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故宮600歲了。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之後的兩百年間,紫禁城經歷了明清兩代的皇宮,以及“故宮博物院”三個歷史階段,住過24位帝王,也接待過人次破億的國內外遊客。這麼大的日子,不搞點大動靜,真對不起紫禁城這名號。
9月10日,“丹辰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正式揭幕。今天我就趁着工作日,先幫你們跑一趟,看看這個來之不易的600年主題大展,裏面都有啥。
第一部分,“宮城一體”
紫禁城的故事,用一個主題展覽説明白,既不容易,也很有勇氣。
這個600年主題展,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系統梳理了紫禁城的600年曆史,許多文物更是首次展出,例如《徐顯卿宦跡圖冊》,太和殿屋脊上的小神獸(原件!),寧壽宮漆紗(現代已無法複製)等等。
這三大單元,展廳就在午門城樓上。
我是9月10日(週四)當天去的,上午先是開幕式,下午才開放給公眾參觀。友情建議:六百週年大展名聲在外,都上央視新聞了,遊客自然是絡繹不絕。如果想有最好的觀展體驗,建議各位工作日上午來。
第一個單元是“宮城一體”。這個單元,精選了故宮歷史上的三個節點:永樂營北京(1406)、紫禁城建成(1420)、欽安殿奉道(1535),配合了大量百科全書式的圖文和書畫,講述了紫禁城的建設理念及建築藝術。
它清楚地告訴你,故宮不僅僅是景點,也不僅僅是皇家宮殿。從大局觀的營造理念,到細微的一磚一瓦,故宮的每個細節,都體現着我們的禮制傳承,更是國家政權和社會人文的全面結合。表面上,它是宮殿;實際上,它是中華建築藝術與人文歷史的集大成。
從周代延續至明清的禮制。不説你不知道,就是這麼講究
不同的屋頂樣式,體現的是等級制度。古建築的學問,遠比你想象得更多
不同時期、不同顏色的瓦當
故宮的建材是怎麼來的?木材、石材的選擇標準,路上還有江洋大盜,專搶皇家建材……
是的,第一個單元更像一場建築史展覽。故宮用很輕鬆、很簡練的方式,向你科普故宮在建造時期的點點滴滴,這個地球上最大的宮殿羣,一磚一瓦的背後都有什麼含義。如果你對建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這裏能全面刷新你的知識面。
第二部分,“有容乃大”
接下來是主題單元“有容乃大”。前面梳理建築史,這裏梳理故宮本身——包括紫禁城內建築的精美華麗(濃縮了故宮內部多個展廳的重要藏品),以及清代的紫禁城格局變化。大家都聽過的“雍正入主養心殿”,就是這個單元的重要環節。
這套小神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每個都有特殊的象徵寓意,特別是最後一件“行什”,全國上下只在太和殿出現,不僅是大殿作為最高等級建築的存在象徵,也是一件藝術瑰寶,世界唯一。
這個大家看影視劇,應該就很熟悉了。目前故宮的養心殿正在大修,開放時間未知,想知道養心殿的故事,這裏可以為你提供解答。
三希堂知道吧?乾隆爺喜歡在這裏賞析名畫,然後拼命蓋戳……
溥儀照片。旁邊一大媽這麼説:“喲,這溥儀小時候,俊着呢~”
你肯定有疑問,怎麼消防水喉也算文物嗎?你要這麼想,故宮雖然是歷史的濃縮,但它也在隨着歷史的發展而進步。故宮裏面有消防水喉,證明了這裏有更好的防火設施,這不僅僅是科技的進步,更是思想的解放。這一切,正符合故宮“有容乃大”的主題。
中華文明是包容的,是向前發展、兼收幷蓄的,絕對不是固步自封的。西式消防水喉和消防站的建立,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部分,“生生不息”
主展廳出來,請先享受一下《末代皇帝》的同款視角:
接下來是我最喜歡的部分,“生生不息”。這個單元,展現了封建帝制結束、中華民族走向共和之後,故宮博物院成立並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氣象與細節。從1914年紫禁城對外開放,到2002年世紀大修,昔日的皇宮,成為了我們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
故宮有了導覽手冊,有了套票,證明它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從此,它不再屬於高高在上的皇權,它正式成為了一座博物館,迎接尋常百姓,迎接全世界。
下面請迎接N張圖片:
以上為故宮各個時期的建築測繪、修繕手稿。都説建築師是理工科界的藝術家,此話絕對當真。我自己認為,這些現代技術條件下的測繪、修繕手稿,才是整場展覽最具價值的存在。
文物需要保護,更需要維護。所有的文物都是歷史縮影,歷史是不斷前進的,文物也一樣。正是這些學者與能工巧匠們,竭盡全力維護故宮、解讀故宮,才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原汁原味的、不斷向前發展的紫禁城。
太美了,懇請故宮把這些手稿集合出書
我國是世界文化遺產數量第二多的國家(第一名是意大利)。文化遺產濃縮了過往,存在於當下,更要面向着未來。這也是為何《我在故宮修文物》會火遍全網,文物不是死的,它是活生生的,這些學者與匠人功不可沒。
怎麼沒見你拍多少文物啊?
看到這裏,你一定會問我這一句↑。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故宮600年大展的主角不是文物,而是故宮的歷史本身,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純粹想看“寶貝”,你可以去故宮的珍寶館;來看大展,你感受到的將是歷史的厚重,以及我們前進的力量。
故宮在國內乃至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縱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所有世界文化遺產,沒有哪個遺產像故宮這樣,與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聯繫如此緊密。
它既是皇權的象徵,也是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積澱;它既是最高規格的古建築,也是古人智慧與匠人精神的濃縮精華;它承載的不只是明清兩代的帝王史,更是整個民族的歷史,既集大成,又不失細節。
作為宮殿,它的興衰也與我們的近代歷史深度綁定。強盛之時,它是半個世界的中心;存亡之際,它是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護好的國之至寶。它的再度興盛,更象徵着我們的文化生命力,在走過五千年的歷史之後,依然生生不息。
在故宮建成600年之際,讓世界讀懂故宮,很有必要。故宮的歷史地位,決定了它必然會成為景點,然而在景點之外,它還有太多的、更為深刻的人文歷史意義,等待着更多的人去讀懂,去傳承。
600週年大展,所要傳達的就是這個意義:故宮是活生生的,它傳承了過去,也在展望未來。從宮城一體,到有容乃大,再到生生不息,故宮的歷史傳承,乃至我們民族的文化傳承,都要依靠立足世界、放眼未來的我們,繼續努力向前,繼續生生不息。
就和如今故宮無處不在的文創產品一樣,有想法、肯努力,才有未來。
故宮600年大展,總體來説是一場全面的科普大展,它將會持續到11月15日。如果你也感興趣,動作要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