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區裏綠意盎然。
夜晚加班加點種樹。
運輸苗木。
春季植樹場景。
李增忠介紹沙漠種樹經歷。
沙漠裏的行道樹。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户端訊 漫山遍野的金絲垂柳蒼翠依舊,青榆的新綠夾雜其間,漫向遠方。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曲鎮龍羊峽庫區南岸的山頭遠眺,瑩瑩碧水間片片綠蔭點綴在黃土之上,綠色彷彿從未離開。
若把時間座標拉長,你看到的會是另一番景緻:風沙肆虐,荒漠蔓延,難見草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庫區建設,村莊淹沒,移民搬遷,這裏逐漸變成了荒漠。
而今山巒起伏依舊,不一樣的是昔日的荒坡沙漠上長了草、種了樹、發了芽、生了根。變化背後是李增忠年復一年的堅持和日復一日的呵護。
李增忠和這片土地結緣,還得從2013年的一次偶然説起。
2013年以前,李增忠在大通老家經營着一家農牧科技公司,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説貴南有個招商引資的項目,便第一次踏上了貴南的這片土地。
山野寂寞。沙漠裏的道路,崎嶇而蜿蜒。
從縣城到龍羊峽庫區南岸,幾十公里的路他走了整整十個小時。“路實在是太難走了,那是一條便道,僅能容一輛車通行,不時還伴有落石,非常危險。”説起第一次到庫區時的情景,李增忠的臉上更多的是風輕雲淡。
來庫區後他被這裏的山水風光吸引了。“有山有水有風景,如果能在這裏開發旅遊,那前景一定不錯。”敏鋭的商業嗅覺告訴李增忠,留下來,搞發展。
然而,除了一汪碧水之外,毫無綠意,只有漫天的黃沙和連綿的荒山。要吸引遊客首先要把這裏的荒漠變成綠蔭,李增忠決定第一步要先治沙。
“沒被淹沒時這裏果園成片,鳥語花香,還有原始森林,因為靠近黃河有着自己獨特的小氣候。”同行的貴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春告訴記者,這裏曾是拉乙亥鄉舊址,他就是在這裏長大的。
既然以前能種花種樹,李增忠堅信,他也一定能種活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把荒山變綠蔭,才能吸引遊客。”2015年,貴南縣招商引資,李增忠成立了龍羊湖生態開發有限公司。
真正決定要幹事業的時候,李增忠發現還是小看了這裏的氣候。天上沒雨,山上沒樹。
一看傻了眼,一腳踩下去盡是沙漠,連草都沒有,樹怎麼栽?這時,他才意識到這裏的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遠比他想象中的還要艱苦和落後。
當初來到這裏時水電都還沒通上,一個小螺絲壞了都要跑一趟西寧,一趟下來就要浪費一天的時間;往山裏運輸苗木更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小路蜿蜒曲折,大車只能開到山口上,還有幾十公里的路需要用小車往裏運送。
2016年,一場暴雨,黃河水漲,通往庫區的路斷了,他帶着工人們連夜搶修,20多個人經過一個多月的搶修,路通了,可是弟弟的一根手指被機器切斷了,再也沒有恢復……
由於路不好,栽樹成本大大增加。李增忠確定了“先修路,後栽樹”的基本思路。“從我們來到第一天起,就千方百計搞綠化,想盡辦法把樹種活,可是路不通大大增加了種樹的成本,所以想種樹,得先修路。”隨後一年裏,一條寬約5米左右的砂石路通到了庫區。
2014年年初,公司沒有成立之前,他就開始小規模試種中藏藥材和一些適合沙漠生長的苗木。可是沙漠裏種樹談何容易,因為地表温度太高,剛栽下去的樹苗沒過幾天就被燒死了。
從湟中、大通帶過來的植樹農民工,看到這荒涼之景,連車都不下,很多人説,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怎麼能種樹?
