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國古建添“色彩”曲阜大莊琉璃瓦技藝發展成產業集羣

    瓦片、寶頂、大吻、屋脊走獸、溝頭滴水……陽光明媚的日子裏,覆蓋在古建屋頂的琉璃瓦件光彩奪目。作為明朝專供孔府孔廟修繕的聖府窯廠,曲阜大莊琉璃瓦廠歷經600餘年薪火傳承。如今的魯城街道大莊社區在原琉璃瓦廠小規模生產的基礎上,通過技術革新、產業化經營,已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昔日官府專用的琉璃瓦,正從窯火和泥土中轉身,通過“非遺+設計”的模式飛入百姓家。

    “琉璃三雄”之一傳承600多年不衰

    魯城街道大莊社區位於曲阜城西,村域面積0.24平方公里、轄區人口1500餘人,就是這樣一座不起眼的村莊,卻關乎着全國各地古建屋頂的“色彩”。

    形似半面竹子的黃色琉璃筒瓦整齊地碼放在大莊琉璃瓦廠的院內,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金色,每一塊瓦的背面都刻有陰文標記“大莊”和“御聖公”。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大莊琉璃瓦廠,其前身是由明武宗為朱氏窯户特賜的“裕盛公窯場”演變而來。在歷史上,無論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廟大成殿,還是孔子嫡系後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繕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這裏。

    8月24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琉璃瓦廠的手工捏作車間時,73歲的古建琉璃泥塑工劉洪江正坐在一方小凳子上,用筆刀描摹着輪廓,經過黏土塑型後的“垂獸”栩栩如生。“現在古建築維修和仿古建築需要越來越多的瓦當,雖然有先進的設備與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但在製作吻獸等關鍵產品時,純手工的工藝仍是不二選擇。”

    劉洪江是土生土長的大莊村人,自20歲進入大莊琉璃瓦廠工作,至今已有50餘年。他對琉璃燒製的歷史頗有研究,説起琉璃就好像在説家譜。大莊村因琉璃光環,在獨特的文化資源和歷史機遇之下,形成琉璃燒造產業鏈,一直是村裏集體經濟的主體。“新中國成立後,‘裕盛公窯場’遂改為曲阜大莊琉璃瓦廠,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在瓦廠工作,靠此手藝養家。從那時起,大莊與北京的門頭溝、山西的河津並稱為中國‘琉璃三雄’。”劉洪江自豪地説。

    開啓重生之路由瓦當走向古建

    上世紀60年代,大莊村世代傳承的琉璃燒製技藝遭遇生死攸關的困境。琉璃瓦生產一度中斷,直到改革開放以後,琉璃瓦技藝的恢復才成為可能。

    “從小就在琉璃瓦廠長大,不能讓這門手藝在我們這代人的手裏斷送。”懷着這樣的責任感,魯城街道大莊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樹寶從老一輩人的手中接過琉璃瓦廠,開啓重生之路。

    2011年,琉璃瓦廠在原有基礎上全面改制,成立曲阜市琉璃瓦廠有限公司。改革後,企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換天然氣隧道窯,不僅實現燒製環節中的脱硫脱硝,更一改過去漫天灰塵的生產環境。

    “目前,瓦廠每年平均生產琉璃瓦約5000萬件,年產值近5000萬元,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200餘人,是上世紀70年代的四五十倍,產品種類也從傳統的片瓦、筒瓦和吻獸(中國古代建築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等擴展到‘客户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王樹寶説,如今,產品不但銷往國內多個省市和地區,還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2014年,曲阜琉璃瓦製作技藝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贏得發展空間的琉璃瓦廠,還在國內市場尚不旺盛的時候率先進軍古建築領域,把琉璃瓦的市場推向更廣闊的平台。“琉璃瓦是古建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去做古建它才會具有更加廣闊的天地。”王樹寶説,曲阜市園林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依託琉璃瓦廠組建起來的一支十多人的古建修繕隊,歷經37年的發展,目前成為可承接文化古建、宗教場所等各種風格的古建園林工程的較大型專業施工隊伍。

