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場旅程,伴隨着人類歷史度過了數千年,中國是茶的故鄉,永嘉是烏牛早茶的故鄉。茶者,人在草木間也,永嘉茶農亦在碧綠茶園種植希望,採擷幸福的一芽一葉。片片茶園帶出共富的美好,縷縷茶香勾勒未來鄉村模樣。今春,全縣4.8萬畝烏牛早茶園總產量720噸,年產值約3億元,創下最高紀錄。“中國烏牛早茶之鄉”名片正越擦越亮。
烏牛街道馬岙村是我縣最早大規模種植烏牛早茶樹的村莊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的幾十畝到今年的2000畝,家家户户都種茶樹,而且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全村收穫茶青約36萬斤,茶幹約12噸,由於質高價優,家家户户都有不錯的收入,最好的約有10多萬元,平均至少有1萬元。”馬岙村支部書記胡榮欣給記者算了算今年的賬,美滋滋地。
茶農收錢開心,茶商付錢也開心,因為收到了好茶。每年春天,烏牛早茶開採,全國茶商紛至沓來,鮮葉與茶品供不應求,茶青最高銷售價每公斤達500元,今年則高達520元,幹茶最高銷售價每公斤6000-8000元、均價每公斤1000多元。茶商劉順生是土生土長的馬岙村人,他創辦了永嘉縣烏牛早茶飲料有限公司,因為家鄉情結他的收購價會略高於外地茶商。“我的客户越來越多,今年新購10多套茶機,估計產值可達3000萬元。”
縣農業農村局種植管理科負責人劉俊才笑稱,300年前,那位老伯在長夾嶺發現烏牛早其實就是給村民指明脱貧致富路。作為早春江南第一茶,永嘉烏牛早茶種植技術容易掌握,只要有勞動力的村民都可以種植,每年可獲固定收益。目前在我縣烏牛早茶種植面積比較廣,雖然主產區在三江、烏牛一帶,但其他鄉鎮都有種植,全縣5.3萬畝茶葉栽種面積中烏牛早佔比90%。而且近10多年來,烏牛早茶葉的收益相對穩定,一直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甚至是部分村民唯一的經濟來源。“家家户户種茶樹,家家户户有收入”也讓三江行禪村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農民脱貧致富”的研究案例。
擁有烏牛早母茶樹的烏牛嶺下村是烏牛早核心產地,也是家家户户都種茶。村民戴益生只種了不到2畝茶樹,但每畝每年都有超5000元的收入,因為投入相對少,他表示對此比較滿意。但在劉俊才看來,這還遠遠不夠,我縣烏牛早產業應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由於我縣茶葉加工企業大都屬於家庭作坊式,加工能力很弱,全縣每年有將近60%的茶青外流,嚴重影響產業效益。同時全縣種植面積200畝以上只有27户,年加工量5000斤以上企業只有17家,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企業只有1家,沒有公司化管理企業,龍頭示範帶動性不強。為此,去年4月,專門針對我縣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品牌建設、主體培育、茶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扶持的《關於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台。“此舉就是為了扶弱育強,增強茶企吸納消化茶青能力,進一步讓散户茶農安心種好茶,實施一年來效果明顯。” 劉俊才説。
三江街道北岙村的三五早農業開發公司首先獲益,因為有了補助,建築面積超1萬平方米、比原先增加約5倍的新廠房已建成,引進了全自動扁形綠茶流水線,茶機增加到40台,加工產能得到很大提升。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葉琴忠説:“以前一天只能做茶青500斤,現在可以做1600斤。流水線建成後節約了人工成本,以前1位師傅只能看2-3台機器,現在整個流水線有40台,只需2位師傅。據瞭解,三五早農業開發公司自有茶葉面積只有100來畝,剩餘所需茶青全部從散户茶農收購。目前全縣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人員3萬多人,他們所需茶葉都是從各地散户茶農處購得。
據統計,近一年來,我縣新建、擴建新廠房4家,隨着茶企加工能力提升,我縣茶青外流從原先的60%降低到了40%。同時茶葉種植面積明顯增加。因為連片10畝以上每畝可補助1500-2000元,吸引了巖坦、巽宅等地新發展茶葉基地比較多,全縣將近新增1500來畝。
規模上去後,帶動的不僅是茶農的種植積極性,還能為各村勞動力不強的低收入人羣謀福利。嶺下村烏巖下玉清農業植保產業合作社的烏牛早茶種植基地今年開採早,初期每天有10多位採茶工,高峯期時,每天則有80多位採茶工人。
“採茶工160元至180元一天還包餐飲,一年最長有40來天,最短也有20多天的採茶時間。”據劉俊才介紹,除此之外,各地茶企需要的管理人員工作員工都是就近村人。如楠溪雲嶺山白茶有限公司每年僱傭女性採茶兩次,共300至400人,一個月採茶女平均收入約6000元,附近的男性村民則成了茶園工人,在家門口就能掙到工資。
茶由人生,隨人而變,而人們在永不停歇的腳步中,一直在尋找人、茶、自然的交融。每年春回大地,漫山鬱鬱葱葱的茶樹都是各地最美的風景線,如何讓這道風景線成為經濟線,成為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讓人、茶、自然合奏新樂章,近年來,永嘉開始踐行。
在行禪村,連片4000多畝的優美茶園激發了縣農村電商服務中心打造 “行禪春早” 品牌的靈感。從去年10月開始,行禪村的烏牛早茶逐步實現品牌化運營,打造茶文旅IP、茶文化文旅示範基地。結合茶葉種植、茶葉採摘、整合精品文旅產業如製茶體驗、茶文創品、茶山古道徒步等,逐步形成集遊玩、觀賞、體驗、研學、購物、健身於一體的茶文旅示範村。有玩有學有樂還有茶有香,這是傳統茶農不敢想象的美景,但是我縣茶旅融合新的模樣。
在馬岙村,烏牛早源頭基地生態標準茶園建設工程去年已完成一期工程,今年啓動二期建設。1000米彩色遊步道、300多米登山遊步道,還有長廊、停車場、景觀牆,茶園不再只是茶園,而變身成為一處景點,那是未來鄉村的模樣,實現茶種植和二三產業的整合,從多個角度提升村民經濟收益,實現共富。
在雲嶺鄉,依託山地温泉省級旅遊度假區,雲嶺茶園已經不再單純依靠農業種植與加工生存,進而創新發展方向,探索集農業生產、農業培訓、鄉村休閒、研學旅行於一體的最美鄉村發展模式,將農場從起初小而美茶園轉變為如今含茶葉、茶油、水果等多種經濟作物生產,覆蓋種植、科研、深加工、培訓、鄉村休閒於一體的全產業發展模式,為雲嶺鄉的種植户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思路和可借鑑打造模板,打造好“農業強基”基礎,做好雲嶺鄉觀光後花園。
烏牛早茶品種以“早”和“優”在業內獨樹一幟,而且產業鏈完整,但一直以來沒有公用品牌。我縣目前共有40多家茶葉企業,擁有30多枚商標,真正叫得響的“烏牛早”這一品牌的所有權使用權均長期掌握在個人公司,不能為全縣茶葉產業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縣烏牛早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縣委縣政府已看到癥結,正在發力解決。
“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茶早、味香、人仙,從永嘉嫋嫋飄出的這縷烏牛早茶香必將煥發新魅力,飄得更持久更香醇。
永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董秀燕 汪學斌 仇齊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