小到強大,完美蜕變,成長得大氣、美麗而矯健,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強大的能量與擔當,實現人生的華麗蜕變。

這裏強調的關鍵點,就是“蜕變”。

再進一步説下,“君子豹變”介於大人之變和小人革面之間,強調的是君子的高尚品德及能力擔當,不能像君王等大人物一樣雄視天下,但也不會像小人物一樣格局微小。

虎和豹雖都是猛獸,但豹的級別和力量不如虎,也不敢與虎爭雄。老虎出生時紋路分明、華美,成長變化明顯,猛虎氣勢很快顯現;而豹出生時弱小呆萌,身上紋路雜亂,從紋理變化到最終的華美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大人之變”雖如虎紋一樣涇渭分明,而“君子之變”如豹之有點斐,雖不像虎紋形成那般迅速,那般分明和顯著,但也有點“斐”。有一個詞語叫“有斐君子”,有斐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備、才華橫溢的君子。

綜上,毫無疑問,“君子豹變”強調的是“改變”,這給了我們一些靈感,《無間道》裏有句至理名言,鈺姐也深以為然:

“往往都是事情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情,大抵如此。”

這裏的“事情”我理解為規律。人的蜕變,除了自身因素如意志、經歷、主觀能動性等影響外,外界因素如長期浸淫的環境、耳濡目染的事物、世間之愛、信仰等也都很重要,對人的改變也可能是鬼斧神工的,或被重新塑造。

這説明,改變或是被動而不可逆轉,即規律。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這裏的“小人”,不同於我們今天所謂的德行不好的人,而是指平常人、小人物、普通老百姓,或指沒有接受過教化的人等;“革”是變革、圖新,“順”當然指順從。

“革面”就是改變舊的面貌,與成語“洗心革面”中的革面意思相同。“洗心革面”出自《周易.繫辭上》,意思是去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將舊的觀念徹底改變。

那麼“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就是説:

小人物雖有些舊習,但也要順應時代而改變,認清大勢所趨,不能過於激進,也不能固步自封,而應順從改革而蜕變,這樣才會吉祥。

為什麼要這麼説呢?

作為普通人,能量小,資源少,影響力也弱,不能影響世界,更不能名垂千古,大多處於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生存層面,能做到的是:

認清當下的形勢,改變自身的觀念,順應歷史的變革。

畢竟普通人,成長力不夠,眼界有限,無法像君王一樣虎變,成為威嚴的領導者,指點江點、強力變革;無法像君子一樣豹變,華麗轉身、擁護變革,也還無法擁有堅定不移的立場與性情,他們能做的是順應王命、順從環境。

而我認為,順應變革,也就是遵循社會規律。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文章所解析的三種人的象辭可理解為:

身居高位者要像老虎一樣迅猛變化,制定決策、卓越顯著,擁有雄視一切、摧枯拉朽的氣魄;君子應象豹子一樣聞風而動,順應王命、擁護主張、響應革新;普通人也要認清大勢,順從變革。

整句象辭比喻形象貼切,把“大人、君子、小人”三者的能力、擔當與職責,揭示得淋漓盡致,非常好理解。

不可否認,這是古人對人性和發展的考量,這種數千年前的思想雖有歷史的烙印,但也有先進的成分,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世糟粕,這才是對待中華文化的正確態度。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8 字。

轉載請註明: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