    活態傳承琉璃不斷開發創意產品

    如今,時代的車輪迎來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一張接着一張的市場訂單飛進企業。就在很多人覺得老手藝要發大財時,曲阜琉璃瓦廠又倒回頭去琢磨起工藝的保護與傳承了。

    “‘非遺’項目能不能活得好,得看有沒有年輕人繼續留下來做這個行當。”今年剛剛32歲的釉色技師王德強已經獲評市級“非遺”傳承人,而把他推到這一位置上的,正是公司長期以來堅持推行的傳統師徒幫帶機制。曲阜琉璃瓦廠一方面成立大師工作室,返聘老琉璃工匠手把手地帶新人;另一方面和景德鎮陶瓷大學等專業類高級院校展開合作,定向招引青年人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足了鋪墊。

    人才和技術的持續投入,讓堅持沿襲傳統燒造工藝的曲阜琉璃瓦廠能夠在完整保存手工技藝的同時,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人們不會將一塊笨重的琉璃瓦買回家,卻願意買入小而精緻的琉璃元素創意產品。”王樹寶表示,除了對大莊琉璃瓦燒製標準的研究性傳承,琉璃的發展離不開擁抱現代人的日常文化生活。

    為順應市場需求,公司跳出視琉璃為建築材料的思維,嘗試開發設計脊吻獸擺件等文創產品,以及更多生活用品和擺件,借琉璃文化符號進入千家萬户,傳承琉璃文化。

    “今後我們計劃建設中國琉璃瓦博物館,把有着600多年曆史的曲阜琉璃瓦燒製技藝用文獻和實物的形式全面呈現出來。同時開放技藝體驗館,讓每一名參觀者都能親身體驗,增加感性認識。”王樹寶直言,非遺項目的產業化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儘可能保持傳統手工技藝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要充分對接市場需求,用新的形式滿足公眾日趨多元的文化需要。

    延伸古建鏈條產業集羣規模初顯

    曲阜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全國有着特殊的優勢地位,琉璃瓦、青磚青瓦等古建築材料更是暢銷全國。

    “曲阜園林古建築集團公司是大莊社區的支柱企業,目前已形成了油漆彩畫、園林綠化、古建設計、琉璃瓦、藝術雕刻等古建產業鏈條,產業集羣規模初顯。”王樹寶説,截至今年8月份,公司實現年產值近2億元,年底有望突破3億元。

    作為濟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阜古建油漆彩畫傳統技藝可追溯到清末。現完氏第四代傳人完慶建目前在公司擔任技術骨幹,正致力於創新傳承古建技藝,引領曲阜古建技藝走向全國。

    正是由於他們的堅持和努力,曲阜古建油漆彩畫技藝在業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曲阜市園林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也成為我省第一家專業性園林古建築一級資質企業、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一級資質企業。多年來,公司先後承擔並施工了不同藝術風格的新建、擴建、文物維修古建工程、園林古建工程數百項,包括昆明世博會山東“齊魯園”“牡丹園”、重慶市三峽文物搬遷工程、西藏布達拉宮等。

    “大莊社區目前常住人口380户,從事琉璃瓦製作、園林古建築、絹花和弓箭製作的有300多人,約佔全村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社區下屬企業年產值近3億元,是濟寧市經濟百強村居。”曲阜市魯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孔令強表示,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加上毗鄰曲阜師範大學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山東藝術學院的強強聯合,不斷促進社區文化向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也使得琉璃瓦製作和園林古建築成了社區文化產業的靚麗名片。

    如今的大莊社區在做好琉璃瓦、園林古建築、絹花、弓箭等產業的基礎上,計劃建造孔府花市文化街區(岐黃街),恢復孔府花市、古戲台等歷史遺蹟,集合大莊花市傳統絹花、琉璃瓦等非遺資源,打造民俗館、鄉村記憶博物館等文化景觀,建設主題文化商業街區,傳統文化古村再次煥發生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7 字。

轉載請註明: 為全國古建添“色彩”曲阜大莊琉璃瓦技藝發展成產業集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