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文鳥科麻雀屬下的動物統稱,全球共有27種,其中有5種分佈在我國境內。作為一種種羣數量最大的鳥類之一,在世界上的分佈範圍非常廣,除了地球的兩極和高山荒漠地帶外,全球各地均有它們飛舞的身影。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體型較小但“五臟俱全”、無處不在的動物,在上世紀50年代發起的以消滅蒼蠅、老鼠、蚊子、麻雀為核心的“滅四害”運動中,幾乎被趕盡殺絕了,到最後發現它也是“益鳥”而又不得不從前蘇聯大量引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麻雀麻雀是一種留鳥,絕大多數屬於“一夫一妻”制,少數強壯的雄性擁有兩個媳婦,每窩產4-6枚鳥蛋,一年至少可繁殖2窩,孵化後約30天就能獨自離巢,幼鳥以昆蟲的幼蟲為食,發育成熟才能吃糧食。
由於麻雀是一種體温較高的鳥類,對能量的消耗相對較大,並且幼鳥消化系統較弱,快速發育對蛋白質的需求較高,加上一次孵化出4~6只幼鳥時,鳥爸爸和鳥媽媽就不得不不間斷的外出捕捉昆蟲進行投餵,否則時間久了就會被餓死。
麻雀體長一般在13公分左右,由於體型較小,屬於直腸且胃很小,不利於能量的儲存,因此即便是發育成熟的麻雀每天也需要分多次覓食,且每次飛行時間只有數分鐘,這也是麻雀為什麼成為留鳥的根本原因,因為其它有遷徙習性的鳥類體型都較大,能量儲存比較多,更有利於長途飛行。
而隨着一部分候鳥的南北遷徙,這也為麻雀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北方的冬天難以覓食,天敵減少。
在野外蛇、猛禽或體型較大的鳥(喜鵲等)、貓、野豬等都是麻雀的天敵,由於受到天敵的破壞或獵殺,一部分鳥蛋甚至還沒來得及孵化,還有一部分幼鳥甚至活不到成年。
麻雀是一種羣居的鳥類,每當穀物成熟的季節,很容易形成上百隻到數千只的大羣撲向農田吃糧食,造成農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收成減少。
儘管麻雀的繁殖速度較快,但是受氣候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影響,麻雀的生存也受到一定的威脅,已於2013年被列入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在我國麻雀也屬於保護動物,已於2000年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中。
麻雀的功與過新中國成立伊始,我國工農業發展還很落後,社會建設百廢待興,而且又相繼發生了抗美援朝運動、三年自然災害等,為了支援前線保家衞國,人們不得不勒緊可腰帶過日子。
麻雀的“過”
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每一粒糧食都十分珍貴,然而就在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準備收割的時候,人們發現麻雀成羣的在莊稼地裏掠食,而糧食歸倉後老鼠偷吃又屢禁不止。
而麻雀雖然體型較小,體重也大約只有28~37克,但是由於善於飛行、走路靠蹦跳,且又是直腸短消化能力強,因此成羣的麻雀所消耗的糧食還是很驚人的,並且根據對麻雀的解刨發現其胃裏的糧食佔一半以上。
據估計,一隻成年麻雀每年要吃掉4.5千克的糧食,以稻穀70%的出米率算,相當於每年要吃掉3.15千克的大米(4.5*70%=3.15)。
若按0.5千克大米蒸出1.5千克的米飯供4個人吃飯計算,平均每年每隻麻雀吃掉的大米可供約26人吃一頓的飯(3.15/0.5*4=25.2),約合每人每餐吃米飯375克或0.375千克。按照這個方式進一步推算可得出每10000只麻雀一年消耗的糧食可供231人吃一年{10000*3.15*3/(0.375*3*365)=230.14}。
簡單地算一下賬就能得出,單就每消滅掉100萬隻麻雀就可以避免23100人的口糧遭被偷吃,再加上老鼠、米蟲的禍害,這一數字至少要翻一倍,可見麻雀、老鼠一起打就能省下不少糧食。
正是基於這一點,上世紀50年代起,我國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四害”運動,不過由於其中老鼠、蒼蠅、蚊子這三害一般善於隱藏、並且繁殖速度快,即便現在科技條件這麼發達的條件下卻還是在與它們“鬥”,就連美國最新試驗的通過“攜帶自殺基因”的雄蚊與野生雌性蚊子交配來阻斷蚊子繁殖,雖已經向自然界釋放了7億隻蚊子但收效甚微。
而麻雀雖然飛行速度較快,每秒約7~10米,但是飛行時間一般只有4分鐘,並且是白天覓食晚上回窩,因此相比其它三害更容易出成績,在滅四害運動中完全遭到了滅頂之災。
短短的幾年間,人們通過掏鳥蛋破壞巢穴,拉網等方式捕捉,製造噪聲、趕製稻草人以及揮舞旗子使其保持飛行而累死等,麻雀在我國幾乎銷聲匿跡。
在滅“四害”運動中,全國很多地方可謂是“捷報”頻傳,例如南陽動員全市打鳥,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捕殺了194432只麻雀;上海一夜之間趕製出80000個稻草人,100000張彩色旗子等。據記載,全國一年消滅的麻雀總數接近20億隻,吼吼、省出了4620萬人一天的口糧?
麻雀的“功”
麻雀一年雖然吃了不少糧食,但是就在麻雀被大量消滅之後,全國範圍內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由於蝗蟲等在內的許許多多的害蟲失去麻雀這種天敵的制約而瘋狂繁殖,大量糧食和經濟作物遭到害蟲的破壞而減產乃至絕收,迫使人們加大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以及毀林開荒擴大耕種面積,最終因天災和人禍引發了三年自然災害,農業產值慘不忍睹,出現了建國後最嚴重的饑荒。
而人們總結後發現,麻雀不僅吃了糧食,也吃了昆蟲(害蟲),而且幼鳥全部吃的是昆蟲的幼蟲,麻雀的存在有效地控制了昆蟲的數量,使得糧食作物、森林、草原等免於害蟲過度破壞。
進口的麻雀但是問題已經造成,面對蝗蟲等害蟲災害日益嚴重,為了恢復原有生態鏈,1960年4月我國全面停止了對麻雀的捕殺,並將其從“四害”中除名,取而代之的是臭蟲(後來又被蟑螂所取代)。
而且由於國內的麻雀幾乎銷聲匿跡,一時間很難擴大種羣規模,為了儘快恢復麻雀種羣,我國又從當時的蘇聯老大哥那裏進口了大量麻雀投放到大自然中,經過幾十年的繁殖,麻雀又成了我國最常見的鳥類之一,特別是冬季經常出現動輒成百上千的雀羣“組團”覓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