李增忠不服氣,又從庫區周邊僱了適宜當地氣候的藏族婦女。“頭上包着頭巾,一天下來,曬得黑黢黢的,因為地表温度比較高,好多人的腳都被燙傷了。”
有一次,他的一位南方朋友來到施工點看他,睡了一夜帳篷後,耳朵裏、嘴巴里全是沙子。朋友説,這樣的地方根本不適合種樹,我給你300萬,咱們重新選一個項目,李增忠頭也不回,依舊堅持着自己的選擇。
第一年種下去的蘋果、花椒幾乎全軍覆沒,成活率不到百分之十,40萬元購買的大果櫻桃只活了四棵。
第二年,幾場風沙過後,活下來的樹苗連三成都不到。造林不見林,李增忠心急如焚。
眼前全是荒漠,遠處淨是石頭,很多地方連根草都不長,哪能種樹?別人勸他:“這山你見過幾棵樹?沙漠裏怎麼能種樹?”李增忠説:“種不活再種,好好管護,興許能成。”
眼看着前期投入的300萬元就這樣“打水漂”了,李增忠將家裏所有的財產抵押,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繼續投入到庫區的綠化工作中。
後來,他發現在沙漠裏種樹不僅要下大力氣,還要講求技巧。想要在沙漠裏種樹,必須先種草,隨後他種下了冰草、披鹼草等一些適宜乾旱地區的草籽。種草的時候,他得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先固沙,再種草”。李增忠介紹,先用蘆葦草固定住沙土,再種草,栽種結合起來,這樣草和樹的成活率比較高。
這幾年,李增忠不僅種樹,還種草,建果園,他陸續從青海海西、甘肅、陝西等地運來適合沙漠裏種植的苗子,有枸杞苗子有紅柳也有一些灌木還有果樹,細心栽種,澆水,精心呵護着每一株苗子,靠着這股勁頭,荒漠終於見了綠。曾經寸草不生的地方有了樹,曾經一年到頭不見一滴雨的地方竟然下起了雨。
2018年,他種下的黃芪、肉蓯蓉等中藥材走向了市場,何首烏、甘草的種苗成活率達到90%以上,特色枸杞被確定為“貴南縣標準化枸杞種植基地”……
黃河岸邊春來早,因為庫區沿岸天氣回暖比較早,這裏種樹的時節也要比高原上別的地方更早一些。“每年種兩次,春季植樹和秋季植樹,幾百個工人扎進沙漠裏種樹,購進一噸麪粉,沒幾天就吃完了。”李增忠説。
一分種九分管。樹苗小,山羊、野兔啃過根就吃沒了。土薄易旱,有些樹苗長着長着就有可能被旱死。為了高標準保活,他一趟又一趟跑到政府協調禁牧的事情,2017年,政府文件下來了,庫區的山上開始禁牧。
這樣一來,李增忠更有信心了。
“走,帶你們瞅瞅這裏的沙化土地。”跟隨着李增忠的腳步,穿過一片茂密柳樹林,走過幾個小山丘,一塊荒漠躍然眼前。李增忠雙膝跪地,捧起沙子,細細研磨。你們看,我剛來時,這裏全是這樣的沙漠,這裏我們種了好幾次,年年種,年年死,有些樹種下去長這麼大了突然就死了,説話間,李增中拔起一根枯枝,眼裏寫滿了可惜。
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他也不忘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目前企業員工基本上是貴南縣的農牧民。”李增忠介紹,今後還將擴建生態旅遊項目,依託龍羊湖資源,發展農家樂、採摘園,讓當地羣眾從中受益。
自從開始在這裏種樹,李增忠沒有在家過過一次春節,每年的除夕,他們一家人都守候在施工點的帳篷裏。他笑着説,因為常年不回家,很多親戚都丟了。
快到中午,濃霧即將散去,龍羊峽庫區的水面上,陽光照耀,樹木倒影。李增忠説:“你看,現在這樣綠意盎然,多好啊!”
採訪手記:把春天帶進沙漠
此行目的地是貴南縣境內的龍羊峽水庫南岸。
從縣城沿着茫拉河向西北方向行駛,道路一側是萬頃碧波的龍羊峽庫區,一邊則是綿延的荒坡和沙漠,道路蜿蜒曲折,全是砂石路,若再遇到車輛必須先停下來,因為揚起的風沙足以將視線遮蔽。
臨近庫區時,山坳的兩側突然出現了一排排碗口粗的行道樹,整齊地排列着,為荒山增添了不少生機。“這些都是李增忠帶領當地羣眾種下的樹,五六年時間都長這麼大了。”同行的貴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春介紹。
行走貴南縣龍羊峽庫區,回望其“大漠黃沙”的過往,感受山河披綠的當下,我禁不住思量: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才能書寫出這樣令人驚歎的綠色奇蹟?
這不是自然偉力下的滄海桑田,這是生態自覺下的“人定勝天”——貴南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註腳,綠色發展的拔節之聲,西北漢子李增忠年復一年的堅持和守護。
龍羊峽庫區南岸,曾被當地人稱作貴南縣“無人區”,風沙肆虐,寸草不生。但是,李增忠帶領員工憑藉着愚公移山、吃苦耐勞的精神,愣是在沙窩裏開起了公司,還為這片荒漠披上了綠裝,這裏的人們説,他是把春天帶進沙漠裏的人。
當初他鐵下心在這裏種樹時,有人疑惑:別人承包良田,你卻承包沙漠,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可是李增忠卻説,來這裏沒有後悔過,能看到荒漠變綠蔭,心裏滿是喜悦,身上也充滿着幹勁兒。
幾年過去了,李增忠帶領當地羣眾種上了成片的梭梭、沙棘、紅柳;還種上了李子、杏子、櫻桃,黃土地煥發出新顏值。今天,當我們雙腳踩在這片土地上時仍然能感覺到鬆鬆軟軟的沙化地,地面上温度很高,沒走幾步路腳心就火辣辣的,可以想象在這片土地上種樹是何其艱難。
“目前種下了多少樹?有多少畝地?綠化率達到了多少?”面對我的“三連問”,李增忠顯然有些“猝不及防”,頓了頓,他回答,自己從未計算過這裏種下去了多少樹,但他覺得在這裏能種出樹,是他這輩子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隨着對生態文明理解的不斷深化,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生態美、百姓富”的美好願景將在這片土地上實現,未來,他們還將依靠綠色擁抱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