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商場和市場出奇地多,大商場在城裏邊一個接着一個,相互之間好多還都連着,進去之後就不想出來,而且想出來也出不來,進去以後完全是迷路的狀態,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曼谷的市場,在市場中你可以捕獲到各種意外的驚喜。
曼谷市場的種類很多,有地上的,也有水上的,甚至還有火車道上的,容我一一道來。
位於曼谷城北的加都加週末市場算是曼谷地標性的露天市場了,不僅在泰國本土鼎鼎大名,就連很多外國遊客都慕名而來。這些年來它的檔次越來越高,一點都不山寨了,甚至有很多自主服裝設計師在這裏售賣自己設計剪裁的作品。
加都加週末市場差不多有15個足球場大,每個週末都有十幾萬人在市場各個攤位間流動。加都加原來是露天攤位,由於氣候長年炎熱,雨季時間又長,許多商鋪都搭蓋了簡易的頂棚,遮陽避雨。後來曼谷市政府對加都加進行了環境改造,將各商鋪有條有理、分門別類地排列起來,蓋上頂棚,配置了相關設備,統一建立了公廁,分出了“街”和“巷”。
加都加里有牌照的正規商鋪就不下9000家,加上在市場周邊擺地攤的和做小買賣的,共有上萬家之多。粗略逛逛整個市場,也至少要花上一整天時間。市場裏有服裝、手工藝品、古董、藥品、書報唱片、奇花異草、瓜果蔬菜、風味小吃和各種各樣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市場主席都説了:“如果在加都加都找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曼谷其他地方就更不可能了。”
市場的每個分塊都有自己主打的項目,就像上面介紹的那樣,不過因為面積太大了,也會有不少雷同的商品。我的建議就是每類只逛一部分既可,看到喜歡的東西及時出手,因為市場地形複雜,想要返回尋找,有時非常麻煩。加都加相對來説是很大眾的選擇,下面我們就換一個場景,把市場挪到水上去。
曼谷周邊的水上市場也有不少,比較大的應該是丹能莎朵水上市場(Damnoen Saduak Floating Market)。丹能莎朵的河道來自湄公河河水支流,每天早上這兒的長尾船就已經準備妥當,遊客一來就可以包船前往。在丹能莎朵,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水上完成,這裏的居民家家户户靠水上交易度日,買賣水果、做飯休息。每天清晨的時候,河道里面最熱鬧也最擁擠,看來早高峯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想看堵船挑這個時間來,準沒錯。
世界上的水城要數威尼斯最著名,它的水道兩邊都是有着悠久歷史的華麗建築和雕塑,而在東南亞的水上市場真是簡陋到啥都沒有,但其濃郁的市井氣息卻讓人覺得這裏生氣十足,一條條木船盪漾在這河道里面,隨便拍一張,都是風情濃郁的風景明信片。
天黑請閉眼,我們要繼續換場景了;天亮請睜眼,這次來到了火車道上,對,還在跑火車的火車道上。
美功鐵道市集
曾經網上有一張動態圖特別火,一輛火車從一個大菜市場中間穿過,剛才還擺滿了攤位的火車道上瞬間就清空了,等火車一經過立馬又搭回來,跟變魔術似的。當時我就説這地兒必須找到去看看,那會兒互聯網檢索的功能還不是特強,我也一直沒搞清楚這是什麼市場,知道這回到曼谷,才發現原來這就是美功鐵道市集(Maeklong Railway),一個神奇的地方。
美功鐵道市集
美功鐵道市集其實也就巴掌大點兒的地方,可非得佔着這麼一小節鐵路,而到美功站的火車一天來來回回好幾趟,光收遮陽傘就得折騰好幾番。估計是因為那個視頻傳得太火了,來美功市場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反倒是當地人都成了陪襯。
美功站的火車幾乎沒有準點的時候,但還需要依靠站牌時刻表作個參考。每天一到時間,也不知道從哪兒就冒出來一大堆外國人,什麼時候路口的安全杆一落,那火車就是要來了。
攤販和攝影師們立馬忙叨起來,各種單反大長焦也都工作上了,沿着軌道一定會有兩排萌妹子在那自拍,沒多一會火車慢吞吞地開過來,下面的人和車廂也就相距不到一米的距離,這會兒的相機快門已經進入癲狂狀態,噼裏啪啦地不拍到手軟絕對不放手。
隨着火車進站,拍攝一下子就結束了,要是現在估計就會出現幾百人同時發朋友圈的壯觀場景,而這麼讓人興奮的過程當地攤販表示毫無樂趣可言,從照片中就能發現一個個小販完全沒有表情,似乎心裏面一直在嘀咕:哼!你們這些土老帽!
