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披綠裝 濕地鳥嬉水

荒坡披綠裝 濕地鳥嬉水

金秋時節,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若爾蓋縣,在這片廣闊無垠的熱爾大草原,瞭解美麗濕地上的生態守護人。

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依偎在黃河母親懷裏的若爾蓋兒女心懷這片土地,時刻保護着母親河的水源,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守護這片淨土。

“治理沙化雖不易,但管護更重要”

9月20日,採訪團一行來到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藍天白雲下,一羣羣犛牛在遼闊的草原上悠閒地吃草,在草原對面的山坡上,有序地排列着由樹枝組成的一個個網格,看着眼前這片景象,記者很難將沙化與此地聯繫起來。草原沙化治理是一項長遠工程,泥土一旦沙化,逆轉過來或許要花費數百年。“過去的流沙現在不僅固定下來了,而且都被青草、灌木覆蓋了。這些高山紅柳沙障是當地羣眾編制的,差不多有20公分高,很牢固。”若爾蓋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塗勝談及治沙情況如數家珍。

近年來,若爾蓋縣採用“沙障修復+高山柳補助+混合牧草補播+補施肥料”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目前,流動沙地被明顯固住,沙移現象逐漸好轉,沙化治理成效顯著。

在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昔日的荒坡被層層青綠覆蓋,“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行動起來,為‘綠化荒漠守護家園’,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若爾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塗勝説。

看着曾經的漫漫黃沙地,如今長成片片牧草地,塗勝喜上眉梢。“治理土地不容易,但管護更重要。三分治理七分管護,目前,沙地已進入了為期3年的管護期。”

荒坡披綠裝 濕地鳥嬉水

截至2019年底,若爾蓋縣累計投入資金3.7億元,治理了各類沙化土地2.7萬公頃,佔全縣各類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33.62%。通過“一年阻風固沙,兩年植被恢復,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結合”的治理措施,沙化程度呈現出“總體好轉、局部可控”的良好態勢。

近年來,當地牧民在政府的鼓勵引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到生態管護中,並從中受益。據瞭解,西倉村治沙點需36040個勞務用工,直接增加當地勞務收入306萬元。

“要把濕地當成自己的家一樣保護”

花湖生態保護區是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黑頸鶴保護區。20日,記者一行來到花湖生態保護區,沿着近3公里長的木棧道前行,在水草豐美處駐足遠望,一片天然的海子緩緩映入眼底,湖畔蘆葦豐茂,湖中黃鴨三兩成羣,嬉水自樂。

花湖是全國最大的黑頸鶴保護區,而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花湖濕地保護區的“寵兒”,黑頸鶴的繁衍與行蹤時刻牽動着若爾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朗奪爾基的心,“每到黑頸鶴產卵的季節,國家鳥類環志中心的專業人員都會來為幼鶴進行環志,給它們戴上金屬環、彩環和衞星追蹤器,這樣就能瞭解它們的遷徙路線、時間和地點等。”

“今年6月,花湖境內又有5對黑頸鶴產卵孵化。過去只有400只左右,目前已增加到1000只。”説起黑頸鶴,索朗奪爾基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每年11月,黑頸鶴將帶着鶴寶寶遷徙到雲南、貴州等地越冬,來年3月,又不遠千里飛回花湖,在這裏築巢、產卵、孵化。

據瞭解,自1999年花湖濕地景區開發建設以來,濕地湖泊面積由215公頃擴大到650公頃,恢復了湖泊周邊沼澤892公頃。近年來,花湖生態保護區在環境面貌、衞生環保、功能設施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保護了花湖生態保護區自然生態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為狠抓巡護工作,保護濕地資源,若爾蓋縣特聘用35名巡護人員和291名建檔立卡貧困户為濕地生態管護員,形成了保護區濕地資源管護全覆蓋,牧民增收有保障的良好局面。

“看着黑頸鶴天天在我周圍轉,心裏就高興,保護它們,就像保護家人一樣。”花湖保護站巡護員如科對記者説。

沙地化綠茵,羣鳥眷濕地。此情此景,都是熱爾大草原一步步變得更加美好的見證,荒地重發綠芽,阿壩兒女笑靨明媚。

未來,若爾蓋縣將繼續推進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築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為譜寫美麗中國四川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格西雪婷

編輯:周強

【來源:微阿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0 字。

轉載請註明: 荒坡披綠裝 濕地鳥嬉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