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門東,我轉悠了一個晚上。暗夜的燈光,遮住了拆了後的修復與恢復,顯出古舊。不同造型的石頭地面,區別出一個個不同的街區巷道。風格類似成都的寬窄巷子,比寬窄巷子的規模,好像更大。
白天登在城樓看到的粉牆黛瓦,晚上都看不清了。只有馬頭牆在燈光下閃着冷冷的光。穿行在一條條巷子裏,我好像走在錦裏,又好像走在武漢的户部巷。撲鼻的烹調香味,躲不掉,陣陣襲來。一個個小小博物館裏,展示着老南京的老行當、老工藝、老工匠精神。有的,展示了江蘇的各種白酒,有空瓶有滿瓶。不同的檔次看包裝,很多老包裝難得看到,代表了一個時代。有的則藉着改換包裝更新迭代,價格提高不是一點半點。
居高臨下看門東
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南京的刺繡、緙絲、金箔等特殊工藝。這些華美的工藝品,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是普通人的享受。我權當看到便是擁有,忽然便覺得自己成了富翁。經過三條營七十四號民居,舊時安徽會館的所在。比鄰便是胡善祥故居,感慨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狀元獨特的人生經歷。穿過銀興菲林影城小小的商業區,我尋找着老門東我想找的東西。
忽然,我看到一個木雕磚雕特別繁雜的建築。這是什麼地方?博物館嗎?名字卻叫駿惠書屋。書店?這是一間先鋒書店。不同的城市都有先鋒書店,裏面有最新和最新奇的書。先鋒代表着前衞,代表着特立獨行的個性。一般先鋒書店的佈置,總有“思想”包含其中。這間外面就能看出徽派風格的建築,是先鋒書店?
好奇地,我走了進去。“書屋”,何止是書屋!這是老門東第一處恢復的古建築,典型的徽派建築。用書屋命名,太小了。我感覺更像是一座博物館一座藏書樓。不止。它分明比藏書樓開放,比博物館更可以親近。遊客可以走進每一間房屋中。
這是個兩層三進式的房屋,典型的深宅大院。走進去後,我驚歎於看到的每一扇門每一扇窗:腰鼓式房梁,一根一根毫不含糊。窗欞、構件等處,都是精細的雕刻。這是我距離徽派建築最近的一次。雖然我看過不少,但是空間的距離,讓我不能細細欣賞和觀察。
這梁這柱這雕
駿惠書屋滿足了我。我可以在樓閣的不同高處,或者平視、或者居高臨下。我看到了什麼?每一個雕花的細微處,每一根古木的佇立,帶我回到過去的時光,去看我從未親歷過的過往。那是“庭院深深深幾許”的神秘和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曖昧。
書屋的雕花,秉承了徽雕固有的繁複精緻。細看每一扇門,雕花各有主題,絕少有簡單的重複。貌似單調的冰裂紋,也“裂”得各不相同。室內雕花,刻畫了眾多故事人物。門扇上,有傳統祥瑞的動植物,也有傳説中的神仙人物等角色。它們各有出處和淵源。每一個轉角拐彎的地方,每一架書架前,都有舒服的座椅,為讀者們提供了休閒和獲取知識的便利。
設計者的用心,隱藏在看似不經意的每一個地方。大梁上,掛了一個鐵藝的“壽”字,鐵藝的頂,是一個葫蘆形。中國人喜歡的“福祿壽”,用一個不同於古代的方式呈現。類似這樣的設計和精雕細琢,無聲地傳承着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我不知道坐在書店的人,是讀者還是遊客,亦或是像我這樣無意走進去的溜達者。或許,這是老門東恢復者隱藏的理念,讓每一個進入書店的客人,都能找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高大的書店小小的人
駿惠書店,從高處看下面的店面,真的震撼。這是書店嗎?相比一些在艱難維持的書店,很多都經營了與書無關的各類商品。這個先鋒書店,除了些文創藝術品外,都是書。在高高的書架前,人顯得那麼渺小。
我以為我看到的已經是全部。走出後門,回看精巧的小小飛檐和同樣繁雜的雕刻,深有所感。轉過身,一個同樣徽派建築的讀書亭,優雅地與書店相依相存。是的,建築風格一致的讀書亭,散發出温暖的黃色的燈光。那是屬於家的光,是為遲歸家人留的一盞燈啊。
書亭邊,有一個不大的照壁。照壁上端雕有二龍戲珠圖案,中間是一盆假山盆景。再前面,是一個石頭製作的方形荷花缸,同樣有了年頭。簡單的幾樣點綴,營造了一個小小的花園,靠在讀書亭的美人靠上,捧一本書,伴着陽光,是怎樣的體驗?
走出門外的讀書亭
我忽然發現,將一個先鋒書店放在一個曾經古老的建築中,是一件別具匠心的設計。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建築,是凝固的歷史,是人類文化和智慧的結晶。
先鋒書店,原來是文化的一個符號。老門東所有的古蹟恢復,是不是以駿惠書店做了藍本?我的好奇心,越發強了。有時間有機會,會好好逛逛,找找我的興趣點。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