曼谷復古市集
不得不説在曼谷逛市場是一天的重要任務,現在天色已晚,這時候了還能有市場嗎?還真讓你説着了。每個週末的晚上,在加都加週末市場邊上還會有一個更加火爆的曼谷復古市集,曼谷所有喜歡舊物的人都會到這兒,你也可以開着自己的車來擺攤,這絕對是一天行程中的亮點。
復古市集裏的舊物多來自於歐美,單是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泰國對各種文化的包容和喜愛。很多都是經過挑選過後的舶來品,因此無論從品相還是從稀有程度上看完全不輸給任何一個歐美的跳蚤市場,對我這樣的人來説只能是把錢花光才能停下手。
説到這,我又得感慨一下子了,身邊那麼多朋友都奔美國了,可我看來看去還是曼谷得勁兒啊。
拆車城
曼谷是玩車的天堂,更是把玩老車的絕佳之地,坦白地説你在曼谷搞不定的車,那在別的地方也就很難玩轉了。日本、台灣地區、大馬、泰國這幾個地方玩車的理念比較相像,毫無疑問日本是亞洲的先鋒代表,但泰國在效仿與追趕的道路上從未停歇,我有些台灣地區的朋友也移民到了泰國。曼谷,不為別的,就為了能更好地玩,更好地享受人生。
我遛大街軋馬路最喜歡看的就是當地的車,在曼谷街頭值得看的就多了去了,當地的經典車非常多,以日本車和德國車為主。就拿奔馳來説,各個年代各個型號應有盡有,而且改裝和修復得都極有品位,絕不胡來,這點倒是與東南亞羣眾的一貫作風大相徑庭。
作為一個車迷,來到曼谷必須到兩個地方膜拜。這第一站就是曼谷邊上的拆車城,説是“城”還真是沒誇張,進去之後沒一天根本就出不來。
拆車城
拆車城賣的都是拆車件,在我們大廣州也有這樣的行當,但是規模就沒有這麼龐大了。這兒的每一個店家都只專注一個品牌或者是更加細緻的領域,比如只賣寶馬發動機、只賣路虎的車頭,所有車上的東西大到底盤、小到燈泡統統可以買到。
在泰國玩車的成本和門檻都非常低。發動機幹廢了,變速箱玩壞了,這些看起來的“重傷”在這都不是事兒,二手的機器堆得跟山似的,隨便換。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車友開着自己的皮卡到這裏選配件,就跟我們逛宜家的感覺是一樣的,也忒幸福了。
古董車博物館
另一個必去之處也在曼谷的城外,是個純粹的私人汽車博物館——古董車博物館(Jesada Technik Museum)。Jesada是這家博物館的主人,在他的汽車博物館裏你可以隨手觸碰這些極具年代感的歷史產物,主人也不擔心車子被人損壞,能被人喜歡也是他個人的最大滿足。
這裏的藏品有幾百台,從品牌到車型都特別雜,但所有的車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是微型。假如你也是個車迷的話一定會知道寶馬的依賽塔,這幾乎是我知道的最小的汽車之一
(Peel P50更小),你會發現在這裏有無數種比依賽塔還要小的車子,讓我這個從事汽車報道十多年的人也大開眼界。
博物館每個月都會有學校組織學生參觀,而Jesada會熱情地為大家準備好早餐。對當地人來説,汽車是瞭解世界文化的一個途徑,而古董車能帶來的恰恰是文化長河中時光歲月的傳承與延續。
每每想到這裏,我都會無比羨慕曼谷的兄弟們。聽説泰國有個移民養老計劃,或許這些年我可以試試。
關於東南亞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這只是我《東南亞遊俠記》中的一部分,另外1月7日下午在北京老國展有場我的going《東南亞遊俠記》脱口秀,沒看夠的儘管來細細聽我吐槽東南亞(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