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嶽西縣有一個美麗的村莊,村子裏有一棟數百年曆史的老屋,房子背靠大山,屋前有一個大池塘,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房子大門外矗立着一座牌坊,這個村莊因這座牌坊而得名,每每有人來到村子裏遊玩時,村民們都會帶着來者到牌坊前看一看,向來者講述牌坊的來歷,傳頌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這是近日站在老屋外拍攝的牌坊。有人説,一座牌坊,是一個故事,在過去,牌坊不可亂建。牌坊村的牌坊建於清雍正年間,與老屋呈平行狀態,由當時的皇上下旨為當地一位農家女所建,遠看似房子的大門,近觀牌樓高起,頗具特色。這座牌坊純石體結構,四根柱子三門牌樓,雖然歷經290餘年風雨洗禮,但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
牌坊村地處大別山腹地,這裏民風淳樸,相傳,在清朝康熙年間,老屋裏住着一位儲姓村民,名叫志瑞,他的妻子姓聶,夫妻二人勤儉持家,相敬如賓,被村民們譽為模範夫妻,二人婚後,聶氏生育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給這個家庭增添無限歡樂,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幸福的生活越過越紅火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圖為牌坊老屋。
丈夫養牛耕田,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日子一天天過去,可是,令聶氏沒想到的是,年輕英雋的丈夫不幸患上重病,為了給丈夫治病,聶氏四處尋醫,然而,郎中請了不少,儲志瑞的病仍不見好轉,最後還是丟下年邁的父母雙親和兩個孩子離開了人世,那一年,儲志瑞年僅21歲,而聶氏才19歲。
這是牌坊老屋大門。近些年,雖然原住在老屋裏的村民先後搬出老屋,並建造了樓房,但每年過年,村民們都要在老屋張貼春聯。再説與丈夫生離死別之時,聶氏傷心不已,她真想陪着丈夫一起離開人世,但她很快明白,倘若她不在了,年邁的雙親和幼小的孩子怎麼辦?她放棄輕生的念頭,並向去世的丈夫發誓,一定會照顧好公公婆婆和孩子,從此以後,聶氏每天天沒亮就起牀,上山開荒,下田插秧等樣樣活兒都做,村民們都稱她是女強人。
一個女人既要照顧老人和小孩,又要為生計而忙碌,老人生病了,既要服侍又需花錢請郎中……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不過,村民們也都看在眼裏,趁其在外忙碌的時候,都幫她帶帶孩子。隨着時間的推移,一雙兒女沒有辜負聶氏的期望,兒子勤奮讀書,後來成為朝廷裏的太學生,女兒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嫁進了官宦人家,令聶氏感到很欣慰。老人百年之後,聶氏為其養老送終,兑現了當初的誓言。
聶氏善良賢慧、潔身守道,成為村民們學習的榜樣,後來,當地官員聯名將聶氏的事蹟上報皇上,皇上下旨特地恩准為聶氏在老屋前建造一座“節孝”牌坊,清雍正三年開始建造,歷時3年,這座純石體結構的牌坊終於落成。圖為“節孝”牌坊矗立於老屋前。
建造牌坊時,建設者在正中鑲嵌的匾額中刻着紅色“聖旨”二字,兩邊雕刻着雙龍戲珠圖案,錯落有致,做工精湛,栩栩如生。
這座牌坊有四根柱子,每根柱子下面的前後兩邊都有“抱鼓石”護着,既牢固又美觀。現在,走進牌坊村,村民們講述最多的就是關於這座牌坊的傳説。“牌坊不僅是村裏的一道景點,其故事更讓人振奮。”一位儲姓村民介紹説,只要有親戚朋友來,他都帶其到牌坊老屋來參觀。
“聖旨”下方的匾額中間從右向左刻着“節孝”二字,右側豎書“恩賜旌表儲志瑞之妻聶氏”,左側為“大清雍正五年季冬吉旦”,兩邊的牌匾上還刻有多位保薦官員的名字及其官職和受嘉獎情況的相關信息。如今,關於牌坊的故事在山村一代代傳頌,激勵着人們崇德向善、爭當好人,近幾年,村裏有儲德素、汪玉紅等多位村民先後獲得“安徽好人”、“安慶好人”、“最美嶽西人”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