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個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這往往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而內廷分為乾清宮、交泰殿以及坤寧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作為天子居住的地方,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外朝代表的是國家機密,而內廷代表的是皇帝大人以及其妃嬪的隱私。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地方,一個代表皇帝隱私的地方,匾額上竟然插着一支箭。先來説説匾額,這是古建築的必然組成部分,相當於是古建築的眼睛。這是數千年來獨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古代向來有以匾識萬物,以匾區分貴賤尊卑,而在正面的門上是必須有匾額的,尤其是故宮這種皇家宮殿。
這被射了箭的匾額位置還很不一般,它是隆宗門,屬於內廷中路的一部分。這麼來説,乾清門是紫禁城內廷的正門,這隆宗門便在它門前廣場的西邊。隆宗門的內外分別是軍機處的值房和慈寧宮,它相當於是隔開內廷跟外朝的重要通道。只要是跨過去,便是進入了皇帝的隱私地帶,這裏除非是得到皇帝允許,否則就算是王公大臣也不能私自進入,可見其重要性。
皇帝之所以會允許這裏的匾額上有一支箭插着,也是為了不忘恥辱,因為它的出現本就是一次恥辱。首先來説説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那一年是嘉慶十八年(1813年),嘉慶這位皇帝比較悲催,他登基的時候天下其實已經非亂了,而且吏治敗壞。從種種的事蹟就能看出來,比如説數次莫名其妙的被刺殺,嘉慶二年從圓明園回宮路上被刺殺。
除了刺殺,各種叛亂、起義更是數不勝數,這不,嘉慶十八年也發生了起義。起義者是天理教的人,一連將河南、山東等地攪得不得安寧。這一年的9月15日,兩百個北京的天理教教徒也反了,他們帶着人直接攻進紫禁城東華門西華門,衝着皇宮重地去。對了,他們還有不少的太監作為接應,而把守午門的將領竟然已經跑了,天理教成功穿過隆宗門,進入養心殿。
巧的是皇帝不在,嘉慶外出還沒回來,此時這羣叛賊離后妃們已經很近。正在他們努力爬牆的時候,皇宮的皇子和妃嬪也知道了消息,有人竟然驚慌得拔腿就跑。當時的道光皇帝還只是皇子,但已三十一歲,他很快鎮定下來。一面讓太監去取鳥槍等武器,一邊讓弟弟去保護皇后。同時要求紫禁城的門立馬關閉,把事情告訴嘉慶,自己帶着人衝出去。
也是靠着鎮定的膽魄,這場叛亂在他的帶領下成功結束,四天斬殺了七百多人。這場意外在歷史上被稱之為癸酉之變,更不巧的是,這一年的嘉慶又被刺殺過一次。攻打皇宮的消息也是令人瞠目結舌,嘉慶回後十分的生氣,而且,給那羣人配合的太監還是皇帝的近臣。這一幕即使處理得再完美,也無法掩飾大清江河日下的頹喪之氣。隆宗門的箭便是這次的混亂所留下的,嘉慶為了讓後人記住這個恥辱,便下令不準拔出門上的箭。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